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環保局工作總結

第四,綠色環保創建有聲有色。為提高全體市民“以人為本、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認識,增強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和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開展綠色環保年活動,掀起全體市民“綠化城市,保護環境,愛我家園”的高潮的決定。一年來,綠色環保年活動有聲有色,綠色工程進展順利:①景觀綠化工程成效明顯,全年投資6000多萬元,相繼實施了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等十大園林綠化改造工程,增加綠化面積近130公頃。②綠色環保促進工程成效明顯,推選出黃石市十佳環保模範人物,並積極開展了“環保世紀行”、無車日和節水宣傳周活動;③綠色環保治理減排工程進展順利,新冶鋼已完成7號電爐粉塵治理,華新北區生產設施搬遷已順利實施,並完成老污染源治理項目14個;④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再舔措施,建成黃坪山、大王山、白水湯、舒婆湖等4個省級自然保護小區和小雷山、東方山、大王山、黃荊山等4個省級森林公園的基礎上,網湖升級為省級重點濕地保護區;⑤實施了市政設施改造工程,完成46個背街小巷改造計畫和3萬平方米道路修復,新增排水管渠8000米;⑥市容市貌整治工程取得初步成效,投入180萬元,積極實施了峰烈山垃圾場改造工程,並擬採用bot模式新建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正進行前期選點和可行性研究等工作;對重點餐飲業下達了整治計畫,完成整治22 家。⑦綠色環保素質建設工程計畫詳、內容實,領導幹部環保知識講座列入了市政府“一月一法”講座學習計畫,已舉辦環境管理人員培訓二期,環保知識競賽活動正在積極籌備之中;⑧綠色環保單位創建工程準備早,步伐快,8個市級綠色學校,5個市級綠色小區,2個環境優美鄉村已分別下達了計畫,正在積極創建之中,年底將分別通過驗收。

第五,環境安全措施逐步完善。首先是嚴格保護飲用水源等重點水域,編制完成《黃石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規劃》(初搞),上報省環保局並採納,規定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嚴禁建設排放工業廢水的企業,已經建成的限期治理,治理難度大的關停;確定仙島湖、網湖、保全湖、舒婆湖、富河麥口等重點區域為生態保護區,明確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和主導生態功能定位,確保飲水和生態安全。其次是加大了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和沿江化工企業的監管力度,制訂了全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開展了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演練,並督促重點化工企業制訂環境應急預案,開展環境風險評估,及時排查安全隱患,確保環境安全。再次是強化輻射危化品環境安全管理。對全市37家125枚放射源實行了身份證式管理,6家涉源單位辦理了輻射安全許可證;強制收貯了大冶鐵礦、黃石建材二水泥廠等17枚放射源;對8家輸變電工程進行了環評,3家進行了“三同時”驗收,確保全市輻射環境安全。開展了化工企業、涉危企業安全隱患排查、會診行動,在省環保局的指導下,及時、妥善、有效地處理了陽新境內農藥運輸車翻車事件;建立了危險廢物調劑處置機制,實行月報表、月檢查和危險廢物計畫報批制度等制度,全年調劑處置危險廢物6.5萬噸,其中黃石振化化工公司鉻渣4萬噸,確保了我市化工企業和危化品環境安全。

第六,環境民訴查處力度加大。一年來,我們針對市民投訴的環境熱點難點問題,採取“政府牽頭組織,環保統一監管,部門聯合行動”等方式,加大了查處整治力度。一是規範了信訪工作程式。改革了信訪工作模式,局信訪辦與環境監察支隊合署辦公,避免了“多頭進、多頭出”的弊端。按照“有訴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復”的十六字要求,分不同區域向社會公開承諾限時辦結時限。二是建立了信訪工作網路。建立和完善了“領導接待民眾來訪制度”、“12369環保熱線管理辦法”、“重要案件領導包案制度”、“首問負責制”等制度,確定每月15日為局領導信訪接待日,並統一“信訪事項告知單”、“信訪事項復函”等文書格式,形成了上下貫通、齊抓共管的大信訪格局。三是切實解決一大批信訪案件,維護了民眾的環境利益。凡涉及群訴、群訪案件,班子一班人十分重視,均實行包案下訪,採取當事人雙方座談,領導主持協調,限期督辦等措施,解決了一大批環境污染熱點難點問題,如鼎成科工貿噪聲煙塵問題、水之夢煙塵污染問題等。1-10月受理的2899個12369環保熱線投訴、256件市委“民情快車”交辦件、23批52人次來訪、23件《行風熱線》投訴以及121件民眾來信均得到了妥善處理,沒有發生因環境污染問題造成進京進省及擾亂社會秩序的事件發生。我局的信訪工作經驗在XX年年初全省信訪工作電視電話會上作為唯一部門在會上作了典型發言。

第七,環境執法管理不斷突破。一是加強了地方環保法規體系建設。按照國家環保總局“召開一個會議,下發一個檔案”的要求,出台了《黃石市委黃石市人民政府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有力地提高了我市環境管理能力,促進了全市環境保護工作再上新台階。針對城區餐飲娛樂業油煙噪聲擾民突出的問題,我局組織起草了《黃石市飲食娛樂服務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待市政府批准後執行。為進一步理順全市相對集中執法,市政府將商業經營、建築施工及其他社會生活噪聲污染的行政處罰權納入全市相對集中執法範圍,環保部門仍保留環境影響評價及監測權,有效地整合了全市執法資源,環境執法合力初步形成。召開了全市環境法制工作現場會,提高了思想認識,規範了執法程式,嚴格了執法文書,提高了執法人員的辦案水平。二是加強了環保現場執法管理。採取“逐廠排查、日查夜檢”和“三級管理、電子檔案管理”等措施,實行月報告、季檢查等制度,加強了重點環保設施的運行管理,全市46家單位的106台(套)重點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率達到98.2%以上,達標率達到96.1%。特別是對影響市中心城區環境質量的9家企業26台(套)污染防治設施實行嚴管,環保設施的運行率和運行達標率都達到100%,減少了故障性排污。加強了環境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1-10月,全市共查處155起環境違法行為,強制執行了整改不積極、污染嚴重、影響惡劣的7 起環境違法行為。在完成青島啤酒(黃石)有限公司等8家線上監控系統的基礎上,今年對湖北新冶鋼等14家單位19個排污口下達了線上監控建設計畫,目前14個排污口已實現線上監控,環境監察科學化、定量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三是認真開展環保專項整治行動。以飲用水源地、磁湖、青山湖、大冶湖、富河、鐵金港等區域和流域為工作重點,以打擊小選(洗)礦等落後生產工藝為突破口,認真開展了以“兩個清理五項整治”為主要內容的環保專項整治行動。一年來,全市累計出動執法人員5218人次,全面清理企業2787家次,清理包括工業園在內的建設項目104個,對11家重點違法排污企業實施了掛牌督辦。依法關停了鼎鑫科工貿有限公司等一批污染嚴重的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