黨支部思想作風組織建設規劃

“低年級有黨員、高年級有黨支部,把支部建在班上”,這個目標我們還沒有實現,由於房產專業目前只有一名正式黨員(至少有3個正式黨員才能成立一個黨支部),目前我們還是項管專業和房產專業共一個黨支部,跨班級、跨專業建立黨支部不利於信息的傳達和相關活動的開展,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這個黨支部的凝聚力。

(二)黨組織活動內容單調,活動形式缺乏創新

長期以來,學生黨組織的活動內容單調,多以組織生活為主,而組織生活又以學習檔案為主,不能很好地結合社會實踐進行專題研討。這樣做,使學生黨組織缺乏理論聯繫實際的機會,使黨員對組織活動失去興趣,失去信心。學生黨支部還由於黨員發展工作任務繁重,黨組織活動有被黨員發展工作所替代的現象,黨組織活動缺乏活力。這樣就使黨內教育出現走過場、圖形式的現象。這對於思想活躍的90後大學生來講,容易造成反感而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從而導致黨支部組織生活的質量不高,不能迎合90後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很難調動其參加組織生活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於黨內同志溝通與交流。

(三)黨員發展程式不夠規範,培養機制不健全

當前我國正值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矛盾衝突愈發顯現。本科院校大學生黨員由於受多元因素的影響,無論是在端正入黨動機、堅定理想信念方面,還是在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增強適應社會能力等方面極易受到消極影響。

嚴格執行黨的紀律、規範黨員發展程式,才能確保公開、公平、公正的壯大黨員隊伍,

提高黨員素質。目前本支部學生黨員的發展、考核過程不夠嚴謹,培養機制不夠健全,導致學生黨性修養不夠;組織成員的質量不夠高,導致影響不顯著;黨員幹部及普通黨員再教育缺乏,導致大學生基層黨組織成員缺乏歸屬感、榮辱感,且責任感不強,老黨員思想素質滑坡、先進性不典型、先鋒模範作用不突出。

(四)培養力度不夠,男女比例失衡

在各班總人數中,男女基本均衡,男生甚至比女生還多,入黨積極分子和參加黨校培訓總人數中,男女比例也基本均衡,但是從推優開始,男女比例就開始失衡了,特別是黨員,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成績是導致推優及黨員男女比例失衡的重要因素,由於進入大學後,沒有了約束,很多男生就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之外的事情上去了,加上黨組織沒有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系統的、長期的培養,所以男生的成績普遍不如女生。

三、針對問題提出的幾點改進措施

(一)科學合理安排黨員發展規劃,合理設定組織結構體系

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體系,有利於組織成員團結一致,凝聚共識。等今年5月份轉正大會召開後,將把現在的工程黨支部分解為項管黨支部和房產黨支部,實現以專業劃分黨支部的目標,同時,要特別注重低年級學生黨員的發展,提高黨員發展比例,今後爭取把支部建在班上,保證黨支部科學、可持續發展。

(二)創新組織生活形式,大力開展黨建實踐活動

開展黨建實踐活動是理論聯繫實際的有效途徑.也是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環節。應有計畫、有步驟地組織學生黨員參加黨建實踐活動,就黨建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組織學生到社會中去調研。例如.組織學生黨員外出參觀、看記錄片、參加志願服務等,讓學生黨員在生動活潑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習。通過大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重複的實踐認識過程來加深對國家、對社會,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認知,同時又鍛鍊了能力,增強了服務奉獻的意識,彰顯了黨員先進性。

(三)健全培養考核機制、規範黨員發展程式

發展黨員工作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黨支部要本著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加強領導。我們將建立黨員與入黨積極分子的長效培養機制,嚴格黨員發展程式。(具體程式,黨章和校組織部網站已說明)

支部將對學生黨員進行分工,每個支委要聯繫一定數量的學生黨員,而每個學生黨員則要聯繫一個團支部種的若干個入黨積極分子,形成“支委→學生黨員→團支部入黨積極分子”的鏈式組織管理體系。

持續組織一個黨員幫助一個學生,一個黨員幫助一個學生宿舍,一個黨員指導一個班級的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既讓學生黨員在實踐中實踐“先進性”,又使一大批有困難的學生得到了幫助,達到了幫扶者和被幫扶“雙方受益”的雙重效應。

(四)加大培養力度,提高男生黨員比例,確保黨員男女生比例的相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