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為了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5月份以來, 我們調研組,先後深入鄂城區、華容區、梁子湖區和市直有關單位,就我市小城鎮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圍繞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專題進行了討論,情況如下:

一、我市小城鎮建設取得的主要成績

近年來,我市小城鎮建設步伐明顯加快,鄉村環境明顯改觀,特別是2010年省政府將我市確定為全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後,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試點機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圍繞實現“兩個率先”、建設“兩型社會”的目標,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小城鎮建設,城鄉一體化工作穩步推進。

(一)加強了小城鎮建設的組織領導

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高位推進。成立了統籌城鄉發展委員會籌備委員會,召開了市委五屆七次全會對全市推進城鄉一體化工作進行了全面動員和部署;積極爭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鄂州市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市場體系等“六個一體化”的工作目標;“廳市共建”初見成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爭取到了省政府26個組成部門的重點項目和建設資金的支持,有力推動了我市的小城鎮建設;出台了《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鄂州市城鄉一體化八個單項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

(二)加快了小城鎮規劃的編制進度

《城鄉一體化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已完成;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鄂州市開發區、工業園產業發展目錄》。強力推進“兩區三城”(鄂州經濟開發區、梁子湖生態旅遊區,紅蓮湖旅遊新城、葛華新城、花湖工貿新城)發展;示範區的建設選點已完成。確定並完善了以主城區為中心,3座新城為支點,10個特色中心鎮為節點,其他鄉集鎮和102箇中心村(新社區)為基礎的城鎮功能及城鄉一體化格局。目前,7個特色鎮和9個示範村已完成建設規劃修編。

(三)加大了小城鎮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

特色鎮和新村建設穩步推進。投資6000萬元,改造了10個特色鎮的道路和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啟動了中心村改造工作;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籌資1.42億元,使52萬農村人口飲用水與城市同質同價;鄉村交通發展迅速。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通村、自然灣、農業生產基地公路達1300公里,密度居全省之首。

(四)加速了小城鎮社會管理的體系建設

深化了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了戶口遷移政策,取消了農村人口進城落戶的各種限制;建立了城鄉統一的就業管理制度。出台了《鄂州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實施辦法》,農村勞動力轉移納入了全市就業計畫;城鄉醫保管理和城鄉一體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完善。籌資5600萬元,提高了新農合保障面和補助標準。啟動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15萬名城鎮居民登記參保,綜合醫療覆蓋率達到87%。農村低保水平人均提高到每人100元,實現了應保盡保。

二、我市小城鎮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原因

雖然我市小城鎮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由於歷史原因和長期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制約,小城鎮建設中還存在著規劃落實難、建設籌資難、執法管理難等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和關注。

(一)小城鎮建設主體作用發揮不夠

作為小城鎮建設主體的鄉鎮政府,對小城鎮建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對小城鎮建設重視程度不夠。長期以來,由於城鄉二元結構造成在指導思想上,重城市、輕農村,重主城區建設、輕小城鎮建設。加之小城鎮建設缺乏政策扶持、規劃指導和經費投入,影響了建設主體的積極性。二是一些鄉鎮領導存在“三怕”現象。怕舉債建設,背上經濟包袱;怕征地、拆遷、改道、還建工作中協調不好,影響幹群關係;怕建設資金不到位,建個“半拉子”工程,影響政績。致使少數鄉鎮在小城鎮建設上處於一種應付狀態。三是宣傳力度不夠大,存在“等靠要”思想。一些幹部對小城鎮建設如何籌資、產業如何發展、農民如何安置等問題辦法不多,對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的科學理論、相關知識和社會發展的趨勢領會不透,重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輕長遠的、大局的利益,主體作用發揮不充分,對小城鎮建設持觀望態度,等待政策支持,靠上級撥款,盼單位贊助,從而影響了小城鎮建設速度。

(二)小城鎮建設規劃難以落實

長期以來,規劃的科學性、嚴肅性沒有引起重視。一是小城鎮建設規劃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我市的小城鎮建設規劃長期沒有修編,有總規、無詳規,有主城區規劃、無小城鎮規劃,致使在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規劃編制和修編任務十分繁重。二是規劃在執行過程中缺乏嚴肅性和連續性。現實中屢屢發生當規劃與項目發生衝突時規劃讓路於項目,當領導思路與規劃發生衝突時,規劃讓位於領導思路,當前任領導思路與現任領導思路發生衝突時,前任領導思路讓位於現任領導思路。而政府限於財力,不得不按照“有多少錢辦多少事”的辦法建設。三是小城鎮建設規劃執行中阻力過大。少數民眾因眼前既得利益而不支持,部門之間也因自身利益而不配合,執法部門對違反規劃建設的行為處罰不力。調查發現,蒲團鄉在建設過程中,因道路擴寬需要移動電線桿和拆遷房屋,但相關部門不配合,漫天要價,結果影響了建設進度,阻礙了規劃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