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中國農村教育問題調查報告 

內容提要:冷靜、客觀分析農村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制定科學有效的發展對策,克服計畫經濟形成的巨大障礙,推進農村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是擺在每一農村、農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緊要課題。 

關鍵字:農村經濟 農村教育 改革創新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開發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農村教育出現如教育經費不足和學校負債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農民對新知識的吸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這不但是問題而且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 

1、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之後的問題 

自兩年前中國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後,許多擔心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的人士似乎鬆了一口氣。但是透過表面的"達標"我們會發現,農村的教育狀況並沒有登上一個"新的台階"。相反,在並沒有根除導致問題的根源而又遭遇農村稅費改革等新的制度環境時,它變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這一含糊的語義背後所隱藏的問題是,在15%的人口--大約為1億8000萬人--所居住的區域還遠沒有普及,這也就意味著每年有數百萬少年兒童作為共和國的公民難以充分享受他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1%來看,由於學齡兒童的基數過於龐大,沒有入學的0.9%的兒童數量實際上超過了110萬人。這龐大人群的絕大多數當然是在農村,他們將成為未來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各地政府的作為所顯示的那樣,這種"普及"是在壓力型體制下"衝刺"的結果,一些縣鄉政府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使用了各種手段,包括"弄虛作假"這一經典式的法寶。而不擇手段的結果是導致了許多後遺症,比如許多鄉鎮所背負的沉重的"教育債務",此外還包括入學率的下降和失學率的反彈。兩年前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在已經通過"普九"驗收的1242個縣中,失學率超過5%的有209個縣,超過10%的有63個。在中西部,國中生輟學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而湖南省有關部門今年夏天對6個縣市的一項調查表明,農村貧困生的失學率高達30.4%(其中國小為39.7%,國中為20.0%),農村家庭用於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貧困親職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達92.1%. 

第三,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之後到xx年實現"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間,總計有1億5000多萬少年兒童完全沒有或沒有完全接受義務教育。這其中包括未入國小的近3200萬人、國小階段失學的3791.5萬人、國小畢業後未能升學的5000多萬人,以及國中階段失學的3067.6萬人。這一龐大人群的一部分顯然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顯示著他們的存在:從國家今年公布的"8500萬青壯年文盲",到各地以種種暴力手段威脅著社會的低文化層青少年犯罪。這些事實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員們的深刻反思,同時也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