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民營經濟調查報告

縱觀我市的民營經濟,經過二十餘年的滾動發展,實現了長足的進步。從總量上看,截止XX年末,全市民營經濟戶數發展到9。4萬戶,實現增加值60.5億元(全口徑為165億元, 占全市gdp的66. 9%),營業收入190億元、純利潤9。2億元、稅金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4%、15%、132%和19%。實繳稅金由1998年占財政收入的8.8%上升到30.1%。從業人員達到3327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2.8%。從產業結構上看,三個產業增加值由1998年的1:4:5調整為目前的2:5:3,第二產業上升了10個百分點。XX年民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 比全口徑增加值增長幅度高出1.2個百分點。從發展規模看,到XX年來,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134戶,其中工業企業91戶。納稅超百萬元的企業達到41戶, 占全市民營經濟納稅總額的26.2%。科技型民營企業發展到109戶, 比1998年增加18%。從固定資產投資上看,XX年,全市民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項目71個,其中新上項目32個,技改項目14個,總投資101億元; 當年完成投資2.5億元,同比增長50%。從外向度上看,XX年擁有進出口權的企業發展到59戶, 比1998年增加31戶,其中工業企業26戶。XX年完成對俄貿易進出口總值15.6億美元, 占全市邊貿總額的79%。

橫看我市的民營經濟,與發達地區甚至與省內的一些市(地)相比,在發展速度、發展規模、產業牽動等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仍處在原始積累的創業階段。面對新一輪的發展大潮,尤其是面對我市國企改制後的新形勢、新格局,加快民營經濟擴張,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勢在必行、勢必先行。為此,我們建議:

一、確立起民營經濟在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考察所到之處,無論是外省還是省內的市(縣),都把抓民營經濟作為“第一要務”,都把加快經濟發展寄希望於民營,上上下下扶持民營經濟、舉全力發展民營經濟的工作氛圍非常濃厚。反觀我市,由於受國有企業比重大、包袱沉重等歷史積澱因素的羈絆,重國有、輕民營的思想傾向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民營企業不公平待遇尚在,沒有真正把民營經濟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去抓,自然發展的痕跡十分明顯,在重視程度、領導力度、工作機制、管理體制、公平競爭環境等方面存在差距。

目前,要改變民營經濟的這種弱勢地位,實現民營經濟陝發展、大發展,應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應從建立公平的競爭環境做起。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委、市政府抓民營經濟應從提高民營經濟的地位做起,帶頭衝破一切妨礙民營經濟發展的思想觀念, 改變一切束縛民營經濟發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弊端,真正建立起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與外來企業一視同仁,公正、公平的競爭環境。 由於我市的民營經濟尚未進入成長期,現階段應給予必要的傾斜,多研究民營發展,多傾注領導力量,多解決具體問題,以市委、政府的決心,促進全市上下思想認識到位、工作到位,形成合力,形成氣勢,確立起民營經濟在全市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其次,應從準確定位立起。應把發展民營經濟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結合起來,與實施工業立市結合起來,與解決就業問題結合起來,以工業經濟為主體,依託和釋放優勢,重點發展“四大產業”和“三型企業” (即:大力加快發展林紙、醫藥、綠色食品、特種材料四大主導產業;科技型、加工型,外向型企業),著力促進第一產業發展,帶動第三產業進步,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使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全市gdp的85%以上,稅收達到財政收入的60%以上,打造 “民營牡丹江”。第三,應從營造氛圍上抓起。氛圍不濃關鍵在領導。針對市級領導包扶、服務於民營企業心有餘悸的狀況,應明確說法,特別是為民營企業跑項目、搞服務,更要撐腰當後台;對部門領導為民營經濟發展開綠燈、提供條件的,應積極支持,而不視為“尋租”行為。同時,在全社會營造出理解、關心、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濃厚氛圍,積極支持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帶頭下海經商,支持科技人員創辦企業,支持下崗職工“二次創業”,支持農民棄農轉商,把全市274億元的民間儲蓄存款充分攪動起來,激發全民創業熱情,掀起全民創業大潮。使我市的民營經濟由鋪天蓋地發展(上半年新增民營企業468戶),達到頂天立地作為,形成趕超之勢。

二、抓大戶、抓骨幹企業,為工業立市提供支撐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不應關心民營企業個體的存亡,而應傾全力扶持做大產業,這是外地發展民營經濟的基本遵循。當前,我市民營經濟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工業企業少,產業化龍頭企業小,既沒有形成規模生產,也有沒形成產業群體,支撐力、帶動力非常有限。截止到XX年末,全市規模以上的民營工業企業僅占民營企業總數的1%,營業總收入超千萬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僅28戶,其中超五千萬元的僅9戶,超億元的僅1戶,28戶龍頭企業加在一起還不如雙城市一個企業對本地產業的帶動。但也應看到, 目前我市民營經濟己占全市經濟總量的66.9%,上半年實繳稅金3.1億元,市區11戶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容量大、管理機制活、發展潛力大的企業,有7戶是民營企業,這是我市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

從以上情況看,工業立市,首立民營是可行的。立民營,應首立工業企業;抓發展,應重點抓大戶、抓骨幹。一是走內源性發展之路,做大一批骨幹企業。 從全市範圍內篩選出20戶產業拉動強、發展潛力大的民營企業,應在領導精力、政策、資金和服務等方面予以傾斜,如雙鶴藥業(XX年繳稅570萬元)、友搏藥業(稅金4647元)、黑寶集團(稅金316萬元)、人合堂製藥四戶企業,丹峰磨料(稅金4607元)、鑫利化工(稅金260萬元)、富通、三新、中奧等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市場潛力大、產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的企業,是工業經濟發展和後續財源的希望所在,應集中社會資源扶助企業發展,舉全市之力進行重點扶持,儘快做大一批優勢企業和優勢產業,發揮大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對吉信、華宇等一批邊貿大戶,鼓勵企業在保持原有產業優勢的同時,積極向其它產業和行業延伸,在全市範圍內進行資本擴張,把邊貿優勢與市區加工企業的存量優勢結合起來,搞好出口產業精深加工,實現過埠增值。應突出抓好龍頭企業,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對渤海集團、哈北飼料、響水米業、天資食品、東森集團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應下大力氣儘快扶強扶壯,強壯產業鏈,做大產業群體。依託地緣和資源優勢,把果菜城建成全國最大的對俄果萊出口批發大市場;把渤海響水米業市場,綠色食品批發市場、綏芬河木材市場、綏陽黑木耳市場建成輻射全國的專業性交易市場。二是走轉入性壯大之路,扶強一批改制企業。要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不能指望所有改制企業都能實現快速發展,應對產品有市場、發展有潛力的啤酒、毛毯、二磨、五化等改制企業,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做大規模、做精產品。在自我發展提高的基礎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和壯大,同時, 以管理創新、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重點,全面提高企業素質,激發改制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使改制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經濟主體。三是走外源性擴張之路,引進一批大企業。目前,我市招商引資存在工業項目少的問題,XX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8.8億元,其中工業項目僅占28.1%,缺少像雙城市雀巢、旺旺集團那樣規模大、產業集聚度高、帶動作用強的大企業,大集團介入和加盟。發展外源性民營經濟,既要尋求利用外資,也要把外埠資金作為重點。應緊緊抓住發達地區資本流動擴張的有利時機,抓住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的歷史性機遇,抓住與韓國大宇集團合作成功的有利條件,積極依託園區載體優勢,招引一批工業項目、醫藥企業(北藥園區如再無起色明年有可能被摘牌);依託口岸優勢,引入一批外向加工型項目和企業,帶動地產品出口,實現過埠增值;依託資源優勢,上一批權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全市產值超千萬元的生產加工型民營企業達到400戶,超五千萬元的達到40戶,超億元的達到10戶。 三、加快園區建設,釋放載體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