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青年孝道文化調查報告

9、假如父母生病又無人照顧,你又恰好出門在外辦事,你會:

在外的兒女們最牽掛的莫過於父母的身體健康,可現實又有很多時間和地點上的衝突,59%的人在父母生病又無人照顧時無論如何會趕回去,這是很孝順的,可也有34%的會選擇通知鄰居朋友幫忙,甚至還有等事情辦完再回去的,當然這是極少數的,大概是7%。對於照顧父母這方面,絕大多數的子女的做法還是可取的。

10、你平時跟父母溝通主要是為了:

小時候事事都順從父母,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與父母的交流也不甚理想,再加上年齡的差距,代溝對兩代人的溝通有著太大的影響。只有23%的人和父母的交流是為了了解父母的生活狀況,18%的人會主動與父母談心。一半的人是通過日常的聊天來與父母溝通,不過還有9%只是為了從父母那裡尋求幫助,這種做兒女的就太不應該了。

11、假如你長期在外,你會怎樣聯繫父母:

由於工作、學習等原因長期在外生活,與父母的溝通少之又少,不免會覺得日漸疏遠。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科技產品可使得異地溝通方便快捷,打電話、視頻聊天逐漸代替了傳統的信件成為當代大多數人交流的的途徑。為了了解父母的日常生活及身體狀況,我們需要經常的聯繫他們,可是只有47%的子女經常打電話或是寫信,39%偶爾打電話或是寫信,有事情才聯繫的居然占到了14%,可見我們的主動性還是不夠。父母有事為了不打擾我們,不想經常打電話,可是做兒女的要體諒他們的心境,不能經常回去看他們了,起碼也要經常打電話去問候一下,一句貼心的話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12、對父母“生前破屋破床,死後風光大葬”的現象,你的態度是:

風光大葬的背後,到底是對死去的人的孝道,還是活著的人的風光,這個基本屬於不用討論的問題。如果背後還要收受禮金等物,就跟孝道更沒有了什麼關係。生死事大,活著時未必多孝順,死了之後進行風光大葬也算是盡孝的途徑之一,這是一些人表現自己孝道的手法,風光大葬的標準各個時代不同,但總不脫場面宏大、參與人員眾多這幾個硬體,其中參與弔唁的人越多,仿佛辦喪事的人家就越孝道。一半的人非常鄙視這種做法,這是顯而易見的。但有些人確實是對父母有愧,覺得生前沒能力讓他們過好,葬禮一定要讓他們風風光光的,27%的人對這類人表示可以理解,5%的表示贊同。當然世事無絕對,是好是壞都要看辦喪事的人家是什麼心態,保持中立的占18%。

13、你所在地區開展與“孝”有關活動的情況:

近年來,也有不少地區政府和社會團體意識到孝道意識日漸淡薄這個問題,受訪者中有59%的人所在地區有開展與“孝”有關活動的活動,也證明人們正在開始強調孝道在人們思想道德中的生要地位。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仍有41%的受訪者未接觸過與“孝”有關的活,說明重建孝道文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面道遠。

14、你對於將父母送往養老院居住的態度: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將父母送去養老院是不孝的行為。可是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社會的變遷這個傳統觀念正在悄悄發生變化。根據“去養老院網“統計,很多到養老院的老人們中,30%是可以自理。現在很多健康的老人都願意到養老院養老,因為那裡不但有專業的護理,而且還可以認識很多同齡的朋友。如今16%的人覺得如果養老院條件好就贊成把老人送去養老院,而依然有36%的人反對這樣做,剩下的48%就持中立。當今社會,很多年輕人工作事業很辛苦,自己的家庭有需要照顧,所以抽不出時間來照顧老人。老人去養老院不僅減輕了他們的負擔,而且養老院裡飲食起居都比較穩定,反而能解除子女的後顧之憂。不過這也是在老人自願的情況下才行的通的,而且送到養老院之後也不能不管不問了,還是要經常的去探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