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寒假社會調查報告之高校師生交往狀況調

2.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獨立個性的發展。對於一個人來說,上大學不僅是年齡的增長,更是對其地位的肯定。在大學生的眼中,老師的地位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悄悄發生了變化,大學生已經消除了中國小時對老師的依附,敬畏的心理,是師生關係也從而變得疏遠。

3.學生對老師的期望值與老師的知識儲備和人格魅力的差距。大學生對高校老師的期望值普遍偏高,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畢竟不都是學生心中理想的神話 ,老師的知識儲備,人格素養畢竟有所缺陷。

三。改善師生關係的措施

實踐證明,良好的高校師生關係是營造民主、平等的大學氛圍的基礎,有利於樹立良好的學風,教風,引導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高校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加強和改善高校師生關係是當前高校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有如下建議:

一)、學校方面

1.學校要全面樹立學生主體觀 ,做好育人工作。教育部部長周濟曾指出 ,教育要以育人為本 ,以學生為主體 ,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育教學本質上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自身素質結構的一種特殊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知識最終是學生自己學會的 ,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 ,問題最終要學生自己去處理 ,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校的主體地位。因此 ,全面的學生觀要以學生為本 ,把立足點放到學生全面發展的軌道上 ,做好改善師生關係的各項工作。

2. 為師生交流創造平台。學校要利用多種途徑 ,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與實踐活動 ,如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論文報告會、創業大賽等 ,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服務 ,學校要求教師儘可能地參加學生活動 ,如設立實踐指導教師 ,師生同台演出 ,教師下學生寢室了解生活、思想現狀 ,及時解決困惑 ,增加交往頻率,使師生關係在和諧、團結、共勉的氛圍得到升華。

3.加強校園心理諮詢和治療工作。XX年2月雲南某高校發生的震驚全國的馬家爵事件再一次給高校敲響了警鐘,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有引發某些重大事故和案件的危險,加強校園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工作意義重大,勢在必行。事實上,不只是大學生中不少人有心理問題,存在人際交往障礙,就連高校教師中的一些人也存在某些心理疾病。這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學校、老師和學生都要正確認識師生中存在的心理疾病,重視心理治療的作用。要形成校園和師生個人對心理諮詢與治療的認同氛圍,使當事人主動接受心理治療,消除危害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心理因素,促進師生關係的和諧發展。

(二)教師方面

1.增強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大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 :“教師的職務是用自己的榜樣教育學生” ,所謂的榜樣源自教師的人格魅力 ,而教師的人格魅力包含了教師淵博的學識和教書育人的能力 ,它是吸引學生力量的主要源泉。教師是對學生身心發展施加特殊影響的人 ,這必然要求教師在人格、品行等方面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權威性。教師要真正成為一名充滿人格魅力的人師。通過自身對事業的忠誠和執著的追求 ,通過對學生的信任和寬容 ,善於挖掘學生的情商 ,用善良和慈愛溫暖著每一位學生 ,這些優良品質會使學生的性格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響 ,也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易於營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