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民營經濟調查報告

五、在政策措施應進一步大膽突破

目前,在政策方面存在“三難”問題。一是政策出台難。凡優惠政策的出台,在徵求職能部門意見後,有用的、管用的所剩無幾。如愛民北藥園區優惠政策至今尚未出台。二走政策執行難。市委出台的《關於進一步加陝非國有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22條),80%的職能部門不了解、不知道,80%的政策沒得到落實,三是政策統一難。目前,我市的優惠政策出自多門,且大多攀比讓利多少,犧牲的是地方利益,造成互挖牆角,企業“搬家”。僅上半年,就有4戶民營企業簽訂了從市區搬遷到海林工業園區的契約。企業流動是正常的,特別是在區域內流動更無可厚非,但卻反映出我市在政策上特別是在落實上,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好,工作還沒有做到位。

建議市委、市政府本著“放水養漁”的原則,大膽學習借鑑浙江勇於不斷突破政策“禁區”的精神,實實在在地做好政策突破文章。一是認真研究制定激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儘快出台《關於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只要有利於加陝民營經濟發展,就應大膽放開,積極鼓勵,把我市的政莆資源放到最大,在政策上營造“窪地效應”。即使地方政策與條條框框發生碰撞,也應善於靈活變通。在土地使用上,可借鑑吉林市將“征地”改為“土地”八股,土地出讓金按投資規模大小分期交納等辦法,化解“征地”難題;在市場準入上,借鑑軟化市新辦企業可先生產後辦照等辦法,降低門檻,減少環節,推行備案制,切實突破土地使用、市場準入、企業規費三大制約。同時,在即將出台的政策中,應把“一事一議”、“特事特辦”作為一項原則加以明確,使這項只能做、不能說的原則成為化解條條框框制約的有效手段。二是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優惠政策一經出台,應把所涉及職能部門的一把手列為落實政策的第一責任人,部門為責任主體,實行連帶追究制,對在政策出台時表示同意,但在執行中視而不見,用條條政策、上級政策對抗地方政策的,權屬地方的部門要嚴肅處理,權屬中省直的部門可列為“不受歡迎的人”,向其上級部門建議“調整換人”。同時要注意保護幹部,凡中省直部門領導因執行地方政策,受到主管部門責難的,市委、市政府應勇於承擔責任,予以保護。三是整合現有政策。制定全市統一的招商引資政策,打破市與縣(市)、區和縣(市)、區與鄉(鎮)之間的界限,不論新上項目設在何地,不論投資規模大小,都應不折不扣地落實“誰招商、誰受益”的政策;對盤活國有閒置資產的,招商主體與市直按一定比例稅收分成,充分調動各刀面招商引資的積極性,儘快走出相互之間挖牆角的…隆圈”,切實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全市一盤棋的招商引資新格局。

六、千方百計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資金不足,融資困難”是當前民營企業反映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 目前,我市90%的民營企業缺少流動資金,30%的企業缺少技改和研發資金。 “貸不到、貸得少、貸得慢”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政策制約。金融部門注重“抓大放小、扶優扶強”,多數中小民營企業滿足不了貸款條件。 同時,全市80%的民營企業沒有足夠的財產可供抵押,且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實施“抵十貸三”政策,使貸款難上加難。XX年,民營企業貸款只有1.8億元,僅占全市貸款餘額的1%,貸款難可見一斑-二是部分民營企業誠信度較低。一些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比較混亂,甚至做假賬,銀行無法真實考核評估企業狀況,由此產生了“恐貸”心理,不敢放貸。 目前,全市民營企業能達到貸款信用等級的只有31戶。三是融資渠道單一。股票、公司債券等直接融資方式門檻過高,而且擔保機構太少。 目前全市無一家民營擔保公司,由政府出資組建的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公司擔保的1l筆業務中,只有一筆貸給了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只能從銀行一個渠道融資。 解決民營企業貸款難、融資難問題刻不容緩。首先,融洽銀企合作關係。銀行目前仍是民營企業貸款的主要陣地,民營企業發展必頻尋求現有銀行的支持。政府應積極推進銀企合作,定期組織民營企業與銀行召開對接會,溝通情況,研究司題,並向銀行推薦誠信民營企業,督促銀行進一步降低門檻,為民營企業融資搭建平台。同時,應抓緊組建民營企業信用評估機構和諮詢服務中介機構,為民營企業信用貸款創造條件。其次,擴大融費渠道。成立專門機構,研究支持華宇、廣匯、北龍、黑寶、渤海集團等符合條件的規模民營企業上市融資問題,力爭在短期內實現突破。按照即將修改出台的《企業債券管理條例》有關精神,積極探索民營企業發行債券的可行性辦潔,抓住機遇,搶先登入。借鑑南方等地區的經驗,千方百計激活民間資金,發展民間融資和民間擔保。積極做好爭取工作,支持城市信用社組建股份制商業銀行,擴大城市信用社對民營企業的放貸能力。同時,抓緊成立民營銀行,擴大民營企業貸款渠道,本著市場化運作原則,儘快設立市、縣兩級民營企業信用擔保機構,並積極爭取光大、民生、招商等股份制銀行在我市設立辦事機構。第三,向上爭取資金。積極向上爭取科技、鄉企、項目、技改等專項資金,支持民營發展和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