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青年孝道文化調查報告

調查主題:城鄉青年孝道文化的現狀。

時間:2010年8月。

地點:石家莊、長沙、汕頭。

現將此次調查的有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背景與意圖

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繼承並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孝文化,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的一份責任與光榮。同時,孝道文化的建設,是構建和諧家庭的重要手段,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語說“百善孝為先”,孝文化,在中華文化史上,是一切人論道德的基石,它所蘊含的倫理觀念,也體現了現代和諧社會深刻內涵。然而,在我們談及千古流傳的感人孝義故事,歌頌著我們孝道文化的燦爛源遠時,卻忽略了現代青年的孝道文化現狀。

在近代以來,由於反封建,誤將孝道文化列入封建文化加以批判,特別是後來的社會受經濟大潮的衝擊,道德觀念急劇滑坡,在一些家庭中,孝道出現了危機。為此,我們成立調查小組,通過調查問卷形式,對城鄉青年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力圖通過調查問卷中所包含的信息,對其進行整理分析,能夠初步獲得現代城鄉青年孝道文化現狀,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改善提高該現狀方法的合理分析。

二、調查情況:

本次調查主要以書面問卷及網路(包括qq,e-mail等各種形式)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50份,收回45份,其中有效問卷44份,有效回收率達88%。調查對象分散在石家莊、長沙、汕頭三地城鄉,分布範圍廣泛,符合調查要求。

調查對象年齡分布

年齡段16-2021-2526-3030-35人數11182510調查對象家庭所在地分布

家庭所在地城市城鎮城郊農村人數172944

三、調查數據分析:

我們選取了問卷中較有代表性的14道問題進行分析,原始數據統計如下:

1、你對孝道的了解主要通過:

“孝道”一詞作為一種民族文化在中華大地上已經傳承了五千多年。從古至今不乏這類的典範,家裡有父母的身體力行,學校有老師的教育,社會活動中也不免收到各個方面的影響,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我們對孝道的認識和理解更為加深。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人群,由於其所處的生活環境和文化程度的差異,使得對孝道的了解有著不同的途徑。

2、假如你的父母讓你繼承他們的事業,你會:

父母對子女都是百分百的付出,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他們。不少父母覺得為子女安排好一切是對他們最大的愛,通常會讓子女繼承他們的事業。可大多數孩子都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喜歡的工作,對父母鋪好的平坦大道反而不屑一顧,當然這些可以通過和父母的溝通來找到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

3、你對於祭祖的態度:

長期以來,我國形成的祭祖文化,是人們對祖先的一種思念、一種崇敬,還有一種畏懼,是民族心理的真實寫照。調查時間正值中元節期間,通過採訪和所見所聞,即使在現代社會,祭祖仍是一種深入人心的家族傳統,有64%的被調查者對祭祖活動持不同程度的贊同態度,並且有超過75%的被調查者家庭舉行過不同形式的祭祖活動。可見,祭祖仍是孝道的一種重要體現形式。

4、如果認為父母說得不對,你採取什麼態度?

5、你對於“生男孩延續香火”的態度:

6、你周圍不贍養父母甚至拋棄父母的現象: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十三經註疏》中在“無後為大”下面有注云:“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白話問解釋就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這是第一種不孝;家境貧窮,父母年老,自己卻不去當官吃俸祿來供養父母,這是第二種不孝;不娶妻生子,斷絕後代,這是第三種不孝。

57%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得父母接受自己的觀點,這種溝通方式比較可取,一味的服從或是頂撞對雙方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還會阻礙事情的解決。21%的人贊同延續香火這一傳統的思想,32%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反對這種說法,但絕大多數人對這種古老的思想選擇中立,這是時代進步的體現。73%的被調查人群周圍不存在父母被遺棄的現象,而且幾乎沒有人經常見到父母被遺棄的情況,這說明孝道這種美德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比較深入人心的。

7、你覺得你現在對待自己的父母:

每個人都是父母愛的結晶,父母的哎是最無私最偉大的,做兒女的理應盡心盡力的照顧他們,可現實並非如此,只有14%的人認為他們對父母已經很好了,同樣也有14%的覺得愧對自己的父母,大多數是處於中立狀態,不好也不壞。28%的人覺得自己也付出過,但比起父母曾經對自己的照顧還差很多。將心比心,回憶當初,即便是兒時那些模糊的記憶也可以湧出滿滿的愛。也許只有自已為人父為人母時才能體會那種舍己的心境。

8、你對父母的健康狀況了解程度:

出門在外的遊子就像風箏,而線的另一頭就是父母。由於學習、工作的原因,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對他們的關心也僅限於一通電話、一條簡訊,因此只有32%的人對父母的健康很了解。兒女在外,父母何嘗不是時時刻刻牽掛著,他們多么希望能看到兒女承膝下之歡,可為了孩子的前途,不得不鬆開手中的線。年齡不饒人,歲月在他們身上留下了的就是病痛,他們不說是不想給兒女們造成負擔,外面的孩子們,記得常回家看看,多關心一下親愛的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