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市科技工作總結

2011年,全市科技工作在市委、政府以及自治區科技廳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全系統同志們的共同努力,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認真貫徹落實xx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了積極的努力。現總結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以創先爭優活動的開展為契機,進一步整頓機關工作作風、加強政治思想教育、最佳化發展環境,為各項工作創先爭優奠定基礎

一是認真學習、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結合部門實際和職能,認真確定活動主題、活動載體,認真安排和把握每個活動環節,將活動的具體內容、目標、載體、主題緊緊同科技工作的實際相結合,為各項業務工作創先爭優奠定了基礎。二是按照上半年市委、政府整頓機關工作作風的統一安排和部署,成立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制度,並就改善工作作風、整頓紀律下發了檔案,要求各單位、機關全體;加強作風建設、加強紀律性,樹立良好的公僕形象。通過一系列措施,使全系統工作作風、工作紀律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改善,受到了市糾風、紀檢、效能等考核檢查部門的好評。三是通過深入調研和外出考察,使全系統幹部職工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觀念得到進一步更新,為開展好各項工作起了積極的指導作用。四月份全系統赴湖南韶山的學習考察、七月份深入興和革命老區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全系統的凝聚力、戰鬥力。這些活動的開展,使大家奮發圖強,在黨風廉政建設、政務公開、計生、綜合治理、依法行政、政風行風等共性工作中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得到各監控考核部門的好評和表揚,順利通過了考核驗收。為各項業務工作爭先創優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

(二)為市委、政府發展冷涼蔬菜打造首都副食品供應基地,調整現代農業發展新戰略決策起了積極的參謀助手作用。一年來,通過實地調研和多次與北京市政府、科研院所、蔬菜批發市場的合作和會談,我局向市政府提出了發展冷涼蔬菜建立首都蔬菜供應基地的建議,得到了王市長等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肯定,認為這是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方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並被列為全市的“十二·五”規劃中,這個項目的啟動,將建立北京與烏蘭察布雙百萬冷涼蔬菜基地,做為我市的主導產業,將拉動我市gdp增長率提高3%以上,是京與烏戰略合作的開端,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政治意義和經濟意義。

(三)以科技示範引導為突破口,進一步加大科技引領服務農牧業產業化的力度

為把我市的蔬菜、馬鈴薯、肉食品等主導產業產品打入京、津市場,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現代農牧業。年內,重點實施了“抓引進、抓聯合、抓示範、抓園區、培市場”的“四抓一培”工程。一是以推進和完善農牧業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組織化程度,扶持以科技特派員牽頭引領的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抓手,大力引進適合我市栽培的優質、高產、高效農牧業新品種。按照“抓大放小、扶大促小”的思路,加大了從區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招聘專家教授的力度。這些專家教授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科技特派員的組織和中介將新技術、新品種擴散到千家萬戶。今年從區外招聘了22位專家教授,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52個,深入11個旗縣市區的800多個村和項目點,累計引進試驗推廣了180多個農牧業新品種,累計示範推廣面積達80多萬畝。二是以加大建立產學研聯盟力度,加強掛靠聯合為手段,努力提升科技引領農牧業產業化的水平。為把我市薯、菜、肉、乳產品打入京、津市場,全力打造首都的副食品基地。我們與中國農科院花卉蔬菜所、北京農科院、北京新發地農產品股份公司在設施農業栽培技術提升、名優特新品種引進和示範推廣、建立銷售市場等方面簽署了合作協定。一在大棚蔬菜提高產量、改進栽培技術上進行合作。二在大棚有機蔬菜生產技術轉讓、建立基地上進行合作。三在共建副食品基地、共建市場上進行合作。四在加快成果轉化、建立產學研聯盟上進行合作。第一批28個名優特蔬菜、果品、禽類新品種已在烏蘭察布市農牧業科技產學研結合示範園區落戶試驗。三是以抓示範、抓園區為手段,進一步提高科技園區的示範輻射能力和科技引領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新潮流的能力。為了把園區內引進試驗的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通過示範儘快轉化輻射。在前兩年重點扶持建設的卓資融和、民豐薯業、老馬清真肉羊三大園區的基礎上,圍繞馬鈴薯、蔬菜、乳肉等支柱產業。今年,重點建設和扶持了具有一定示範功能的農牧業科技園區54個、產業化園區23個。並在園區內重點推廣二項新技術、解決二個老問題。一是在溫室大棚內推廣示範二氧化碳氣肥新技術,解決大棚蔬菜只長蔓不掛果的問題,此項技術使大棚蔬菜增產幅度達到30%以上,畝增收1萬多元。目前已在全市的300多座溫室大棚內推廣。二是推廣瓜類蔬菜多元嫁接技術,利用南瓜做砧木,黃瓜和西瓜為接穗,提高瓜類的抗病性,解決大棚瓜類重茬病害影響產量和質量的問題。目前,該技術已在豐鎮、卓資、中旗、化德等地推廣,增產幅度達到20-30%。四是為了加快引推速度,使引進試驗、示範的新技術、新成果加以快速推廣轉化,儘快使馬鈴薯、設施蔬菜和乳肉產品形成規模優勢,打造首都的副食品基地,今年,我們加大了對技術人員和生產者勞動技能的培訓。第一,充分利用引進招聘的區內外專家教授掌握國內外先進技術和市場信息的優勢,採取座談會、講座等形式,集中培訓市縣兩級科技特派員和技術幹部,通過他們的傳授普及到村、到戶。每年,共舉辦科技特派員培訓班20多期,培訓科技特派員700多名。第二,利用園區、基地的示範優勢,通過現場會、展示會等現場觀摩方式,培訓項目區、專業村(戶)等一線勞動者,用實際效果傳播,加快推廣速度。全年共舉辦現場觀摩培訓30多期,巡迴40多個鎮的100多個自然村,有1000多能人大戶參加了培訓。三是通過科技特派員在生產服務中的傳、幫、帶,在工作過程中邊乾、邊傳、邊教。僅上半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478期,培訓師資500多人次,農牧民22.5萬人次,發放技術資料9.15萬冊,每年完成70-80萬人次的科技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