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王府導遊詞

德王府位於蘇尼特右旗(俗稱西蘇旗)朱日和鎮境內。提起降日的蒙奸德王,許多年長一些的人並不陌生。    德王,全名為德穆楚克棟魯普,字希賢,1902年2月出生於察哈爾部正白旗。他的父親那木濟勒旺楚克,是錫林郭勒盟盟長兼蘇尼特右翼旗札薩克多羅杜棱郡王。德王年滿18歲後,在王府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禮,他開始親執政務。五年後升任錫林郭勒盟副盟長,1931年任錫林郭勒盟盟長。    “九一八”事變後,內蒙古東部地區一些上層人物搞獨立自治運動。在西部地區,德王等部分王公於1932年在百靈廟發表通電,提出“蒙古高度自治”,最後在國民黨政府許諾下,成立了一個蒙古地方自治委員會(簡稱“蒙政會”)。1935年,德王與李守信等組建了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有個巧合而有趣的故事:1937年10月張家口被日軍占領後,日本人表面上讓德王成立了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並且設立了政務院和參議院,掛出了黃、藍、白、赤四色國旗。實際上日本人對德王的控制卻步步緊縮。一是德王的地盤只有張家口到歸綏(今呼和浩特)的一片,二是在政治軍事乃至人事安排方面都必須聽日本顧問的。直接擺布德王的是日本顧問宇山兵士、高場損藏,而這兩人又受控于歸綏日本特務機關長松井的指揮;後來又派了金井章二擔任顧問,而他又受久井隆中將的領導,在蒙古軍隊中還有一位盤井顧問——當顧問、掌實權的日本人名字大都帶一個“井”字。所以當時人們不無譏諷地說:德王及其追隨者們全都掉進日本人的“井”里了!    1945年8月15日上午,日軍司令官告訴德王、李守信,天皇已經宣布投降。8月23日,八路軍攻克張家口,活捉了德王屬下軍政人員七百多名。至此,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宣告結束。後來,德王以“隱居”為名,繼續通過各種渠道搞蒙古獨立、蒙古自治等。最後,德王於1949年12月29日越界進入蒙古人民共和國。李守信等也逃入蒙古。翌年2月,德王、李守信等在蒙古國被捕,9月18日被引渡回中國。1963年4月,德王獲特赦;三年後,病死於呼和浩特。    德王作為歷史過客已經永遠走了,但當年他居住的官邸——德王府卻依然留存在蘇尼特右旗草原上,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德王府始建於1868年,由德王的祖父為德王的父親那木濟勒旺楚克承襲錫林郭勒盟盟長而建造,占地2.2平方公里。原有房83間,現僅存數間。這是一座既有藏傳佛教建築風格,又有清朝末年漢族宮廷建築風格的建築群,同時還是蒙古民族特色極其濃厚的建築群,造型宏偉,結構獨特,建造堅實,雕刻精細,繪畫美觀。它還模仿了北京皇宮的形式,飛檐翹角既精巧,又古樸。正殿、配殿、廂房組成兩個四合院,以及兩側結構近乎一致的偏殿、廂房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建築群。諸多殿堂依據不同的用途,朝不同方向建造在各自不同的位置上,使整個王府形成了左右對稱的結構。殿堂邊角均刻畫有猿猴攀柱、喜鵲登梅等象徵佛教意義的圖案。檐下每根椽頭部都繪有牛、馬、羊、駱駝等圖畫,形象逼真,色彩鮮明。王府正殿的門板上鑲有九顆銅釘、兩側蹲坐石獅,顯示王府的貴族氣派。王府正殿前豎立著兩根十餘米高的“查迪格”(即“堅桿”),正殿後面豎立著“蘇魯錠”(又作“蘇勒德”),偏殿前有蒙古包群,大院兩側南北向延伸著一百餘米長路段百十根拴馬樁。    在那過去近80年漫長的歲月中,德王府始終是蘇尼特右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民國時期(1912~1949),在德王府周圍先後建起了軍隊、衙門、學校、醫療機構和寺廟、工廠、店鋪、合作社、公司等近20個部門。特別是王府學校、興蒙學校、女子學校、喇嘛醫校等學校,在當時很有影響。    第九世班禪應德王的邀請,於1931、1933年兩次駕臨德王府附近的溫都爾廟。德王則在溫都爾廟為班禪修建了駐錫講經廟堂。 1933年3月,德王在王府建立蒙古軍官學校,不久又建立蒙古幹部學生隊。建立如此正規的軍官學校和少年軍事學校,在蒙古軍事史上也是首次。在德王府建立的女子學校,結束了當地婦女無權接受教育的歷史。1945年9月底,烏蘭夫來到德王府,向參加“內蒙古共和國臨時政府”的各方面人士和青中年學生宣傳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分析中國和世界形勢及前途等。在此基礎上,改組了“臨時政府”,烏蘭夫為主席。不久,中國第一個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在烏蘭浩特成立。蘇尼特右旗文物保管所經過多年蒐集資料,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德王府文史檔案。本著尊重歷史,從反面教育後人的宗旨,旗人民政府撥款修復了德王府的部分建築,還製作了王府泥塑全景模型,保存在旗文管所。德王府現為錫林郭勒盟西部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旅遊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