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局依法行政問題探討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中央確立的跨世紀治國方略。如果說依法行政是實施這一方略的核心,那么依法行政的關健是依程式法辦事。人們一般認為,法律活動的程式性是指立法和司法活動的程式性,而行政活動程式性是被排斥在外的。隨著法治進程的推進,行政程式已逐步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行政程式與依法行政的關係如何?如何通過健全行政程式的途徑來嚴格依法行政?本文試對此作粗淺的探討。

一、重實體輕程式是當前影響依法行政的重要原因

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雖然我國行政法制建設成績斐然,但它相對於我國經濟、民事和刑事等方面的法制建設仍比較落後。這種落後最重要的表現就是:

(1)立法上重實體輕程式,重事後程式輕事前、事中程式。我國行政立法多隻注重解決行政前的實體問題,如行政機關的許可權、職責,行政相對人的權利、義務,行政行為的條件、標準等;而忽視對相應程式上的規範,如對行政的方式、步驟、時限,行政機關的程式義務,行政相對人的程式權利等,在有關立法中很少規定。在現有行政程式規範中,多只是涉及監督和救濟,如行政監察、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國家賠償等;而很少規定事前、事中的程式,如行政公開、事前聽取相對人意見、向相對人說明理由、作出行政行為過程中舉行聽證等。

(2)程式概念意識淡薄。不少人認為依法行政只是依照實體法辦事,甚至片面認為行政執法只是依照法定職權,對法定程式無關緊要;違反法定職權才是違法,違反法定程式不算違法。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依法行政,阻礙國家法治進程。

——造成有法難依,有法不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制定了不少法律。可以說,一個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已基本形成,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其他領域已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我國的法律執行得不是很好,人民民眾對一些地區和部門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反映強烈,不依法行政的現象普遍存在。其原因之一就是不重視行政程式法,可操作性差。以至有法難依,有法不依,法律虛置。

——有礙公民行使正當權利。依法行政不僅是對行政機關的要求,也是對公民的要求。由於行政程式的不健全,法律上雖然規定了公民的實體權利,但難以實現。而行政機關必須履行的義務也沒有很好履行。然而程式規範的不完善使得公民在行使權利時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對行政機關答覆時間沒明確規定,使公民不知何時實現其權利;對辦理條件不作界定,使公民不知怎樣實現其權利。由此可見,公民只有在實體上和程式上的權利才是全面的,才能更好依法行政。

——影響對行政行為的有效監督,難以實現法律正義。依法行政是法律正義、社會正義的表現,由於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政機關是管理者,相對一方是被管理者,行政機關這種法定地位具有我命令你服從的特權性質。在這種強弱不平衡的情況下,保護的重點只能是公民個人,這是正義觀念的起碼要求。由於我國還沒有建立起現代行政程式(其作用就是控制和約束強大的行政權),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缺乏有效監控,因此對行政行為還算不上真正有效監督,各種不依法行政、濫用職權的現象時有發生,影響法律正義的實現。例如,對各種“三亂”現象,從中央到地方雖然一再進行專項治理,但還沒有得到有效根治,其原因之一是程式監督不夠力度,再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雖然是我國較為完善的行政程式法,但它多隻注重保持行政管理的效率,而對權力制約、防止行政權濫用和保持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卻有所忽視。如為保持處罰裁決和處罰執行的效率,規定了一系列有關的程式,包括規定對輕微違法行為的當場處罰等,然而另一方面該法對公安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為進行行政處罰行使調查權、取證權、裁決權、強制執權等都沒有規定相應完善的制約程式,如調查權與裁決權分離、調查取證應出示相應的證件等。由此而經常出現公安人員濫用職權、公民權利得不到保障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