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工作開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五)強化政策引導,鼓勵自主創新。設立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扶持節能減排領域的示範性套用項目,鼓勵企業加快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引導區域內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的創新成果產業化。如對上海多佳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的“軍團菌的源頭治理及其監控”等4項涉及生化環保工藝、環保設施自控和節能技術的自主創新項目財政支持362萬元,並帶動企業投入超過1600萬元,體現了政策資金的放大效應。在創新資金等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計畫項目中,每年以不低於10%的立項比例,支持能源循環利用、清潔和新能源及環保、污染控制技術等方面的技術創新和套用示範。

(六)普及宣傳教育,樹立全民意識。通過報刊、有線台等新聞媒體,改版xx區“節能減排—科學發展”網站,宣傳節能減排政策法規。開展“機關節能,從我做起”系列活動,發揮區級機關的表率作用。開展學校節能減排主題教育,打造xx綠色教育品牌。利用“五進社區五到家”社區平台,向全區30多萬戶居民發放百姓手冊,介紹和宣傳日常節能環保知識。開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節能宣傳周等活動,普及節能減排知識。

XX年我區綜合能源消費量為115.65萬噸標煤,單位增加值能耗0.307噸標煤/萬元,下降4.49%;so2年排放總量市政府下達的目標責任為到XX年底控制在904噸/年以內,我區則提出要控制在500噸/年以內,截至XX年末,已控制在631噸/年以內;截污納管率區“xxx”規劃目標從期初的92.5%提高到95%,截至XX年末已達到94.1%。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我區節能減排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節能減排初見成效,任務依然艱巨。大型企業遷移導致gdp驟降,增加了單位能耗指標的壓力。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降低能耗總量雖見效顯著,但涉及人員、場地等因素,矛盾突現。樓宇經濟發展較快,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導致管理部門控制能耗缺乏抓手。區域內河道眾多,局部污染仍存在,污水處理廠家對周邊居民生活造成影響,截污納管率的指標完成與居民實際滿意度仍有差距。

(二)能源統計初具體系,基礎仍待夯實。能源統計體系雖已建立,但數據準確性、前後可比性等仍有待完善。xx區域範圍大,企業分散,目前重點跟蹤企業僅占區域總能耗的42%,不可控因素仍較多,且受人力、財力限制,擴大監控範圍難度較大。目標責任和考核體系雖已制定,但制約措施的實效還有待提升。

(三)財政政策顯現效應,配套尚需完善。財政政策的覆蓋面側重於企業,事業單位的積極性調動不夠。節能產品及生產企業數量不少,產品目錄和質量控制缺乏統一的權威標準,且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信息渠道不夠暢通。政策扶持偏重於資金的直接支持,財稅政策、價格體制、示範激勵等綜合效應的體現不夠明顯。職能部門各司其職、協同推進工作尚需加強。

(四)全民意識有所增強,踐行動力不足。節能減排成功企業的經驗推廣尚不到位,部分企業過分看重當前利潤和成本投入,缺乏節能減排的緊迫性和積極性。黨政機關節能表率作用發揮不夠。生活條件較為優越的居民民眾更看重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節能意識未能更多地付諸行動。

三、幾點建議

(一)聚焦世博主題,增強節能減排的緊迫性。結合“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演繹,正視整治廢水廢氣排放污染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實施“迎世博600天行動計畫”,努力使區域生態環境的改善讓居民更加滿意。加快田林和吳中泵站、蒲匯塘水域等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重點流域水污染處理設施建設,確保南線乾管污水處理系統工程如期竣工。從戰略的高度、全局的視野來認識和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大力推廣、宣傳和使用節能產品,最佳化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生產率,減少廢棄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