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德育工作總結範文:營造德育氛圍,揚起德育風帆

長期以來,“應試本位”的教學觀,“知識本位”的課堂觀,“分數本位”的評價觀,使我們的學校忽視了“教育大計,德育為先”;部分學生家長對孩子過於弱愛或忙於工作,對教育孩子不夠重視,親職教育缺失,導致學生意志薄弱,紀律觀念,法制觀念淡薄,缺乏鑽研精神,容易受一些不良的思想觀念的影響,因而給學校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經過新的一輪課程式改革後德育改變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狀況,經過多年的經驗,我們發現,德育是每時每刻滲透在教育各個環節和學校的一切活動中。學生接受德育不僅在課堂上,書本里,而且在社會和學校環境中也會耳濡目染。因此,我校從整體全局出發,集中全校教職員工的智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的、有計畫的開展符合實際的德育活動,不斷最佳化德育過程,做到科學育人,努力增強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一、推行“全員育人”的教育理念,滲透德育觀

中央教科所所長朱小曼關於“滲透教育,有一個比喻,非常恰當,她認為德育是”鹽“,人不吃鹽不行,但也不能單獨吃鹽,而必須將鹽溶解在各種食物中吸收;我們在吸收鹽的時候,是看不見鹽的本身,因為鹽已經融入了各種食物之中,但鹽卻很自然地進入人體內。

我校領導從抓師資隊伍建設入手,讓每一個教育者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育中來;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健康成長,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教育的滋潤,使每一各學生都能感受到:“我被關注著,我在健康成長著”。“全員育人”要求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滲透德育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課則重滲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地理課和化學課則側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英語課側重對學生進行語言交際的禮貌性。……..其他教學科目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既要教書,更要育人。

二、關注弱勢群體學生,彰顯德育魅力

(1)關愛留守學生

我校在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本著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重視加強對留守學生的人文關懷,落實關愛幫扶措施,以實際行動體現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家庭的關心與支持。學校成立了以黨員為首,全體班主任及科任教師參與的“關愛留守兒童組織”,對留守學生從思想上疏導,學習上輔導,生活上指導,為留守學生的健康成長付出了辛勤勞動。

每年聖誕節,政教處都會精心組織一次大型的“關愛留守學生·慶聖誕”活動,以此來關愛和激勵全體留守學生,讓他們學會自立、學會堅強、學會感恩。

(2)愛護問題學生

為加強學校文明建設,增強學生的紀律觀念,幫助問題學生改掉不良行為和習慣,12月13日由陳副校長擔任班主任的德育培訓班開班了。全校30 名學生參加了為期四天的學習,黃書記、柳校長、陳副校長、張副校長、杜主任和李主任分別授課,他們或講道理、或舉身邊的實例;或幫學生樹立正確地人生觀、道德觀;或教學生明辨是非,懲惡揚善;或引導他們樹立理想,教育他們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等等。陳副校長還組織他們觀看了鄒越教授的系列演講《讓世界充滿愛》、《感恩的心》等,同學們深受感動,很多人流下了懺悔的淚。

德育培訓班的開辦給予問題學生一個重新認識自我、改過自新、學習他人的機會,同時也給其他同學敲響了警鐘。

(3)資助貧困生。

我校定期足額發放貧困生補助並爭取到美國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女士的支持,設立並發放了助學金,教師夏福福、柳群芳資助貧困生霍蜂姑的事跡在〈武漢晚報〉報導,引起全國愛心人士的關注,為已就讀新洲一中的霍蜂姑將來順利完成學業,鋪就了光明大道。

(4)幫助殘疾

每年召開殘疾學生座談會,了解他們的疾苦和生活中的困難,針對各人具體情況落實幫扶措施,每人發給200元助學金。

柳校長幫助殘疾學生彭雪的故事在xx年12月9日〈武漢晚報〉上報導。

三、重視學生的習理健康,把德育做到學生習中

未成年人的心理比較脆弱,受到挫折時更容易產生心理總是,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診治,易形成不良的人生價值觀,嚴重的甚至可誤入歧途。雖然,學生產生心理總是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的因素。但是,由於學生生活的大多數時間在學校,而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所也在學校,學校就很自然地被認為是學生心健康的主要引導者。為此,聘用了專職的心理健康教師,並針對三個年級的學生不同的情況採取了相應的措施。教學生如何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會如何與人相處,重點放在處理教師與同學的關係問題上。此外,還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並採取跟蹤調查等方式,積極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學習習生活習慣,走上正確的發展軌道,並最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價值觀。

四、開展形成多樣的活動,加強德育工作實效性

1、舉行學雷鋒見行動的活動

全校七年級學生由團支部帶領到倉埠街道各街道主要幹道打掃衛生,培養學生愛勞動的好習慣,體會為他人服務的快樂。我校七(2)班張衡、劉劍同學在校門口拾到錢包一個,內有一張失主職業證、一千多元現金和三張銀行卡,兩位同學拾到後立即交給班主任,通過身份證學校迅速聯繫到了失主。

張衡、劉劍兩位同學拾金不昧,體現了我校學生關心他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全校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2、“清明節掃墓” 了解抗日歷史激發愛國熱情

3月19日,我校德宣部、政教處、團支部同七年級組共同組織了一次以“了解抗日歷史,激發愛國熱情”為主題的團隊活動。

在整個活動中,柳校長高度關注,陳副校長極為重視,杜主任合理安排,團支部細密組織,全體七年級班主任精心籌備,就連在外調研的張副校長也全程關注,讓人倍感欣慰。整個活動開展得井然有序。在林家大灣抗日紀念碑前,老書記30分鐘的講解聲情並茂,同學們聽得格外入神,毛立雲、胡蕾同學的感言讓同學們非常振奮,讓我們同聲吶喊: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接著的倒水河踏青活動也收穫不少:同學們燒、炒的出色能力讓我們高興;同學們無間的合作情感讓我們感動;師生間的互動然我們欣慰;平常學生沒有展現的亮點讓我們格外驚喜。我們高興之餘同感嘆:這些活動既鍛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增進了師生間的友誼,更讓孩子們學到了人生成長中最有用的東西。

讓我們珍藏記憶,也讓我們回味甜蜜。

3 、到敬老院慰部孤寡老人,我校一直把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優良傳統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xx年12月23日在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之際,我校柳校長、陳副校長、杜主任和團支部學生會30名學生幹部一同前往方楊福利院慰問孤寡老人,送去了400多元的慰問物品和600元的慰問金。

4、定期研製教育報告會,

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強學校綜治維穩工作,推進平安校園建設,根據學校法制教育的總體規劃,我校於6月1日舉行了一場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法制教育及關工委工作報告會。

此次報告會是我校建設“平安校園、法制校園、和諧校園”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報告會上關工委汪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他緊密結合中學生思想認識實際,從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和如何避免受到傷害兩方面進行闡述;倉埠法廳周廳長和派出所的劉所長用生動具體的案例,深入淺出、有的放矢給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教育課,他們認真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並就在校學生如何防範擂肥、敲詐、遠離網咖等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和講解。鮮活的事例、生動的講演,催人奮進、發人深省,博得師生們陣陣掌聲。

最後柳校長作了總結講話,他要求全體學生通過今天的報告對照自己,提高認識,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自覺遵紀守法,做一個品行端正、知法守法的中學生。

五、打造多平台教育陣地,營造成人文德育氛圍

我校從建校到現在,一直試圖從多個角度,打造成德育教育的各個陣地,目前常用的陣地包括:(1)升旗儀式(2)晨訓(3)寢室文化(4)宣傳櫥窗(5)廣播(6)心理諮詢室(7)黑板報(8)《德育直通車》(9)班主任會等,讓處處都是教育地,德育無處不在。

六、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促進德育落實在實處

我校將德育常規管理工作分為出勤,紀律、衛生、班會,黑板報評比,寢室文化,兩操等等,將這些內容分別給政教處,團支部進行管理,量化與考核,每天檢查評分,每月進行總評比,給出“優良差”的等級評定,評價結果與津貼掛鈎。

學生每學期進行操行評定,素質評價過程是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班級教師評定,家長發表意見參與評定,最后綜合評價等級記入評價結果。

經過幾年的實踐,我校在加強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時代性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基本形成了以行為規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為主要內容,以主體性專題系列教育活動為主要手段,以優秀班集體建設為主要載體,以多彩的社會實多樣的共建活動、豐富的社團活動等為主要方式,以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和學生幹部隊伍建設為保障的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探求德育工作的路上,我將始終不渝地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從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安全出發,從學校的校情出發,追求實效,為營造德育氛圍,創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而作出自已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