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統計信息化建設淺析

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統計信息化是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重要內容,統計信息化是為了實現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交換和共享,保障統計資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全面提高統計效率,更好的為統計工作服務。

一、南縣統計信息化的現狀

縣級統計局是政府統計的基層單位,是政府統計部門與企業、公民聯繫的紐帶,是採集統計數據的第一線。因此,縣級統計信息化是整個統計信息化建設的前沿,也是信息建設的關健所在。

1、省、市、縣重視統計工作

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切實加強統計工作的通知》(湘政發[XX]8號和《進一步加強工作意見》(湘政發[XX]8號精神,以及益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切實加強統計工作的意見》(益政發[XX]15號),省、市兩級政府明確指出要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的步伐,加快統計專網建設,實現省、市、縣網路線路開通,鄉鎮、機關企業事業單位要逐步實現聯網直報。鄉鎮微機配備經費按省、市、縣分級負責的原則負擔。縣人民政府對統計工作有關要求也進一步明確。

2、統計基層,基礎情況

從縣統計局看,縣統計局在職人員16人,平均年齡42歲,統計師2人,懂統計與計算機複合型人員不超過一半,現有微機13台,筆記本1台,人平0.8台,針式印表機3台,雷射印表機1台,局內全部聯接internet網。

從鄉鎮看,全縣12個鄉鎮,統計人員暫為經管系統編制,縣政府、編委正就統計人員定編定員問題進行研討中,就鄉鎮微機配備事情,經費由省、市、縣按3千、2千、2千比例已經到位,對鄉鎮統計站的電腦、印表機、傳真機已進行政府採購中,5月底可以全部配備到基層。

從企業事業部門看,向統計局有報表報送任務的單位317家,其中規模企業41家,商業37家,房地產建築22家,服務業17家,縣部門95%都擁有電腦,八成接入寬頻,統計人員基本由財務室或辦公室兼,持有統計上崗證不足20%,企業單位統計人員由會計兼,電腦接寬頻情況只有90%,但統計上崗證持有約有30%。

從信息化交換信息發布情況看,縣對市基本實行電子化辦公,通過市級區域網路“ftp”進行數據傳輸,企業部門中除規模工業企業德盛紡織、德興紡織、匯源麻業、湖南拓普進行聯網直報外,其他均進行電話、傳真、報表等紙介進行傳輸。縣統計局對縣域經濟數據及主要經濟指標主要通過統計年鑑、南縣經濟數據月度卡、南縣調研分析向外傳送,在XX年底,縣統計局建立了南縣統計信息網,縣局的有關工作及統計數據在網站上向外公布。

二、制約統計信息化建設進程的因素

1、信息化意識不強

有不少的幹部與公眾對統計信息化建設認識不清,部分單位領導對統計信息產生、傳遞、服務、作用認識模糊,對計算機使用僅停留在檔案列印上,認為信息化是高新技術,還不知如何著手來抓信息化,利用信息資源來提高工作效率。

2、資金投入有限

統計部門的本身業務經費就有限,如果從有限經費中擠的話,也是非常少的,所以在設備更新、網路升級、網站更新上都難以跟上社會發展。

3、統計軟體更新較快

現在縣級在處理統計數據使用sarp系統,有的使用的foxpoe系統,一套表制度的epras,普查版本的apras,再到抽樣調查各類新程式,縣統計局的統計專業人員使用起來尚需摸索中求發展,更別談鄉鎮、部門、事業單位了。在對報表單位布置工作時,月季、年報基本上是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匯總,統計軟體的快速更新使得報表單位也有些應接不暇。

4、統計信息網管理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