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創節約型機關調研報告

黨的xx大報告明確提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建設節約型機關,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是貫徹落實xx大精神的重要舉措,它關係到機關效能的提高、機關作風的轉變和文明創建水平的提升。

一、現實意義

建設節約型社會,就是要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各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儘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加快建設節約型城市,首先要打造節約型機關。黨政機關是區域內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組織者、管理者,在創建節約型城市中負有重要責任。

第一,創建節約型機關是遏制鋪張浪費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深入,經濟效益的不斷攀升,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而艱苦奮鬥的傳統,勤儉節約的作風已在部分黨員幹部和民眾心中淡忘或模糊。從機關到基層,從幹部到民眾,都不同程度出現了新“三講”現象,即講排場,住高級賓館,坐豪華轎車;講面子,抽高檔煙,喝名貴酒;講身份,穿名牌服裝,用名貴手機。所有這些,無形當中增加了行政成本,與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格格不入。

第二,創建節約型機關是樹立節約增效理念的需要。毛澤東同志曾用“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這樣的名言佳句警句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如今,這句話對我們各級各部門仍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單位和部門不管貧富,都必須堅持過緊日子的思想,特別是主要領導,不能慷國家之慨,求一已之便。只有“反對浪費,節約增效”,才能創建節約型機關,才能保證機關持續、健康、和諧運轉。

第三,創建節約型機關是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需要。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活動,對於加強機關自身建設、提高行政效能,節能降耗、降低行政成本,密切乾群幹群關係、樹立良好形象,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艱苦奮鬥、厲行節約的良好風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秭歸縣機關事務管理局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節約型機關為目標,圍繞“建、管、督、創”四個字,完善制度,規範管理,科學考核,轉換機制,節約型機關創建活動初顯成效。

(一)在“建”字上做文章,整合資源,集中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秭歸縣在移民遷建過程中,為節省建築能耗,集中縣直機關移民搬遷資金,修建縣政府綜合辦公大樓。一是縣直單位集中統一辦公。為節約土地、減少投資、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縣委、縣政府集中54個縣直單位648人統一在政府綜合大樓辦公,與分散建辦公大樓相比,節約土地50畝,節約建設投資3000多萬元,每年至少可節約辦公經費100多萬元,達到了建築節能的目的,不僅有效整合了行政資源,節約了大量財政資金,也方便了民眾辦事。二是對綜合辦公大樓統一服務。由縣機關事務局對綜合辦公樓的辦公用房統一管理,統一調配,對縣直機關財務、資產管理、政府接待、會議服務、安全保衛、衛生保潔、物業管理等進行集中管理,統一提供各項管理、保障與服務,杜絕了單位各自為政、相互攀比、重複建設現象。

(二)在“管”字上下功夫,加強領導,完善制度,實現規範管理。為確保管理上水平,管理出成效,秭歸縣機關事務管理局成立了創建節約機關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工作專班,由值班副局長和辦公室具體負責創建工作。一是制定方案。制定出台了《創建節約型機關活動實施方案》,印發《關於創建節約型機關倡儀書》500份,分發至大樓各單位,同時在政府大樓南北大門公示牌上進行宣傳,各單位明確了創建節約型機關的內容、意義和要求,並將其納入日常管理範疇,幹部職工的節約習慣逐步養成。二是完善制度。為規範管理,秭歸縣機關事務局建立了巡查制度、定期通報制度和節約獎懲制度;建立了物資入、出庫登記和定額管理制度;局內財務支出、大宗物品採購嚴格執行局長“會簽”審批制度;對二級單位財務管理建立了半年匯報制度,實行統一管理,推動了創建節約型機關長效機制的建立。三是加強培訓。邀請有關專家針對中央空調系統節能、電梯節能、節水節電等方面技術知識對大樓水電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使水電工作人員能在業務熟練的基礎上開展節約機關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