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支付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隨著經濟、金融、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的支付市場和支付體系也正在發生重大變化。非銀行機構開始介入支付市場,如一些地方為公用事業繳費成立的代收付中心、一些地方為滿足多用途儲值卡使用的需要建立的清算機構,網上支付機構也隨著經濟的發展正在日益興起。

一、網上支付發展現狀

XX年初,國務院辦公廳2號檔案《關於加快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電子簽名法》的出台以及《電子支付指引》的推出為網上支付的發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短短一年時間內,僅國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已經發展到50多家。對比六年前,電子支付系統的運用已經取得了迅速的發展,特別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現,引發了支付方式的變革。

網上支付的發展,疏通了電子商務交易過程的資金流,打通了電子商務發展的支付瓶頸。從整個支付體系看,網上支付將逐步成為我國支付市場和支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十七家全國性的商業銀行都開辦了電子銀行業務,並且大部分都設立了專門的電子銀行部門,為網上銀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據工商銀行數據顯示,XX年,工商銀行企業交易額是206870億,網上筆數是3486萬筆,個人網上支付交金額已經突破了2351億,個人交易筆數是3683萬筆,說明網上支付方式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網上支付由於其獨具的方便性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通過對阿里巴巴支付寶進行的調查顯示,過半的被調查用戶對網上支付有極大興趣。其中60以上的用戶是因為其便捷性、節省時間而選擇使用的。個人網上支付涵蓋網上購物、網路遊戲、定房訂票、網路教育等多個行業,支付方式則多以銀行儲蓄卡為主。

二、網上支付面臨的問題

1.安全問題

根據對網上支付使用情況的調查顯示,目前網民不使用網上支付的原因,最主要是因為擔心安全,其次是個人隱私,以及註冊麻煩和不太習慣使用這些工具等因素。央視生活頻道近日播出的節目中,披露了一種新型金融造假手段,不法分子在網民網上購物交易時,利用與銀行網站相類似的網路頁面,盜取銀行卡密碼等私人信息,然後通過網上轉賬的方式將資金轉走,導致網民在支付的過程中受到損失。另外,黑客、木馬病毒的攻擊讓網民在支付的過程中防不勝防。木馬潛伏在計算機中,時刻監視用戶的一舉一動,從而盜取帳戶密碼和信息。而黑客,則利用系統漏洞、用戶的安全意識薄弱入侵用戶的計算機,盜取用戶的相關信息和密碼,導致網民在網上支付受損。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影響網上支付發展的主要因素。

2.金融監管問題

網上支付雖然給網民帶來很多方便,解決了電子商務的支付瓶頸問題,但由於目前我國關於電子支付的法律法規並不完善,網上支付無序的發展存在一定金融安全隱患。

(1)缺乏對吸儲行為的監管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資金暫時停留,在交易過程中約束和監督了買家和賣家,保護了買賣雙方的利益。專家認為,在支付過程中,資金在第三方裡面會出現一段時間上的滯留,隨著將來用戶數量的急劇增長,這個資金沉澱量將會非常巨大。據了解,目前國內一些第三方支付系統的年交易額已經達到了數億元,而據估計,在今後兩年內,這個數字將達到十幾億甚至幾十億元,即使按照簡單測算,每天滯留在第三方平台上的資金也至少有數百萬元,而根據目前的交易規則,支付金額將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停留3天到一周不等。這樣,平台中隨時都有數以千萬的資金停留。如果他們出現經營風險,則必將危及其吸存資金安全,損害買賣交易雙方的利益,如果支付服務商(特別是專門從事支付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商)的服務領域擴大到在定程度,如果交易客戶和沉澱資金達到一定規模,很有可能引發系統性支付風險,並引發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