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調查報告範文4篇

此次社會實踐的主題是:退耕還林,農村經濟的革命.由黃前,曾興,肖游川,袁蘭,濮曲波,陳銳,參與完成.實踐從7.23日開始,7.30結束,歷時七天.我們在這七天中採訪調查了鋪子灣鎮農業部門,當地農民,還有新店鎮七星椒種植基地,以及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的種植加工基地.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於下:

7.23日,我們帶著滿腔熱情和大學生的求知慾來到了鋪子灣鎮政府,由李書記給我們座談講解當地退耕還林的成果和艱苦找尋出路的過程,我們從談話中深切體會到當地發展的不容易,以及政府對農民退耕還林作出的大力支持.在不擔心吃飯沒保障的情況下,農民都積極配合政府把退耕還林做好.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當地大規模種植的香蕉,在李書記的安排下,我們由周淑芳阿姨帶領參觀了他們鎮的香蕉種植基地,到達基地的時候,我們都不由自主的驚呼出聲,一望無際的香蕉海洋,讓我們看到了農民收成時候那幸福的微笑.周阿姨仔細的給我們的疑問作出回答,我們了解到,管理這么大面積的香蕉林,在人力方面還是比較省的,大概2-3個人就能管理40畝,一個星期割一次多餘的香蕉葉,在割葉子的過程中,要注意同時觀察病害,發現有病害的植株就要馬上從地里剔除,避免傳染.如果傳染病爆發,將帶來無法彌補的經濟損失,每根香蕉種苗多是從外地引進的高產品種,每棵五塊左右,要兩年才開始結實,在管理階段每次施肥都超過一千元的投資,如果死亡,損失會很大.我們走了半天才將這片蕉林走到盡頭,烈日當空,同學們都露出滿足的笑容,汗水綻放在這片土地上,我們都很高興,雖然這片蕉林不是我們種的,但是它們代表著國家搞退耕還林的成果,農民並沒有因為退耕還林變的吃不起飯,而是越來越富裕,生活越來越紅火.也更清閒了很多.如果是水稻,有誰能一個人管理近20畝土地.退耕還林,讓當地蕉農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7.24日,我們再次來到鋪子灣鎮,周阿姨和我們輕車熟路的直接去了香蕉種植基地,這天我們將要參觀比較現代化的設施,種植香蕉也是一項技術活,如果沒有科學技術的支持,也種不了這么大規模的蕉林,上千畝的香蕉林,如果全部用人工挑水灌溉施肥,那得花多少人力啊.周阿姨帶著我們來到了他們種植基地的蓄水池,我們到了一看,無數複雜的管道交錯在水池四周.向遠方的地里延伸.周阿姨給我們解說到,這些水管分向所有的香蕉林,在香蕉林里每十米有一個小型蓄水池,小型蓄水池的水由這個最大的水池供應,水管連通這些水池,每個水池又有一個放水口,出水口都有一條小水溝,這樣就形成了一條灌溉線,管理也方便,要灌溉的時候只要將大水池的水放出,就灌溉完成.這解決了農民很大的問題.為他們省下了很多麻煩.即使五十歲的老年人也能做到.解決了灌溉,還有施肥的問題,適合香蕉的肥料主要有碳銨,複合肥,菜枯等.如果靠農民一棵一棵的鬆土施肥,也是一項很沉重的負擔,對農民的人力要求會提高很多,針對這樣的狀況,鋪子灣農業部門研究之後採取了灌溉和施肥同步的辦法,把肥料加在蓄水池中,為了避免造成堵塞,在灌溉時加大水壓,灌溉完成都會做一次清水灌溉,達到清理管道的目的.這樣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節省了施肥成本,肥料加入水中活化後更易於香蕉吸收.

兩天來,我們對鋪子灣香蕉種植產業的調查也結束了,走之前周阿姨的一句話讓我們印象深刻,她說:你們大學生不要看不起農村,國家科學技術發展了,農村幹活也不都是體力活了,要不了幾年,大學生可都要朝我們農村奔呢.這算是對中國未來的預見,確實,中國的科學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騰飛,這些技術在農村的套用也慢慢的推廣了,但是農村缺少眼光開放,真正有技術的人,這對於我們農業大學的學生是一個機會,也是挑戰.如果能合理利用資源,用科學的種植觀念來發展農村,就像鋪子灣這樣,科學種植,在有所收穫的情況下,必定會帶動周邊農村跟著發展,最後農民的生活也會徹底改變.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該抓緊在大學的學習機會,多吸收些實用的,先進的,科學的知識.中國的農業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中國的農業.

7.25,我們在李書記的指導下來到了鋪子灣占地60畝的大型養豬場,由於養豬場的細菌檢查極為嚴格,我們開始並沒有被允許進入廠房參觀,而是在辦公室和廠長劉阿姨進行了採訪,在採訪中我們了解到,這個養豬場是由私人開的,她只是負責管理和監督,在劉阿姨管理期間,養豬場每年向各地凍場供應兩萬多頭成年豬,年收入上千萬之多.是什麼讓這個起初只有二十多頭種豬的小型養殖公司發展到現在年收益上千萬的大型養殖場?劉阿姨解答了我們的疑問.他們在剛開始的時候,規模很小,本錢也不多,廠房也是使用的以前廢棄了的農貿市場,給他們提供種豬的公司配備了一批技術人員幫助他們發展,保證了在起步的時候沒有出現種豬死亡,在科學養殖的保護傘下,仔豬的成活率更是高達百分之九十多,在餵養上,也採用種豬公司提供的高效飼料,每三個月就能讓一頭仔豬成長到200多斤,對於消毒設施,國家有提供支持,而且國家免費提供消毒藥水,解決了大型養殖發病率高的情況,隨著收入的增加,養殖場也不斷擴大,到現在,養殖場已經將退耕還林的土地都修成了養殖基地,聘請了當地農民70多個,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農民失去土地生活沒保障的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污水處理,該養殖場花巨資修建了比較現代化的污水處理池,為了節省資源,養豬場用來清洗豬圈的水都從河裡抽取,經過污水處理池處理後回收再用,至於豬糞和處理後排出的水都集中給當地農民用來灌溉或者運往外地飼料廠回收.這樣就最大限度的利用了水資源和廢棄物.也對周圍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更是給其他排污量較大的產業很好的上了一堂可持續發展的課.

這個養殖場給我們隊員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似乎大家都興起了養豬的念頭,不僅個人發展了,還給周邊農民解決了上崗問題,讓大家都有飯吃,有錢拿.國家倡導共同富裕,也許鋪子灣的養豬場就是這樣的典範.養豬場也讓我們見識到了科學的養殖方法和現代化的養豬觀念.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增大了養殖效益,也對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保護,污水處理一直都是很多產業不願意去面對的問題,但是國家既然提出了污水不能隨意排放,就應該去做,把污水排放降到最小,要造就一個成功的企業,信譽和聲譽同樣重要.如果因為處理污水很貴就不去管,影響到周邊人民的生活環境,那樣的企業遲早倒閉.

次日,我們乘車來到了新店鎮,之所以選擇這裡進行退耕還林與農村經濟調查,是經過大家共同商議決定的,七星椒為威遠縣新店鎮歷史悠久的特產,具有皮薄肉厚、色鮮味美、辣味醇厚的特點。曾遠銷韓國、斯里蘭卡、菲律賓、新加坡、香港等地。1995年在全國第二屆農業食品博覽會上榮獲全國優質農產品稱號,並取得gb認證。XX年8月成為中國吉尼斯吃辣椒比賽唯一指定用椒。七星椒現已開發出乾椒、泡椒,椒麵、節椒、糍粑椒等5大系列,二十多個品種,在省內外有較高的聲譽。聽說過威遠的人不多,但是沒聽說過我們新店七星椒的人就太少了.自從國家宣布退耕還林條列以後,新店鎮在政府的帶領下開始了七星椒的大規模種植,家家戶戶都動員起來種植七星椒,在新店一看,滿山遍野都是七星椒那挺立的身姿.看著不由讓人心中一震,好繁茂的七星椒!

到新店鎮之前,我們通過鋪子灣鎮政府的介紹,已經也新店鎮七星椒項目組的長輩們取得了聯繫和溝通,他們表示願意支持我們的調查和採訪.當我們到了新店鎮的時候,受到了新店鎮七星椒項目組的李老伯熱情接待,在辦公室我們進行了採訪,他給我們看了很多有關新店七星椒報導的報紙,還有很多種植七星椒的獲獎證書,我們都慎重的接在手裡仔細看著,聽李伯給我們講有關他們七星椒種植的經驗和榮耀.新店七星椒最開始的品種個體小,椒內籽粒很多,並不是很好,雖然辣味兒足,但是在市場中並沒有多大突出的競爭力.但是自從政府將新店七星椒項目款播放給新店鎮後,政府有了經濟基礎,就能更好的種植和發展七星椒,在新店建起了100多畝的育苗基地,全部由大棚覆蓋,增加冬天育苗的成活率,由於很多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讓七星椒種苗的成活率高達99%以上,而且在選育高產品種的時候,運用組織培養,轉基因技術等,將原來只有半米高的七星椒提升到了2米以上的珠高,更是把畝產量1000-XX斤提高到了令人驚訝的4500斤以上,種植一次七星椒,有七個月的時間都在收穫,從七月初到第二年都不斷的成熟,讓農民享受近半年的收成的快樂.如果袁隆平先生是水稻之父,那新店的七星椒項目組的同志們就是七星椒之父.經過近16年的不停選育,七星椒的品種已經堪稱完美,一棵棵兩米多高的七星椒植株,一層層火紅的七星椒,我們都張大著嘴巴保持著驚訝的姿態久久站在七星椒林裡面.

目前威遠新店七星椒在以新店為中心的周邊各鎮行成了五萬多畝七星椒生產基地,種植量占全縣的80%以上。為保證“七星椒”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優良品質,威遠縣政府成立了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辦公室,並及時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對原產地域產品的市場監控,切實保護“七星椒”獨有的地域和品牌特色,為推進威遠縣農業產業化再上一個新台階作出貢獻。

7.27日這天.我們早早的就起床,按照昨天新店鎮李老伯的要求八點就在政府大樓下集合,這天,我們在他的帶領下來到了新店鎮政府的大棚育苗基地,放眼望去,白色的大棚朝著遠方不斷延伸,清晨的霧氣中脫隱若現,似一白龍,壯觀而神秘.我們經過簡單的消毒和處理,計入了大棚,現在還沒有到育苗期,大棚里也沒有空著,我們看到土塊並沒有其他見過的那樣硬梆梆的,感覺一點營養都沒有,而是鬆軟的紅土地,中間夾雜著點點白星,李老伯解釋說這些是石灰粉,用於消毒,每年育苗之前都要對大棚進行消毒和補肥,如果少了任何一步,育苗的成活率就會大大下降甚至是全部發病死亡,如果發生這樣的事情,那新店七星椒起碼五年無法恢復生產,全國都會受到一定影響,至少四川會出現短暫的七星椒真空,損失是巨大的.我們新店承受不起,四川也承受不起.在原來育苗對於七星椒的種植也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大意不得.

這和我們作人的道理是相通的,育苗是七星椒種植的起點,育的苗子好,種出的椒就差不了哪兒去,作事情也一樣,起點就要做好.貫穿始終,才能看到成功.作為大三的一名學生,真想對大一的師弟師妹們說,大學是你們人生新的起點,加油把她做好,抓緊寶貴的四年吸收知識,等將來進入社會才會有所用途.

大棚配備有換氣設備和溫控設施,可以最大可能的滿足七星椒發育的需要.氧氣含量,光照,溫度和水分對於七星椒幼苗都非常關鍵,七星椒項目組的成員都是經過幾年乃至十年的種植經歷的,對於七星椒的生理習性已經非常了解,每天巡視種苗的生長狀況,隨時關注大棚的溫度變化,對水分更是控制的非常精確,在滿足七星椒生理需要的情況下,不多灌水,給種苗提供了最理想的發育空間,每年從這裡輸出的種苗高達7—9千萬株,幾乎滿足了整個新店鎮的需求.而且因為這些種苗的品種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具有很大的潛力,種植後收成很豐盛,農民都爭先恐後的聯繫育苗基地,希望獲得更多的七星椒種苗.也是為什麼現在七星椒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甚至周邊農村也學著種植七星椒了.

這樣雖然讓七星椒的規模擴大了,也使得種苗將面臨供不應求的境遇,也會降低七星椒的價格,而育苗技術不是一般人都會的,造成育苗人力上出現不足,農民的知識吸收能力也有限,像這樣的細活他們基本上幫不了什麼,所以新店鎮七星椒項目組的老輩們經過商議決定,扶持有意願做七星椒的公司,把技術傳給那些公司,然後由他們提供一部分種苗和對外貿易的一致合作.這樣,在幾年的時間裡面,新店就先後出現和發展起來了好幾個七星椒公司,主要負責育苗和收購加工七星椒,這對於宣傳和發展七星椒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7.28這天,我們就在李清泉總經理的帶領下參觀了他們的育苗基地和七星椒加工廠,清泉公司的育苗基地雖然也有四十畝,但是跟政府的比起來,少了很多現代化的設備,比如溫度調節設備,去年雪宰.造成清泉公司的種苗死亡率高達50%多,也是因此,本來和清泉公司簽訂了種苗供應契約的農戶買到的種苗很少.李清泉經理告訴我們,其他七星椒公司也遭受了同樣的災難,今年的收成大大減少了,本地收購七星椒的價格也從去年的一元多上漲到現在的三塊,雖然和國家物價上漲有關係,但主要還是七星椒的產量降低導致的.設備上的落後使得發展七星椒的發展道路變得崎嶇坎坷,但是清泉公司以及其他公司都沒有放棄,因為他們對七星椒有絕對的信心,他們堅信自己家鄉的特產會走出山區,有那么一天,全中國甚至全世界的人都有吃七星椒,雖然現在種苗受損了,但是明年還可以重新育苗,而且有了失敗的經驗,他們正在籌備花錢在今年的育苗期將一系列的現代化設備都套用到自己公司的育苗基地上.做到真正的現代化生產.為了七星椒的普及,這些私人公司已經放棄了很多個人利益,都是向著整個新店的七星椒產業貢獻著自己的微薄之力.我們社會實踐小組的同學們都很為他們的精神索感動.對於太陽的灼熱似乎也不那么煩躁了.

鄧小平同志的一句話非常經典—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通過這天的見聞,越發覺得科技的套用真的非常重要,在農業也是這樣的,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就沒有好的七星椒種苗,也就沒有農民的豐收和生活狀況的改變,誰說農業沒前途,現在該改成缺乏科技的農業才是沒前途.有了科技的摻入,中國農業必將蒸蒸日上.

7.29日,我們帶著團隊出錢印刷的七星椒種植技術要領等資料,來到了新店鎮的奇龍,高山和金蓮等新店七星椒種植示範村進行了調查和七星椒種植技術宣傳.經調查,內江市威遠縣新店鎮共21個村子,323個社,總人口53000人,其中農業人口49000人,耕地面積47000畝(其中土地23500畝),交通便宜,自威公路穿境而過,村村通公路.新店的自然條件和土壤條件十分有利於七星椒的生長,XX年12月,新店就被四川省特產協會授予”四川省七星椒之鄉”的稱號.七星椒的種植技術已經被廣大農戶掌握,其種植效益很好,畝收入4000到6000元利潤,當地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高.而且國家也有支持發展七星椒,給農戶每畝80元的補貼金,這樣也更增強了農民種植七星椒的信心.同時,威遠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等私人企業在新店開辦加工廠,大量收購七星椒,免除了農民種植七星椒的後顧之憂,收穫的七星椒隨時可以賣給七星椒加工廠,按照市場價格算,一分也不會少.新店共三個大型七星椒加工場地,分別在新店的三個方向上,由於價格都一樣,農民可以根據就近原則將椒賣給相應的七星椒加工廠收購站.這樣不僅減少了各個公司之間的摩擦,保障了七星椒產業的正常運行,也方便了當地的農民.

7.30號,我們應新店清泉七星椒公司邀請,到清泉公司和他們的技術人員進行了時長5個多小時的交流,和他們一起觀看了新店七星椒種植產業發展道路的錄像,這是他們公司自己做的,我是看著電視劇和卡通片長大的,這是我第一次感覺視頻很真實,視頻裡面都是說著和我一樣四川話的農民,他們緊張的表情讓我們覺得很可愛,很親切,看著他們在太陽下忙碌的身影,我們都感到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氣似的,好想上去幫忙,視頻裡面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個老人家在採摘成熟得紅彤彤的椒果,她把椒在並不乾淨的衣服上擦了擦,居然就那么吃了起來,我是吃過七星椒的,開始有點甜甜的感覺,但是隨後就被辣的口水直流,喝了很多冷水都不行,還是痛的厲害.只見老人家一口就將一個七星椒含進了嘴裡咀嚼起來,而且看那樣子,根本沒有一點被辣到了的感覺,我半開玩笑的跟組裡的人說七星椒不辣,李清泉就說,她那是吃椒吃的多了,再辣都不怕的.我們才喔一聲,那要多么深厚的情感才能吃下那么多辣死人的七星椒啊!隨後清泉公司拿出他們的項目企劃書給我們看,還有一系列的獲獎證書,他們很希望我們大學生,特別是農農業大學的學生畢業了能夠回來為七星椒的種植大計作出一點貢獻.我在想在場的隊員應該也喜歡上七星椒了,但是大學裡可能發生很多事情,我們既沒有答應什麼,也沒有拒絕什麼,就說我們畢業了再說.我也不希望我的組員一時意氣用事,就那么限定了自己人生的發展道路,如果七星椒以後太普及,那她就算不上一個很好的發展道路,我們如果要發展,就要創新,現在的七星椒已經太完美了,無論質量還是產量,都是前所未有的高,而且如此有前景的項目,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估計等兩年後我們畢業,再回來,事情就不是想的那樣好了.我們才剛剛踏入大三,如果現在不把精力放在努力考研或者為自己找尋出路上,而是把一切都寄托在變化極快的七星椒上,萬一畢業七星椒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適應不了那樣的變化,無疑會對我們隊員造成沉重的打擊.從會議室出來,我們留影紀念了這幾天陪伴我們的日子.然後一隊人浩浩蕩蕩的回去了.社會實踐也自此宣告結束.

主要體會

通過此次社會實踐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我們深刻的體會到農村的樸實,真誠和對生活的執著和熱愛.農民的要求其實很低,他們要的就是能吃飽飯,家裡兒女都聽話,爭氣.只要日子能過得去,即使困難一點也要堅持.農村和城市很不一樣,很多人都覺得城市的人更有文化,比農村的人更懂禮節,沒有農村人野蠻.其實那是很荒謬的想法,只有親身和農村朋友接觸過的人才知道,農民,其實很可愛.他們勤奮但不是野蠻,他們說話粗俗但是有道理,他們迷信但是他們心裡有希望.

國家很重視農村發展,因為中國就是一個農業大國.沒有農業支持,中國就沒有騰飛的可能.xx總理為了老百姓,把物價提高,無非是為了農產品在市場有個好的價格,農民也好有多餘的錢擴展農業.XX年在全國範圍開展的退耕還林項目,算是徹底改變了農村的面貌.把農村老式的生產模式打破,重新塑造了一個很科學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這對於農村將來的發展有重大的意義.

此次社會實踐過程中,我們的隊員受到了很好的鍛鍊,在學校,沒有這樣鍛鍊的機會,學校學的知識只有在這樣的實踐中才能得以發揮作用,也是這次實踐讓我們的隊員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也讓他們提前接觸到社會,有利於隊員將來的人生之旅.

社會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宣傳引導力度不夠,退耕農戶對補助期滿後“吃什麼”心存惶惑。退耕還林針對的就是西部地區水土容易流失的邊遠山區山坡耕地,這些地區經濟落後,農民傳統意識濃厚,吃的方面主要靠自耕地。眼下有的農戶除留少量菜園地以外,其餘土地幾乎退完。還“林”的品種中極少有幾年就能見效益的經濟林,絕大部分屬生態林,而在退耕還林地區,同時也是林木禁伐區。國家對退耕農戶補助是有限的,補助年限期滿後,到底靠什麼吃飯,老百姓心裡無底,這是退耕地區農民普遍存在的擔憂心理。

二、個別村組幹部“多吃多占”,形成農民意見大,告狀多。山區山高地薄,糧食收入低,經濟來源少,種地划不來,一些農民靠在外地打工掙錢,乾脆不種土地;有的農戶舉家外遷,土地隨意荒置。但過去農業、林特稅費照交不誤。為完成任務,年終時就由村幹部想辦法為他們補繳。近兩年,國家免徵農業、林特稅費後,村幹部理所當然就收歸集體或據為己有,進行退耕穫取補助。另一方面,在退耕還林實施之初,部分農戶對政策持觀望態度,一些村幹部帶頭執行,當領取補助時,這些農戶又後悔當初。此外,張三家多一點,李四家少一點,未全部按坡地程度以及耕地與荒山比例退耕等情況。客觀上造成一些農民百姓牢騷滿腹,告狀心理逐漸形成。

三、大戶參與承包,加劇了農民的仇富意識。退耕還林政策鼓勵大戶承包,一些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形式,將土地集中承包進行退耕。但因是先承包退耕,經過檢查驗收,還要爭取國家退耕指標,這些過程往往要經過一年、兩年才能兌現補助,本身就有投入風險,因此,只有少數有膽識和資金能力的“大戶”才能實現。一旦得到國家補助後,這樣又造成了被流轉了土地的農戶的心理不平衡。

四、重退耕,輕管理。退耕還林工作從爭取指標、規劃設計、農戶實施、檢查驗收、撫育管理,直到兌現補助,上至林業工作人員,下至退耕農戶,程式多、時間長、任務重,量大面廣,涉及千家萬戶。一方面從管理上,工作人員隊伍人力不足,經費有限,容易出現疏漏;另一方面,退耕農戶只圖首次檢查驗收兌現補助後,就疏於管理,使退耕地處於自然發展狀態,達不到退耕還林的理想效果。

解決問題的方法:

預防對策

一、加強政策宣傳,引導農民更新傳統觀念,加大扶貧力度。目前,山區農民仍然對退耕還林政策缺乏理性認識,依舊是“一碗泥土一碗飯”的耕作。我們各級政府要引導說服他們,就是長江上游流失的一碗泥土,到下游的損失就是一百碗飯。換句話說上游的一碗飯所付出的勞動代價,就能掙到只要保持好水土流失的一百碗飯,這需要我們的幹部下功夫,苦口婆心地從大局到細處,耐心地去說服、去引導。另一方面,要儘量多地爭取國家扶貧政策,最主要的還是要靠退耕農戶自力更生,自我解救,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通過遷移式扶貧、多種經營等措施解決退耕補助過後“吃什麼”的問題,消除後顧之憂。

二、對村幹部“多吃多占”,引發告狀多的問題,作為村幹部一方面要嚴格要求自己,清正廉潔;另一方面要像村級財務公開一樣,搞好退耕面積及兌現補助的公示公開,必要時要在民眾大會上說明白,講清楚。當然對實屬多占白占未經過土地合法流轉的,一定要將多領的補助和退耕地退還給原戶主或村集體。

三、對退耕面積50畝以上的“大戶”,上級主管部門一要查證所辦手續是否合法;二要認真核實面積是否準確;三要查看管護是否到位;四要在全面核准的基礎上,嚴格執行中央政策,給予獎勵,鼓勵“大戶”為退耕還林做貢獻。

四、退耕還林工程浩大,尤其是一線工作量更大,需要各級黨委、政府聯合組織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齊抓共管;同時還要教育農民嚴格按照退耕還林政策,既要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又要履行應盡義務,加強管理,確保“退”得下,“還”得上。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退耕還林的實質目的。

五、在退耕還林實施過程中,對那些弄虛作假、虛報冒領的幹部,也只有手中掌管政策、掌管權力的幹部才能為之,一經查實,必須給予黨紀、政紀處理,觸犯刑律的要堅決追究刑事責任,決不心慈手軟,姑息遷就。從根本上保障農民百姓享受到這項惠民政策,使他們得到真正的實惠,確保這一浩大工程真正成為千秋偉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利民工程。(楊倫格 王西建)

根據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組織專家進行的退耕還林工程中期評估,儘管我國退耕還林工程取得了明顯進展,但在具體工作中仍存在七個方面的主要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規劃滯後、戰線過長、重點不夠突出。到今年底,退耕還林工程將完成規劃數的一半,但由於前期工作不足,退耕還林總體規模和總體規劃尚未被最終確定,各省(區、市)的規模及規劃也難以制定;25度以上坡耕地應是退耕還林的主要對象,主要分布在西部,而目前退耕還林工程卻涉及全國25個省(市、區)的1710個縣;退耕地實際操作沒有具體標準,耕地統計口徑不一,再加上退耕還林政策優惠很多,使各地退耕還林工作出現爭指標、爭退耕,該退的沒有退、不該退的卻退了等現象。《水土保持法》明確規定,禁止25度以上陡坡地開墾種植農作物,同時,《土地管理法》禁止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但一些地方未優先安排25度以上陡坡耕地的退耕,有些地方甚至將基本農田也實行退耕還林。

二是退耕還林配套保障措施沒有得到徹底落實。多數省(區、市)缺乏退耕還林配套保障措施的規劃和計畫;工程區大部分地方經濟基礎薄弱,財政困難,配套保障措施由地方各級政府負責,在資金上有很大困難;目前國家各部門對農村的各項資金投入項目分散,各有要求,也沒有重點用到退耕還林地區各項保障措施上。

三是乾旱、半乾旱地區造林喬木過多,初植成活率低。我國乾旱、半乾旱地區歷史上多是草原牧區,乾旱缺水、風大以及耕作不當等因素導致當地耕地沙化,理應退耕還草,發展草畜業。但由於退耕還林有8年的補助政策,而還草只補助2年,這些地區退耕還林中灌木林(含灌草間種)和喬木林(含喬草間種)占的比例高,十分不利於農民收入的增加。

四是封山綠化沒有被列為工程建設內容。封山綠化是中央退耕還林“十六”方針的重要內容,又是植被恢復見效快、效果好、省錢的好辦法,特別是在立地條件差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和岩溶地區,人工造林成活率低,成本高,生長慢,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能力弱,應提倡封山育林。但目前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只安排了人工造林,沒有安排封山綠化。

五是造林種草品種單一,良種率低,對水資源考慮不夠,若遇上連續乾旱、病蟲害及林產品市場等問題,將有一定的風險。

六是退耕還林糧食兌現機制與糧食流通市場化不盡適合,退耕還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國糧食產量。

七是組織協調不夠,退耕地缺乏管理、工程建設責任落實不夠。退耕還林工程存在配套保障措施與退耕還林工程脫節,規劃與政策不夠銜接,部門協調不夠,退耕地缺乏管理,工程建設責任不夠落實,及前期工作和檢查驗收工作經費不足等問題。

以上問題和建議均由我們實踐總結所得,也許不是很權威很細膩,如果有所欠缺的地方,我們會繼續我們的實踐,進行實地調查和修正.

搞好項目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造林項目調查報告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河北省林業從1990年開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擬建的項目已有四期。總投資計畫約6億圓人民幣,其中世行貸款4100萬美圓,造林任務16萬公頃,涉及我省9市的70個縣(市、區)。到底,已累計完成造林面積13萬公頃,提取世行貸款2300萬美圓。世行貸款造林項目歷經10年,儘管每一期項目的具體目標有所不同,貸款的條件和轉貸渠道也有所變化,但總體來講,項目建設不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豐產用材林工程的建設進程,儲備了大量用材林資源,而且對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脫貧致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借鑑世界銀行管理辦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經驗,對於我國加入WTO後在造林管理上與國際接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項目建設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資源。 按照項目的既定目標,一、二期項目主要是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三、四期項目除發展部分速生豐產用材林外,發展部分經濟林,以幫助農民在短期內實現脫貧致富。10間完成的13萬公頃造林面積中,速生豐產用材林12萬公頃,名、特、優、新乾鮮果經濟林1萬公頃。根據幼林摸底調查結果,一、二類林面積達到90%以上。世行貸款造林項目的實施,為我省實現造林面積和林木蓄積雙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首先,增加了項目區的林木資源,使世行貸款造林成為我省速生豐產用材林建設的主體工程;第二,使項目區的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了1.9個 百分點,其中一期項目平均提高1.2個百分點,二期項目平均提高2.2個百分點,三期項目平均提高8.5個百分點;第三,上述完成的12萬公頃速生豐產用材林,按每年每畝平均生長一個立方米計算,可持續生產1600萬立方米的木材,將有效地緩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諸多問題。同時完成的1萬公頃乾鮮果品經濟林,進入盛果期後每年可生產15萬噸的乾鮮果品。

(二)促進了農業發展。 世行貸款造林項目區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貧困山區的70個縣(市),項目的造林地重點利用的是各河流兩岸多年滾動形成的沙荒地以及進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兩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農區遭受風沙危害最為嚴重的3大沙區之一。針對這一問題,世行貸款造林項目開發改造沙荒、沙灘地6萬多公頃,新打機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變成了林茂糧豐的穩產田,並湧現出永清、安次、定洲 、新樂、大名、臨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進典型。世行造林項目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發展。第一,栽植的樹木防風固沙改善了生態環境。據河北農業大學在本項目中持續8年的關於楊糧間作的林木生長效應、農田小氣候效應、農作物產量效應和楊糧間作的生理生態學基礎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楊糧間作使農田小氣候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毛白楊幼林(3*2*18)可以使農田平均氣溫下降0.4 -0.7度,平均相對濕度提高4.5—12.2個百分點,平均風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氣候的改善提高了糧食單產。在上述條件下,間作物畝產可比對照提高1.65%-31.8%。第三,項目建設增加了耕地面積。在山區,世行項目堅持以項目村為單位,按流域進行綜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採取反坡梯田、水平階(圍山轉)或魚鱗坑整地、品型栽植等措施營造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此舉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時,每畝一般還可開發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區,則通過開發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積。大名縣在境內3條古河道形成的5條大沙帶範圍內(沙荒和流動沙地占60%以上)營造間作式速生豐產用材林8.85萬畝,通過開發改造沙荒增加農業種植面積6萬畝,林地間作小麥增加產量1000萬公斤、花生1200萬公斤。

(三)提高了農民收入。據有關方面測算,目前農民在高產穩產田上種植農作物,兩茬純收入每畝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項目的實施,大大提高了農民收入。首先是營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貸款造林一、二期項目,重點分布在中南部平原農區,其土地資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實行林糧間作後,由於農民的耕作對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撫的作用以及林木的邊行優勢效應,使毛白楊的平均單株材積生長量比相似條件下的毛白楊純林提高30%—137%。保守一點,按每畝每年生長一個立方米計算,每畝每年僅林木一項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間作的農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開發後僅種植花生一項,每畝可收穫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幣400餘元,同時,次耕地改造後,農作物產量至少可增長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項目造林5.55萬畝,僅間作物一項平均年增加小麥、花生作物產量500萬公斤,增加收入700多萬元。永清縣、安次區在沙荒次耕地發展的10萬畝速生豐產用材林,同樣取得了顯著的效益。第三是發展經濟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項目重點分布在山區縣的貧困鄉村,自1999年實施以來,在以項目村為單位按流域進行全面治理的同時,重點發展名、特、優、新及有市場前景的熱雜果經濟林,目前已湧現出臨城的圍場、贊皇的花木、涿鹿的趙莊、豐寧的兩間房、承德的東窩鋪等項目示範村。以東窩鋪村為例,全村總面積1.48萬畝,其中山場面積1.42萬畝。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243戶,825口人,分別散居在東西兩條溝,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實施世行項目後,共整地造林6000餘畝,栽植各種果樹9.65萬株,並完成退耕還果600多畝,老果園改造120畝,果樹高接換頭1.4萬株。人均栽植優良新品種果樹120株,3—5年進入結果期後,僅此一項就會遠遠超過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標。

世行項目建設的成功經驗,有力地說明了世行項目造林在改善生態環境,最佳化產業結構,以及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方面的重要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講,一些項目村的林業發展模式,亦是縣域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

二、項目建設的成功經驗

(—)加強組織領導。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解決木材供需矛盾,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亦是各級政府的責任。同時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發展速生豐產林的管理是嚴格的、科學的、也是非常複雜的,它不僅涉及林業技術和資金財務管理,還涉及有關政策和廣泛的民眾工作。因此,每期項目開始前,省、市、縣各級都要根據工作需要,由主管領導牽頭,吸收林業、財政、計委、土地、審計等有關部門參加,建立健全各級項目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項目建設的領導和協調工作;並在領導小組下設項目辦公室,配備精幹的技術和專門財務人員,具體負責項目的實施工作;同時,聘請教學、科研、種苗、森防等單位的科技人員組成科技支持組,使項目建設可以隨時得到技術諮詢和指導。

(二)周密組織實施。在項目建設的準備階段,首先要自下而上以政府名義提出參加項目的申請並履行相應的承諾,同時開展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以項目縣為單位的造林總體設計;在項目生效啟動前,要編制嚴密的生產計畫和資金計畫,制定項目的實施細則、造林技術模型、施工設計方法、檢查驗收辦法、會計核算辦法、提款報帳辦法等規章制度,作為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間共同遵循的準則,使每個環節都有章可循,有效地避免了主觀隨意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執行生產計畫、資金計畫和以保證質量為核心的檢查驗收制度、報帳撥款制度,做到按規劃設計,按設計施工,

按標準檢查驗收。凡是無造林設計、造林成活率不達標、不符合造林標準要求的,一律不予驗收、不予報帳、不予撥款。

(三)增加科技含量。科技含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項目建設的質量。為此,項目建設中突出抓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使用良種壯苗。當前造林靠壯苗,長遠發展靠良種,良種壯苗是造林工作的基礎。據調查,用材林良種的蓄積生長量較之一般品種可提高30—150%。因此,各項目縣以國營苗圃為中心,推行了“定點供種、定點育苗、定點供苗”的三定育苗辦法,不僅保證了所需苗木的數量和質量,更重要的是解決了良種的推廣落實問題,確保了林木的速生豐產。特別是在三期項目中,良種使用率普遍達到了百分之百。二是推廣適用技術。針對我省十年九旱特別是春旱的特點,在項目造林中大力推廣了“ABT生根粉、抗旱保水劑、地膜覆蓋”三項技術。在1999、我省連續兩年遭受特大幹旱的情況下,項目區由於採取了上述三項保證措施,造林成活率仍然達到了80%以上。三是加強科研和推廣工作。世行項目實施後,先後開展了楊樹優良無性系選擇和推廣、落葉松良種引種和推廣、項目實施效果監測等十幾項科研推廣課題,並及時將階段性成果組裝配套運用到項目建設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加強技術培訓。為提高項目區農民的技術水平,省市、縣、各級都制訂了詳細的培訓計畫並採取電視台講座、發放錄製光碟、編制小冊子、現場參觀考察、地頭直接演示等多種形式不定期地對農民進行培訓。三期項目實施三年來,僅省級就向6市、15個縣、60個鄉(鎮)、340個項目村發放各種小冊子、光碟、錄象帶等5餘冊(盤)。

(四)建立健全經營管理機制。經營管理機制是項目建設成敗的關鍵。世行項目實施十年來,經過不斷地探索和改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經營管理機制。一是資金管理報賬制。報帳提款程式是每年春季造林結束後,經專業隊伍全面進行檢查驗收,由縣(市)林業世行貸款項目辦公室組織,按小班、樹種,逐村、鄉匯總報帳單據,經縣(市)財政授權提款人簽,逐級上報到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然後,按規定辦理有關提款報帳手續。報賬制的優點在於,資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掛鈎,有效地避免了資金投入的風險,保證了投資效益最大化。二是經營模式多樣化。項目造林以村為單位,進行統一規劃,統一施工,項目完成後根據農民的意願,實行分戶經營、股份經營或集體經營。但無論採取什麼經營方式,其收益的大部分要歸屬農民。三是項目造林契約制。具體要求是,無論採取什麼經營方式,都要簽訂土地承包(拍賣)經營契約。契約中要明確自主經營內容,權、責、利、義務、責任以及土地承包使用年限,土地承包(拍賣)使用年限不少於50年。同時要明確經核算和債務分割雙方確認的承貸數量、還貸年限、還貸計畫等。契約制的套用,將農民的責權利緊密結合在一起,大大激發了民眾造林護林的積極性,保證了項目建設的成效。

在項目建設中,各級項目辦都注意用社會林業、混農林業、立體林業等現代林業模式和觀念指導實際工作,在保證林木速生豐產的前提下,千方百計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產力。由於持續地進行了有效的管理,世行造林項目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其實際意義,不僅僅在於高標準地完成了12萬公頃速省豐產用材林,1萬公頃名、特、優乾鮮果經濟林,更重要的是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對農民脫貧致富起到了積極的推進和有效的示範帶動作用。同時,借鑑和推行了世界銀行的科學管理方法,在資金管理上堅持“投入有償制、支付報帳制、使用專項制”,對於習慣了撥款造林粗放管理的幹部民眾來講,約束當中潛移默化地使人們增強了質量意識、還貸意識、責任觀念和效益觀念,較好的遵循和實踐了林業改革思想,是林業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體現。

三、 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存在的主要問題。林業世行項目實施情況總體上是好的,但有些地方還不同程度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將會影響到已建項目的還貸、在建項目的質量、以及進一步的引進和利用外資問題。

1、 責任意識不強,短期行為突出。有些幹部急功近利,

爭取項目時積極主動,輕易承諾,但言而無信,一旦項目上馬,就覺得萬事大吉,於是出現了配套資金不到位,生產管理不紮實,在還貸問題上推諉扯皮等現象。我省一期項目從1998年開始還貸,按照現在的還貸條件,全省每年平均還貸400萬人民幣。就一個縣來講,每年最多還50萬,最少還20萬,且一般都涉及6、7個鄉,幾十個村,應該說還貸的壓力並不是太大,但實際結果卻很不理想。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省財政採取了財政預算逐級扣款還貸的辦法。

2、 工作漂浮,管理粗放。有些地方不能按項目要求辦

事,隨意性很大,挪用、滯留資金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地方不注意做深入細緻的民眾工作,不能很好地研究和落實經營機制,習慣於大轟大嗡式的粗放管理,形成了上邊一頭熱而民眾不理解,不支持,存有應付過關的心理,結果是既影響了造林成效又勞民傷財,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在二期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得不中止了幾個縣項目的執行。

3、 認識不足,配合不夠。林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

部分,發展林業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並且,世行項目造林不僅僅是林業部門一家的事情,它涉及到技術、政策、土地、扶貧等多方面的問題,以及廣泛的民眾工作,因此,需要各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臨城、涿鹿、承德等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項目造林,把項目造林作為富民工程、德政工程,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切入點和農村經濟的增長點來抓,積極協調林業、農業、土地、水利、扶貧以及財政等部門,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較而言,有些項目縣,對項目造林重視、支持和協調不夠,工作方法簡單,只是林業部門自己在孤軍奮戰,影響了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幾點意見和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擴大對外開放是我省林業建設的一項基本方針。借鑑和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是促進我省林業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利用世行貸款造林,一是貸款時間長,二是資金有保證,這既符合林業生產周期長的特點又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目前,我省的世行貸款造林項目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但是,利用外資(貸款)造林,就其管理上來說是嚴格和煩瑣的並且項目建設的成敗,關係到各級政府的國際形象。因此,各級領導一定要充分認識利用外資造林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質量意識、效益意識和風險意識,切實把項目建設抓緊抓好。當前,各地一定要克服畏難情緒和等、靠、拖的僥倖心理,從維護我省各級政府信譽和林業部門形象的高度出發,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強化措施,認真督查,保證在建項目的優質高效,搞好竣工項目的掃尾工作。特別是在一期項目的還貸問題上,要採取目標考核、財政預算統籌安排以及現有幼林拍賣轉包等有效措施,按計畫完成還貸任務。

2、 嚴格管理,保證質量。我省世行二期林業項目將於

年底進行竣工驗收總結,三期項目正在執行當中,四期項目在今秋啟動。世行貸款造林是負債經營,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把造林質量放在第一位。當前,要對已建、在建的項目進行一次全面、認真的檢查,在此基礎上,二期項目要根據幼林摸底調查情況,在進行竣工總結的同時,今秋明春要對二、三類林再進行一次補植補造,進一步鞏固造林成果;三期項目要以推廣抗旱造林技術為重點,在全面保證造林質量的同時,加快進度,以彌補前兩年因乾旱放慢進度造成的損失;關於四期項目的啟動實施問題,現在就要著手作出安排,一是籌備好項目啟動會議,二是著手造林作業的施工設計,三是搞好包括項目執行計畫、項目實施細則、檢查驗收辦法、會計核算辦法、報帳提款辦法等各種規章制度的編制、制定以及相應的培訓工作,確保四期項目的高起點、高質量,使之成為新世紀高效林業的精品工程、林業對外開放的視窗工程。

3加強協作,形成合力。根據新時期林業發展形勢,國家把林業建設項目整合為六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我省木材供需缺口較大,隨著天然林保護工程的啟動和經濟發展對木材需求量的增加,這一矛盾將逐步加劇。為此,只有大面積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才是治本之策。當前,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既是解決木材供需平衡矛盾的需要,也是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為此,各級林業部門必須與財政、計委、農工部等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出速生豐產用材林發展規劃和與之配套的扶持政策,並把世行項目“報帳制”等成功經驗融入其中,使我省商品林業建設走向良性發展的道路。

農村經濟優秀調查報告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農村報告-農村經濟調查報告

搞好項目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河北省林業從1990年開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造林,截止目前,已建、在建和擬建的項目已有四期。總投資計畫約6億圓人民幣,其中世行貸款4100萬美圓,造林任務16萬公頃,涉及我省9市的70個縣(市、區)。到xx年底,已累計完成造林面積13萬公頃,提取世行貸款2300萬美圓。世行貸款造林項目歷經XX年,儘管每一期項目的具體目標有所不同,貸款的條件和轉貸渠道也有所變化,但總體來講,項目建設不僅加快了河北省速生豐產用材林工程的建設進程,儲備了大量用材林資源,而且對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脫貧致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借鑑世界銀行管理辦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造林管理經驗,對於我國加入wto後在造林管理上與國際接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項目建設的成效

(—)增加了森林資源。 按照項目的既定目標,一、二期項目主要是發展速生豐產用材林,三、四期項目除發展部分速生豐產用材林外,發展部分經濟林,以幫助農民在短期內實現脫貧致富。10間完成的13萬公頃造林面積中,速生豐產用材林12萬公頃,名、特、優、新乾鮮果經濟林1萬公頃。根據幼林摸底調查結果,一、二類林面積達到90%以上。世行貸款造林項目的實施,為我省實現造林面積和林木蓄積雙增長做出了積極貢獻。首先,增加了項目區的林木資源,使世行貸款造林成為我省速生豐產用材林建設的主體工程;第二,使項目區的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了1.9個 百分點,其中一期項目平均提高1.2個百分點,二期項目平均提高2.2個百分點,三期項目平均提高8.5個百分點;第三,上述完成的12萬公頃速生豐產用材林,按每年每畝平均生長一個立方米計算,可持續生產1600萬立方米的木材,將有效地緩解我省木材短缺等諸多問題。同時完成的1萬公頃乾鮮果品經濟林,進入盛果期後每年可生產15萬噸的乾鮮果品。

(二)促進了農業發展。 世行貸款造林項目區主要分布在我省中南部平原以及太行山和燕山貧困山區的70個縣(市),項目的造林地重點利用的是各河流兩岸多年滾動形成的沙荒地以及進一步延伸的次耕地。我省的永定河、沙河、滹沱河、漳河的兩岸和故道,一直是我省平原農區遭受風沙危害最為嚴重的3大沙區之一。針對這一問題,世行貸款造林項目開發改造沙荒、沙灘地6萬多公頃,新打機井8000眼,修渠256公里,整修道路1020公里,使沙荒地變成了林茂糧豐的穩產田,並湧現出永清、安次、定洲 、新樂、大名、臨漳等一大批治沙造林先進典型。世行造林項目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發展。第一,栽植的樹木防風固沙改善了生態環境。據河北農業大學在本項目中持續8年的關於楊糧間作的林木生長效應、農田小氣候效應、農作物產量效應和楊糧間作的生理生態學基礎等方面的科學研究,楊糧間作使農田小氣候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毛白楊幼林(3*2*18)可以使農田平均氣溫下降0.4 -0.7度,平均相對濕度提高4.5—12.2個百分點,平均風速降低44.5%—76.5%。第二,小氣候的改善提高了糧食單產。在上述條件下,間作物畝產可比對照提高1.65%-31.8%。第三,項目建設增加了耕地面積。在山區,世行項目堅持以項目村為單位,按流域進行綜合治理,凡在5度以上的坡地,都採取反坡梯田、水平階(圍山轉)或魚鱗坑整地、品型栽植等措施營造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此舉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同時,每畝一般還可開發出3—5成的可耕地;在平原區,則通過開發沙荒增加了耕地面積。大名縣在境內3條古河道形成的5條大沙帶範圍內(沙荒和流動沙地占60%以上)營造間作式速生豐產用材林8.85萬畝,通過開發改造沙荒增加農業種植面積6萬畝,林地間作小麥增加產量1000萬公斤、花生1200萬公斤。

(三)提高了農民收入。據有關方面測算,目前農民在高產穩產田上種植農作物,兩茬純收入每畝也不足400元,而世行項目的實施,大大提高了農民收入。首先是營造林木的直接收入。世行貸款造林一、二期項目,重點分布在中南部平原農區,其土地資源主要是沙荒地和次耕地。實行林糧間作後,由於農民的耕作對林木起到了以耕代撫的作用以及林木的邊行優勢效應,使毛白楊的平均單株材積生長量比相似條件下的毛白楊純林提高30%—137%。保守一點,按每畝每年生長一個立方米計算,每畝每年僅林木一項就可增加收入400元;其次是間作的農作物增加的收入。沙荒地開發後僅種植花生一項,每畝可收穫200多公斤,折合人民幣400餘元,同時,次耕地改造後,農作物產量至少可增長1倍。截至目前,定洲市共完成項目造林5.55萬畝,僅間作物一項平均年增加小麥、花生作物產量500萬公斤,增加收入700多萬元。永清縣、安次區在沙荒次耕地發展的10萬畝速生豐產用材林,同樣取得了顯著的效益。第三是發展經濟林增加的收入。三期項目重點分布在山區縣的貧困鄉村,自1999年實施以來,在以項目村為單位按流域進行全面治理的同時,重點發展名、特、優、新及有市場前景的熱雜果經濟林,目前已湧現出臨城的圍場、贊皇的花木、涿鹿的趙莊、豐寧的兩間房、承德的東窩鋪等項目示範村。以東窩鋪村為例,全村總面積1.48萬畝,其中山場面積1.42萬畝。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243戶,825口人,分別散居在東西兩條溝,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足500元。實施世行項目後,共整地造林6000餘畝,栽植各種果樹9.65萬株,並完成退耕還果600多畝,老果園改造120畝,果樹高接換頭1.4萬株。人均栽植優良新品種果樹120株,3—5年進入結果期後,僅此一項就會遠遠超過其人均收入3000元的目標。

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問題的調查報告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區域性環境建設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當前,我縣正在掀起新一輪經濟發展熱潮,開始步入擴張、裂變、規模發展的快車道,與此同時,環境建設已成為影響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近日,縣督考辦組織力量,對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問題進行了調研。

一、我縣農村環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硬環境建設亟需加強。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強電力、通信、道路、小城鎮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隨著農村礦業的興起和農業特色產業的壯大,水、電等資源供應不足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影響我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二)企業生產經營幹擾因素亟需排除。一是來自行政執法部門的干擾。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最佳化環境的政策和措施,並要求各部門按照縣有關要求為企業和外商提供優質服務,最佳化縣域經濟發展環境。但個別行政執法部門自身利益、個人利益至上,不顧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報”現象仍時有發生,企業有苦難言。二是來自企業周圍村民的干擾。企業周圍部分民眾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觀念、發展觀念、法制觀念。在企業征山、占地過程中漫天要價,百般刁難;在修路、架電過程中以種種不正當理由,人為設定障礙;個別村痞村霸無事生非,敲詐勒索,蠱惑民眾,製造事端。三是來自行業不正當競爭的干擾。我縣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鐵選等行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競相壓價、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現象。同時有少部分業戶只顧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攙假,致使品牌受損,影響行業發展。

(三)鄉鎮政府的區域經濟發展觀念亟需更新。部分鄉鎮過多地強調客觀理由,認為無資源、無項目,不能積極主動挖掘發展潛力,創造發展優勢,致使區域經濟發展緩慢。同樣沒有現實“資源優勢”的榆樹林子鎮、台頭山鄉,卻能立足鄉情,主動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扶持,強服務,建市場,搞外聯,使蔬菜產業成為富民立鄉的主導產業。這說明部分鄉鎮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還是主觀努力不夠,發展觀念不新不活。

(四)農村經濟發展的穩定環境亟需維護。今年以來,我縣農村連續發生多批進京、赴省、到市集體訪和單戶訪。大量的信訪案件分散了各級領導抓發展的精力,也損害了企業的利益,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加強農村環境建設的主要對策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硬體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農村礦業的發展暴露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使企業開工緩慢,不能如期投產達效。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使其適度超前發展,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轉變乾群思想觀念,在人文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人文環境是形成整體環境的基石和根本,軟環境建設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要對幹部民眾持之以恆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重點教育引導廣大幹部民眾樹立和強化四種意識。一是開放意識。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靠項目、靠開放,要教育幹部民眾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資源發展觀,強化“零資源經濟”的發展觀,樹立大開放意識。二是大局意識。教育引導幹部民眾增強全局意識,轉變部門利益、個人利益至上的錯誤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三是法制意識。加大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力度,提高民眾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維護正當權益。四是進取意識。引導幹部民眾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觀念,培樹發展意識和進取精神。

(三)建設服務型政府,在政務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一是加強鄉級執政能力建設。重點加強鄉鎮謀劃發展、對外開放、服務民眾、維護穩定四種能力建設,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二是增強服務意識。鄉鎮政府要承擔起引導、扶持農戶的責任,有效進行市場調研、品種引進、試驗示範,主動承擔風險;建立和完善農產品供需市場信息發布機制,為民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壯大經濟人隊伍,活躍農村經濟。三是實施陽光工程。紮實推行政務、村務公開,建立重大事項公示、社會聽證、社情民意反映等長效機制。四是加強行風建設。有效開展行風評議活動,有效實施民眾監督;開展執法、執紀大檢查,突出解決部門行業不正之風問題。

(四)建立信訪穩定工作長效機制,在穩定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一是以預防為主,加大調處力度。要充分發揮信訪網路的作用,常排查,勤調處。同時在決策和實施過程中,要預先考慮信訪因素,一旦發生矛盾,能夠及時就地解決。二是齊抓共管,構建大信訪格局。對信訪工作,各鄉鎮、各部門一把手不僅要親自抓,而且要善於調動副職及一般幹部共同抓。三是加強幹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對各級幹部的教育培訓,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設規範化機關,提高各部門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減少工作偏差,維護民眾利益。四是規範信訪程式,堅持依法治訪。加大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教育民眾依法信訪。對於有理訪,要依法引導,妥善解決;對於無理訪及信訪過程中發生的違法違紀行為,堅決嚴厲打擊,促進信訪工作法制化、規範化。五是加強民眾思想教育,引導民眾支持黨委政府工作。教育民眾既要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又要依法規範自身言行。對民眾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時又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向民眾講明道理,取得他們對黨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民眾中創造最佳化環境、加快發展的強大氛圍。

(五)完善環境建設工作機制,在經濟環境治理工作上實現突破。一是將環境建設納入各鄉鎮、各部門的考核指標體系。根據黨群、經濟、執法、社會事業及其它管理部門、垂直管理部門的不同性質和職能,分別下達不同的環境建設任務,確定不同的環境建設指標考核分值。二是賦予黨群部門相應的環境治理工作職能,並在黨群部門設立“經濟環境治理工作”考核指標,以此加大經濟環境治理的工作力度。三是縣鄉分別成立企業征山、占地等事宜協調處理工作小組,負責組織協調處理相關事宜。四是依法制定科學合理、統一規範的企業征山、占地補償辦法,以統一政策、統一標準處理解決相關問題,杜絕民眾互相攀比、漫天要價等現象,減少不穩定因素。

編輯推薦: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調整農村和農村經濟結構,
農村經濟聯合體的調查報告
有關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問題的調查報告
農村經濟調查報告
關於二郎鎮***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經濟發展突出問題的調查報告
關於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關於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問題的調查與思考
關於新形勢下轉變鄉村職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調查
關於壯大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調查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