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教育專業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二、對英語教育專業建設現狀的自我評估意見

隨著高職高專院校師範類專業內涵建設的深入推進,為了滿足社會對教育人才的需求,使畢業生充分反映教學知識與成果,構建新型的學科體系是當前英語教育專業建設與改革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實施之前,對本專業建設現狀進行客觀的自我評估是必要的,現從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設定,教學過程及管理和實踐教學條件等方面對本系英語教育專業做以自我評估。

(一)師資隊伍基礎良好,有待進修,促進教學改革

本專業教師隊伍配備中,副教授4名,占本系教師的12℅,;講師8名占本系教師24℅,助教2名,占本系教師6.1℅,均為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基本素質良好,中青年比例較高,有良好的提高與創新的基礎,但欠缺較新的教學方法與創新意識,科研積極性有所欠缺,每年發表的科研論文及科研項目有限。在現有條件下,有必要完善教學梯隊建設,增加青年教師配備,爭取實現師資隊伍在年齡、學歷和職稱結構方面實現合理的搭配,定期輸送年輕教師培訓,在職學習進修等,學習國內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方法,以提升教師的教學實踐和科學研究水平。

(二)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設定的欠缺實踐性

目前的人才培養方向為:經過三年的專科課程的學習,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掌握一定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夠利用現代化教育的教學手段,了解中國英語教學的發展史,熟練掌握中國小英語教學的方法技巧,可從事中國小教育的工作者。而教學重心向實踐教學的轉移要求我們調整現有的培養方案及課程設定。

教學大綱有必要重新修訂。1.確定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授課內容,應更突出“師範技能”教學的貫徹,修訂後的教學大綱目的為保證理論教學又突出實踐教學,更加符合教學培養目標。2.調整教學計畫,突出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可以嘗試調整,延長學生的實訓、見習、實習時間,為實踐教學開展創造空間。對實訓教學部分的標準制訂,修改原有的實踐教學管理辦法,制訂、修改和補充了相關的各項制度,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以保證對實踐教學全過程的控制。3.改革教材,引進與教學相配套的教材,開發校本教材。在教材的選定上,對現有的基礎文化課和技術基礎課中偏難、偏多、偏深或較為陳舊、過時的內容可適當的取捨,及時補充新的內容,保證教材與培養目標的配套,並應根據職業技能鑑定考核大綱要求,嘗試開發專業實踐教材,保證了培養目標的需要,避免了課程之間的重複,為專業實施實踐教學提供了便利。

(三)教學過程及管理有待創新

目前教學仍以課堂教師教學為主,已經在教學中通過一些教學方法加強教學互動,但仍不系統,欠缺力度。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高職教育需要,必須加以改革。教師應通過申請精品課程,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和利用多媒體教學等方式充分體現“行動導向”及“做中學”的現代職教理念,課堂教學變教師主體為學生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可採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具體如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法、討論法、模擬情境法等。如基礎課程無法完全採用項目教學法,也要適當採用任務驅動、討論、情境模擬等先進的教育方法,部分單元可採用項目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