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門導遊詞

在廣場東北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61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主要展品是五四以來的革命資料,而周恩來同志紀念館爺在博物館中,展品內容極為豐富。廣場東南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它的前身是北京歷史博物館,在26年改為國立歷史博物館,過了4年,改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而在34年4月,這裡又改為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它的展品內容是從奴隸制社會夏商周直到清王朝滅亡數千年歷史的文物,貨幣,圖畫等30多萬件,分朝代展出。

正對著天安門城樓的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根據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決議,在天安門廣場修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向全國徵集了240多幅設計方案,選出了3個方案,最後決定以梁思成的設計方案為主,在綜合其他三個方案,融為一體。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紀念碑。52.8.1正式興建,在58.4建成,5.1隆重揭幕。重達百噸的碑芯巨石是由青島運來北京的,經過一系列的加工雕琢後,成品高14.7米,寬2.9米,厚1米,重60噸,碑身有413塊花崗岩組成。而石碑基座是由17000多塊花崗岩和漢白玉組成,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

紀念碑的正面向著天安門,刻有鎦金板鑲嵌,毛主席親筆書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則是由毛主席起草,周總理書寫的158字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碑座四周共有8幅浮雕,高2米,總長40.68米。從東面起,由歷史順序排列,依次是:虎門銷煙,今田起義,武昌運動,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戰爭,勝利渡江。在勝利渡江的兩旁,還有兩幅裝飾性的圖案,內容是: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全部浮雕共有180個人物。

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南邊,就是毛主席紀念堂。紀念堂在1976.11.24動工興建,僅用了六個月,就全部建成。於毛主席去世一周年時正式開放。在紀念堂北門前有東西兩組泥塑,都以革命史詩為內容。主體建築南門則是以繼承毛主席遺志、各族人民顯示出無比信心為內容的。南門外的30面紅旗,代表了我國三十各省市自治區。紀念堂的台基四周是用來自大渡河畔的棗紅色花崗岩砌起,基石周圍砌進了來自珠穆朗瑪峰的石頭和澆灌了台灣海峽的水。整個紀念堂主體建築由三個部分組成:一進入碑大廳,迎面有三米高的毛主席塑像,這裡市舉行紀念活動的地方;從北大廳南側的金絲楠木大門進去,就是瞻仰廳,毛主席的遺體就安放在這裡;瞻仰廳的南側是南大廳,毛主席的《滿江紅》詩詞鐫刻於這裡。三個大廳的東西兩側,有休息廳和老革命家紀念室,現在信增了鄧小平和陳雲同志的紀念室。

在毛主席紀念堂後面,就是內城的正門——正陽門。在過去,正陽門就是全國最高的建築,取意:聖主當陽、日至中天,萬國瞻仰的意思。現在這裡是北京所剩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城樓和箭樓。

在明清時代,西城和南城市民來往的交通樞紐是棋盤街,現在位置大概在毛主席紀念堂和正陽門城樓之間的廣場上。

其實天安門廣場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景觀,那就是升旗和降旗儀式,每天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人來觀看儀式。我國國旗圖案的設計者是曾聯松,第一面國旗製作者是國營永茂實業公司的宋樹信,這面特大的國旗長5米多,寬3米多,在開國大典上,毛主席親手升起了這面象徵新中國誕生的國旗。

天安門廣場原來的旗桿基座是封閉的,升降旗不方便,而且設備已經陳舊,所以在1991.2.25改建新基座,同時改建旗桿。新基座平面為三層,第一層是漢白玉製成,四周都有出入通道,第二層是紅褐色花崗岩,象徵人民江山萬代紅,第三層是綠化帶,象徵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另外,四周是56個金黃色銅製的隔離墩,象徵著56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團結在國旗下。

新的旗桿是首鋼製造的無縫鋼管制成,分4節,重7噸,高32.6米,20年不會鏽蝕。

在每旬的第一天或者國家重要慶典,都要舉行節日升降旗儀式,其他日子也要舉行平時升降旗儀式。每天升旗的時間以日出為準,降旗則是以日落為準,要奏國歌,節日的時候是軍樂隊現場演奏,而平時則是放錄音。如果各位有興趣,也可以在方便的情況下來觀看這一重要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