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騰錫勒草原旅遊區導遊詞

的地形風貌和秀美的自然景觀。走進黃花溝,但見山脈上的石頭就覺得有些出奇了。那石頭全然不像其他山上的“土石”,而是盡都裸露,圓鈍純樸,斑斑駁駁,紋理縱橫,顯得十分老道、蒼勁。進得入口,順坡而下,只見兩側懸崖峭壁、重巒疊嶂、奇石林立,有的像劍門,有的像金龜,有的像石人。石縫間長滿了倔強的綠樹、青草。下到溝底,一股泉水潺潺流過,水邊一派蔥籠。清水繞著卵石,綠草伴著黃花,果然別有洞天。順溪而下,常有峰迴路轉之感。在此,大家可攀石留影,可俯首採花,還可品泉水之甘甜。下到溝底,還可體驗農家游,品嘗內蒙古特有的風味。有道是“下山容易上山難”,特別是那些穿高跟鞋的女士們就更艱苦了,此時,男士們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租一匹馬,騎馬上山確實是明智之舉,既省時又省力,悠閒自得,其間還可跟牽馬的馬倌聊聊家常。回到溝頂,站在山頭上,舉目遠望,溝下是一片坡梁地,種有開藍花的葫麻,開黃花的油菜,還有綠綠的小麥和淺藍色的莜麥,塊塊相隔,層層盡染,背後襯托著一片片貼在溝壁上的松林,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美哉,壯哉!黃花溝,奇石的溝,青翠的溝,讓人難忘的溝,它已成為內蒙古中部著名的旅遊景區之一,深受中外遊客的青睞。黃花風景區的神蔥嶺頂端,生長著神蔥。神蔥溝里有兩股清泉,一股從巨大的絕壁深處源源不斷地冒出來,在巨石下面形成滴水潭。潭中聖水,冬暖夏涼,清甜可口,清腦提神,故稱聖母泉;另一股從石縫間汩汩流淌,千年不息。兩股神泉在風景區匯合後,使奇峰怪石、花草林木相映成輝,如詩如畫。另有仙氣襲人的一鏡天和高達十幾米的佛手山;有由馱水神駝形成的駱駝峰;有喝了聖母水、天長地久蹲在山巔上的蛤蟆峰;有石神製做了園形石桌,供上古賢士下棋的洞穴——賢人軒;有想吃神蔥但難以如願的雙羊峰;有石片層疊,恰似經書經卷的夕陽崖;有水繞石流、形似木魚的巨石木魚台等等。遊人進入這裡,定會為不加雕飾的自然風光所陶醉。 〔第三站,來到神蔥嶺景區〕大家眼前看到的就是具有神秘色彩的神蔥嶺。沿神駝峰背往上攀,即可上神蔥嶺。傳說,王母派神農種的神蔥就長在神蔥嶺的頂端。每逢草綠花紅、百鳥爭翔的盛夏,神蔥一片翠綠、蔥香四溢。在三年一度的蟠桃盛會上,神蔥作為一道佳肴佐菜被王母點上宴席。因為神蔥有防病治病的奇特功效,王母耽心被人盜入凡間,特命兩個神童看管。後來鄰近的百姓發現了“人聞神蔥、百病不生”的神奇功效,便在每年農曆五月十三燒香許願,求天神保佑神蔥,多降吉祥、普救眾生。 因為神蔥嶺巨石光滑,無法登攀,多少年來,沒有一人到達最頂端,沒能探究神蔥嶺的奇妙之處。傳說有一年,一個牧羊人看見神蔥一片翠綠,想吃點嘗嘗鮮,可轉了幾天也采不到手,於是找來一根很長的牧羊鞭抽下幾片綠葉來,六月天殺了牛羊,把神蔥葉放在上邊,居然七天不腐壞,下鍋一齊煮,肉味鮮美,勝過一切佳肴。進入神蔥嶺風景區,映入眼帘的是聖母泉。這是西天王母派水神從天上運下來的水,所以叫聖水。只見一股清粼粼的泉水從巨大的絕壁深處源源不斷地冒出來,一流三疊,在巨石下面形成了一個滴水潭,仿佛一個圓圓的梳妝鏡。這兒的泉水冬暖夏涼,綿甜爽口,喝上一口清腦提神,常年飲用,益壽延年。大家不妨先用聖水洗一洗臉,定能消暑解乏,帶給您吉祥、平安與好運。順著淙淙泉水往下走,現在大家看到的便是鬼斧神工之力造就的“脫凡洞”。傳說,洞是西天王母派大力神用神斧劈通的,洞口很小,僅能容一個人鑽過。洞內充滿仙氣,從脫凡洞爬出,等於父母重生一回,讓人脫胎換骨,棄俗成仙。大家來試試,體驗一下重生的感覺。爬過“脫凡洞”,便見一塊巨型石壁迎面而立,遮天蔽日,抬頭仰望,方可見天。巨石間露出一道夾縫,仿佛微微開啟的石門。石壁下面一股泉水,彎彎曲曲,依繞石壁而行。這就是傳說中王母命神童守護神蔥的第一關“石門灣”。過了石門灣向西望去,是一個有洞的山峰。據傳,當年,王母派風神向洞內灌滿了仙風。洞口能容一人進出,洞的入口在一棵老榆樹下邊,人爬進去拐過幾個彎,是一個巨大的岩洞,冷風貫耳,仙氣襲人。從岩洞向東走,有一天窗象一面圓鏡,看天是一小白點,向西走一段,天則猶如一絲線,故名“一鏡天”,又曰“一線天”。順著軟梯向上爬幾十米,可由溝底入洞在峰頂出現,讓人感受您神出鬼沒,飄然欲仙的“特異功能”。下面我們要看的是佛手山,必須往遠站。站在“一鏡天”對面的山頂上看佛手山,佛手山不僅五個指頭十分清晰,甚至連掌紋都能數出來,每個指頭高十幾米。傳說,這是王母派石神刻下的佛手。佛手山之所以揚名,恐怕就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手了。所謂“一手遮天”,被佛手山體現得淋漓盡致。緊依在神蔥嶺一邊的是駱駝峰,即神駝峰。相傳,這是當年王母派出馱水的神駝,因為神童卸水太猛,搬去了雙峰駝的後駝峰,神駝便成了一頭單峰駝。也許是天上人間跑了一趟,它十分勞累,一臥下來就再也沒有站起,終年這樣昂首天外,氣宇不凡。在這裡,可以領略它忍辱負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