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縣中小企業融資情況的調研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小企業迅速發展,目前已成為我國市場經濟建設中一支重要推動力量。然而,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融資成本高,供需渠道不暢,“融資難、難融資”的問題,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持續、快速、有效發展的障礙之一。為了摸清我縣中小企業融資情況的現狀,找準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突破口,縣人大調研組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於後。

一、我縣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特點

XX年我縣工業戶數7151個,其中中小企業1235個(含規模以上企業328個),工業企業(含個體)貸款餘額約15億元,占全縣金融機構貸款餘額的30%。全縣金融機構存貸比率為38.85%(重慶市主城及沿海地區存貸比在80%以上,庫區存貸比也在50%以上)。我縣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途徑為:銀行或擔保機構貸款、職工集資、民間或親朋借貸、租賃等幾種形式。從調查的情況看,融資途徑與企業所處的成長周期有關。我縣的中小企業大都處於創立期和成長期,流動資金中自有資金比重大,職工集資、民間借貸和銀行貸款比例較小,但是銀行貸款呈快速增長趨勢。據調查,全縣中小企業流動資金缺口在8億元左右。總體來說,“融資難、難融資”的問題,在我縣也較為突出。

(一)融資渠道單一,中小企業融資十分困難。一是通過資本市場、債券市場融資難,銀行貸款仍是融資的主渠道。國內雖設有不少直接融資渠道,如私募股權融資、創業板融資、中小企業板融資和債權融資等,但這些渠道都是為高科技、高成長性企業準備的融資渠道,對於我縣的中小企業來說,可選擇性極低。目前,商業銀行仍然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據調查,我縣90%的企業遇到資金困難時首先想到向銀行貸款。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對銀行信貸資金的依賴越來越強。二是小額貸款公司起步晚規模小,對中小企業支持有限。XX年5月和XX年7月,我縣分別成立了2家小額貸款公司,現有註冊資本金分別是1億和6千萬元。至今年9月末,累計發放中小企業貸款2.08億元。三是財政資金扶持能力有限。XX年、XX年我縣財政預算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分別是2410萬元、1780萬元,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扶持有限。

(二)銀行貸款難度大,內源融資是中小企業資金來源主渠道。隨著金融機構信貸政策的調整和金融機構改革的深化,為了實現規模效益,各商業銀行普遍實行信貸資金向大城市、大行業、大項目、大企業集中,出現了信貸資金“壘大戶”的現象,中小企業貸款難度越來越大,企業發展舉步維艱。因此,中小企業靠信貸方式從銀行獲取資金十分困難。據調查,75%的企業反映銀行貸款困難,20%的企業反映得不到銀行貸款,僅有5%的企業反映銀行貸款容易。有個別企業還從未成功地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為了解決資金缺口,中小企業主要依靠自身積累資金和職工集資、親朋借款等形式來追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其自有資金主要是個人原始投資、企業盈餘積累和股東增資,這些資金具有無需到期償還、無需支付利息的優勢,成為中小企業經營過程中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我縣中小企業在融資活動中,由於銀行貸款難度大,有一半以上的中小企業貸款申請因無法落實抵押擔保而被否決,無奈地選擇內源融資。從被調查企業的流動資金融資情況來看:自籌資金占50%以上;銀行貸款約占20%;通過其他渠道融資約占30%。

(三)民間融資比例較高,融資負擔重。許多中小企業由於前期擴張,資金大量被所購置的土地、原材料、設備占用,造成日常經營所需的流動資金緊張,為維持企業正常運行,在從緊的貨幣政策背景下,不得不向民間借貸資金。從調查情況看,有90%以上的中小企業存在著向親友借款和內部集資以及向民間擔保機構借款。目前,民間短期借貸月利率已達到3%以上,這種高成本的融資極大地影響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由於區域內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關聯度大,企業之間相互借貸、擔保較為普遍,上下企業之間拖欠貨款現象突出,某些企業資金周轉不暢會引發大範圍企業的經營風險,容易出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產業風險容易演變成區域經濟發展系統風險,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