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農村國小教師的情況調查

四、工資收入偏低

農村國小教師工資收入普遍偏低,一個中師畢業工作5-6年的教師,國家每月發給個人的工資和政策性補貼總共只有693元,扣除醫療保險和各種基金後,個人實際月收入只有600元左右。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一分錢的獎金或其他收入。他們所付出的勞動代價、所承擔的責任與每月600元的收入對等。在與年輕教師交談中得知,他們的注意力一是教書,二是想盡一切辦法通過函授或自考攻讀專科文憑。提高文憑的主要目的是想改變工作環境,調離現在的村小,寄希望於今後能夠有機會調到鎮中心學校工作。據調查,水口寺村小近30年來,先後有三、四十名年輕教師分配到那裡工作,但是工作的時間都不長,工作時間最短的只有一學期,來這裡工作的老師總是想方設法,調出水口寺村國小。

鑒於我市農村學校普遍存在以上問題,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高度關注農村國小教育和教師的生存狀況。要使農村村小教師安心工作,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實行農村國小教師本土化。一是區縣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在補充農村教師時,盡最大可能將已經畢業的合格中師生直接安排到本鄉本村任教;二是區縣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有計畫、有目的地專門培養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就是根據本鄉農村教師的需求情況,將當地國中、高中畢業的學生定向培養,分別進行三年或五年師範專業教育,畢業後直接安排回本村任教。採取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解決教師吃住問題(每天吃住在家裡),另一方面可以解決農村教師進不去、留不住和長期穩定和合格的問題。

第二、從實際出發,農村國小教師按照《教師法》和《教師資格條例》規定,中師畢業即可成為合格學歷。因此區縣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在補充農村教師時,對學歷的基本要求定位為中師即可,沒有必要高定為專科或本科以上。對已經符合規定學歷的畢業生已在教師崗位和長期在農村國小代課學歷達標的代課人員,應當直接聘為公辦教師或通過考試的辦法擇優聘用為公辦教師,讓他們安心在農村國小任教。

第三、制定相關政策,切實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農村教師常年包班教學,超負荷工作,他們的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作為區縣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政策,落實農村學校教師特殊津貼,提高農村村小教師的待遇,以此吸引和穩定更多的村小教師。

第四、足額配備農村合格教師。國家規定農村國小按1:23.6的標準配備教師,不足23個學生的班應當配備1個教師。從農村國小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按標準足額配備教師的情況下,應當適當考慮機動編制。因為教師必須要參加市、區縣的業務培訓學習、開會以及女教師產假、病假等情況,一個教師包一個班,其中任何一個教師因公或有事離開學校,這個班就沒有教師上課。因此在考慮配備教師時,應當適當留有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