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工作的調研報告

加強精神衛生工作,搞好精神疾病防治,預防和減少各類不良心理行為問題的發生,關係到人民民眾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穩定,對保障社會經濟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意義。今年以來,各級政府都把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為首要任務,我院作為蘇州市民政系統唯一一家精神病院,主要承擔著對社會弱勢群體中精神病患者的醫療救助職能,是蘇州社會救助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促進經濟和社會協調和諧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伴隨著蘇州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院的服務職能進一步調整和明確,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服務為核心”的理念,立足民政服務對象,強化管理,認真履行職能,切實服務好社會弱勢群體中的精神病患者,為蘇州和諧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基本情況

精神病福利院是蘇州市民政局直屬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系江蘇省民政系統“一級精神病院”(省民政系統最高級),1984年更名為“蘇州市普濟醫院”;為了區別於“管辦分離”改革的市屬醫院,經市改革領導小組同意和市編辦批准,改稱為“蘇州市精神病福利院”;增掛“普濟護理院”牌子;市慈善總會在我院設立慈善病床15張,至增至110張(實際開放65張),用於城區特困精神病人的醫療救助;3月,市殘聯在我院成立“蘇州市精神殘疾人庇護中心”,為社會特困群體中的精神殘疾人士提供庇護。

主要職能:負責收養治療市區內“三無”精神病患者;精神病康復軍人、退伍軍人;對市區部分社會特困精神病患者開展慈善醫療;負責治療與護理城市救助管理(收容)中查無地址、姓名的受助精神病患者,並對其中超過6個月以上的轉為“三無”精神病患者進行收養治療。

二、加強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務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經驗

近年來,隨著蘇州改革的不斷深入,開放程度的不斷加大,經濟快速發展,政府一系列社會保障政策措施的相繼出台,蘇州市社會救助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我院服務對象的範圍也在不斷拓寬,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和複雜性也在不斷增加,對我們的救治、管理和服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針對這些新情況和新問題,重點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切實履行職能,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收養收治工作。按照政府賦予我院的職能,在認真做好“三無”、“低保”、“優撫”精神病患者收治工作的同時,積極配合公安、救助管理站做好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中精神病患者的醫療救助工作,切實抓好“慈善對象”的收治,服務古城區,面向新市區,盡力滿足各類服務對象的收養收治,為各類服務對象提供日常醫療、護理、康復和生活照料等服務保障工作,全方位的滿足服務對象的疾病治療和身心康復的需求。以來,累計收治各類精神病患者720人,其中三無對象21人,低保對象90人,救助對象577人,慈善對象32人。目前在院服務對象達412人,其中三無對象163人,優撫對象2人,低保對象178人,救助對象38人,慈善對象31人。鑒於近三年我院收治對象絕大部分為救助對象,我院每年多次舉辦與公安局精防網路、衛生系統專科醫院(傳染病院等)、市殘聯、社保管理部門、救助管理部門及民政條線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會,加強同相關單位的聯動,商榷解決精神病人救治、管理和服務工作中存在的熱點與難點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三年來,經我們積極有效治的治療使患者病情好轉,並幫助他們聯繫到家屬而出院的有463人,受到救助患者家屬及各方的好評。

2、實施規範管理,嚴格按照衛生行政部門的法規、制度開展工作。近年來,我院積極開展“依法執業,誠信服務”活動,狠抓醫療質量的提高和服務水平的提升。多年來,我院始終按照二級專科醫院的標準和要求,認真落實衛生行政部門的相關法規,嚴格執行三級查房、病曆書寫、病例討論等核心醫療制度,聘請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等國內知名專科機構專家、教授來院查房授課,指導工作。同時還導入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同時取得uks證書(由世界最權威的質量管理認可機構之一英國皇家認可委員會頒發的證書)。近年又在同級專科醫療機構中率先引入his系統、電子病歷、辦公oa系統等,推進數位化醫院建設。我院繼取得市區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質後,已實現了相城區、吳中區、蘇州工業園區等醫保定點全區域覆蓋。連續多年獲得市社保局醫保定點先進單位。,在接受市衛生局醫療機構年度校驗的145家單位中,以優異的成績獲得蘇州市依法執業、誠信服務a級信用等級單位稱號,並且處於獲此殊榮的9家單位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