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身體素質調查報告

檢測結果如下:

甘肅農業大學XX年19、20、21、22歲城鄉男生平均身高為169.4厘米、體重57.2公斤、胸圍85.9厘米、肺活量3987.91毫升、安靜心率79.88次/分、血壓14.31/9.15千帕、50米8.3秒、1000米253.23秒、立定跳遠228.3厘米、引體向上8.53次。城鄉女生平均身高160.5厘米、體重50.76公斤、胸圍81.67厘米、肺活量2692毫升、安靜心率80.99次/分、血壓13.87/9.19千帕、50米10.1秒、800米251.6秒、立定跳遠163.57厘米、仰臥起坐25.24次。

由此可見,甘肅農業大學學生身體形態、機能、素質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強體育鍛鍊、提升身體素質實為農大學生亟待關注的一個問題。

結論報告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應該認識到突出強調“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尊重學生對體育鍛鍊的選擇性,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愛好,培養學生體育鍛鍊能力、掌握科學鍛鍊方法和技能,以終生體育為目標的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所以充分發揮大學生的智力優勢,努力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健身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大學生的創造性和潛能。與此同時強調教師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提高大學生自學、自練的能力,注重教學評價的多樣性,重視大學生學習的效果和反應,真正使大學生養成堅持體育鍛鍊的習慣,形成勇敢、頑強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促進大學生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諧地發展,從而為提高國民的整體健康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在改善大學生餘暇鍛鍊行為實踐中,應重視大學生在鍛鍊後有愉悅感受,並可將大學生鍛鍊後的良好心理感受程度作為預測大學生參加餘暇體育鍛鍊程度的指標。在指導大學生選擇鍛鍊項目、鍛鍊內容、鍛鍊形式、鍛鍊負荷、鍛鍊強度等時,應以其能否在鍛鍊後產生愉悅感受作為重要的依據。在對大學生餘暇體育鍛鍊行為的干預中,應引導大學生選擇多人參加的集體鍛鍊形式,促進群體鍛鍊與鍛鍊習慣形成的互動,形成良好的鍛鍊氛圍;同時應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提高大學生鍛鍊行為的堅持性。總而言之,我們每位體育教師應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和體育課程發展的大趨勢,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作為體育教學的出發點和終結點,積極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歡樂、寬鬆的具有各取所需的個性化健身課堂和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豐富和完善課程學習評價體系,在大學體育教學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華,使體育教學真正成為充滿智慧的偉大事業。

其次課程學習評價是大學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主要包括體能與運動技能、認知、學習態度與行為、交往與合作精神、情意表現等。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定等方式進行。評價中應淡化甄別、選拔功能,強化激勵、發展功能,把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體育學習成績,使體育課程學習成績的評定成為激勵和促進每個大學生學習鍛鍊,提高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成績和參與體育活動積極性等方面發揮作用,體育課程學習成績的評定不僅只有教師參與,同時還要學生進行自我評定與相互評定。教師要積極地組織、科學地指導學生對自己的體育學習成績進行評定以及學生在小組範圍內進行互相評定,這樣可以使學生既能發現自己的進步,從而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進一步改進學習。建議大學體育教學可參考下列形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