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製藥行業的調研分析

製藥行業被認為是資金雄厚的行業,但同時也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對外,在我國加入wto的承諾下,跨國製藥企業正虎視眈眈,包括世界排名前20位的跨國醫藥企業,已相繼在我國搶灘設點。對內,改制以及gmp認證等問題又使當前的醫藥企業忙得不亦樂乎。如何在內外夾擊的環境中占據優勢地位,已成為擺在製藥企業面前至關重要的一道坎。而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與服務手段、降低成本正是成功的醫藥企業得以制勝的“名醫良方”。

製藥行業信息化現狀

製藥企業一般包括四大類:藥品、醫療器械、化學製劑和玻璃儀器。作為典型的連續型生產製造型醫藥企業,由於生產藥品和化學試劑等特殊商品,製藥企業有著自己獨特的行業特徵:如藥品類別繁多;編碼無規律,有效期須進行嚴格控制;對專利(配方)有較強的依賴性;銷售範圍廣,各銷售片區、各品種的銷售情況不易從總體上把握;藥品定價影響因素多而複雜,銷售終端資源(醫院、藥店)難以控制;藥品更新快,但新品的研發周期長等。

另外,以藥醫分離、連鎖經營、gsp達標為標誌,封閉了近50年的醫藥產品流通四級批發制被完全打破。在沉重的市場壓力下,如何把藥品賣出去,成了各家企業經營的核心。因此,機制創新、最佳化流程、強化管理成了各大製藥企業的重頭戲。面臨一個全新的市場競爭環境,勢必要啟用新的行銷模式。因此,從根本上改革管理手段已經刻不容緩,經營和管理必須依託於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統來開展。

醫藥信息化涉及到哪些軟體呢?從藥品流通角度來說目前有幾個環節。第一個是生產廠家的內部管理,主要涉及到erp系統; 從生產廠家到批發企業、配送企業、醫院的過程,則涉及到物流系統、網上交易系統和crm系統等;醫院裡還有his系統,即醫院信息管理系統。

據介紹,目前大約20%的大中型製藥企業已經實施完成erp的實施,並主要是集中在進、銷、存及財務等模組;而大約有50%的製藥企業正在推進和實施erp,也基本上集中在供應鏈、分銷、資金管理等領域。從當前一些製藥企業實施erp的可以看到,幾乎所有企業都是從行銷做起。

製藥信息化六大不足

隨著醫藥流通體制、醫藥衛生體制和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發展,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的全面推行和定點藥店的實施,醫藥領域的信息化開始有較大的發展,但呈現很大的不平衡性,如醫院信息化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而製藥企業、醫藥零售企業的信息化相對於醫院落差較大。目前,製藥行業信息化還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信息化管理機制陳舊。有待建立標準化的信息系統管理數據,來解決企業的信息化機制問題。

二是配送中心與計算機系統不健全。現代製藥企業一般都形成了以藥品研發生產銷售一體的生態鏈模式,涵蓋的終端包括藥品零售商、醫院等,有的製藥企業還有專門的藥店零售連鎖終端,因此連鎖對中國藥企來講是一個非常新的課題,不健全的配送模式跟信息化系統結合的時候不能很好地融合。

三是擴展規模時不顧信息化的能力。在國家宣布扶持組建製藥企業百強和銷售終端50強的政策下,出現了盲目擴張,而管理系統並沒有跟上的現象。

四是信息化專業人才匱乏。

五是連鎖企業缺乏有效的連鎖化業務管理系統。尤其是供應鏈管理系統與分銷物流系統缺乏。六是醫藥企業選擇系統的時候,重表面輕核心、重產品輕實施、重產品初期運行輕維護和服務。

製藥信息化九大需求

東軟金算盤行銷副總經理楊漢東認為,企業需要的管理軟體有九種,中國製藥企業最需要物流管理,這是中國企業要走的第一步。物流管理軟體可以使企業決策人非常清楚原材料、零配件、成品的採購成本、運輸成本、銷售毛利及流轉錄用等情況。物流管理也可以延伸到業務管理,對藥店來講就是藥店連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