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的思考

隨著大多數農產品買方市場的出現,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農產品的品質、品牌。品質、品牌好的,價格高而俏,品質、品牌一般的“大路貨”,價格低而無人問津。這種反差說明,發展品牌農業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作為城郊結合部的鄉鎮,如何以改革的思路創優質、創名牌,實現農業生產由重量向重質、重效的轉變,推進農產品上檔次、上水平,推進農民增收,這是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一、品牌農業的內涵及特點

所謂品牌農業,是指以商品生產為前提,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生產單位為主體,使生產、科研、流通、服務等各個環節有機聯繫在一起,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上,並在市場上享有較高知名度的高品位的經營性農業。其具有這樣一些主要特點:(1)以優質和特色求生存。品牌農業必須在充分利用自然、勞力和產品資源優勢的基礎上,發展具有較高品質和生命力的特色產品,它的基礎是多年來形成的“一鎮一色、一村一品”。(2)系列化技術配套求發展。品牌農業要求農產品品種、生產、運輸、貯藏、保鮮、加工、包裝、銷售等各個環節相銜接,配套成龍,形成系列化技術體系,發揮農產品的競爭優勢。(3)以技術爭優勢。以更新換代技術做後盾,對生產工藝進行改造,拓展品牌產品的深度、精度加工,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品位檔次高的名、特、優、新產品,保證農產品經久不衰的優勢;同時以嚴格的技術標準保信譽,不斷開拓出廣闊的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覆蓋率。

二、品牌農業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

1、主導產業的興起為發展品牌農業奠定了基礎。

近幾年來,各地圍繞兩個根本性轉變,堅持“縣(市)有區域,鄉(鎮)有特色,村有專業,戶有所長”的方針,面向大市場,大力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大力培植布局合理、各具特色、規模生產、專業經營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品,使一些當地有優勢、市場有潛力、經濟效益高的項目從多種經營的小圈子裡跳出來,形成了一批區域化、規模化的主導產業群,為創品牌奠定了較好的物質基礎。

2、迫切要求農業增效成了發展品牌農業的推動力。

隨著小康進程的加快,部分地區初步實現了現代化,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經濟成長點,開闢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領域。品牌農業的高產出、高效益等優勢,無疑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3、農業產業化歷程中的正反兩方面教訓為發展品牌農業提供了寶貴經驗。

近年,各地在創造經濟優勢過程中,在特色上做文章,使“一色一品”的特色農業、家庭經濟與大市場實現了迅速的對接,使許多“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農副產品走出了田園,走進了市場,有的甚至在國際市場上也占了一席之地。但是由於地方利益的驅動,加上農業結構調整政策本身不完善、不配套,有些地方也出現了“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現象。這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都為品牌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三、發展品牌農業的對策措施

發展品牌農業,應借“名”求“利”,以“特”生財,增加農民收入,發展那些名、特、優、稀、野的新項目、新產品和深度開發的資源性項目。以此為基本立足點和出發點,推動品牌農業的進一步發展。為此,筆者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