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區開發建設問題調研報告

為將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更好地指導具體實際工作,根據全縣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第一階段的安排部署和要求,近日,我深入**新城區、相關村委會及農戶家中進行調研,認真了解**新城區開發建設情況,查找制約加快推進**新城區建設的困難和問題,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研究對策措施,現將調研的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城區建設進展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圍繞“東西南北中”的發展戰略,以打造具有亞熱帶風光和少數民族風情濃郁的**著名山水園林生態旅遊城市為目標,團結拼搏,銳意創新,切實加快**新城區建設步伐,加快推進全縣城鎮化戰略,推進了城市建設的發展。

(一)新城區重大項目建設快速推進。一是路網和管網建設基本形成。截止目前,新城區路網除8號路、9號路因征地拆遷原因暫不能動工外,其它2、3、4、5、6、7路道路建設及綠化等工程已基本完成,鋪設管網18.03公里。二是行政商務辦公區建設進展順利。目前,新城區內已批准啟動並建設的行政辦公設施有州級行政中心、縣級行政中心等23個建設項目,其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疫樓、怒江消防搶險救援指揮中心、**檢驗檢疫局怒江辦事處綜合實驗樓、縣公安局商品綜合樓等5個項目已竣工。州級行政中心、同心廣場、縣級行政中心等正緊張施工。三是房地產開發初顯成效。集居住、商業、娛樂和休閒為一體的山水藍岸房地產開發建設工程進展順利。一期工程建設已竣工並投入使用。占地面積110畝,建築面積11.3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56億元。二期工程占地面積120畝,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目前已完成4萬平方米,完成投資9837.3萬元。

(二)征地拆遷安置工作有序開展。在征地拆遷安置過程中,認真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至目前,新城區累計完成征地3075畝,累計完成供地2162.45畝。完成排路壩、龍竹壩、賴茂河等5個安置點建設,累計完成拆遷148戶,完成安置86戶。拆遷農戶有269戶981人,其中為13戶49人辦理了農轉非,將316名特困人口納入低保。

(三)規劃管理工作切實加強。堅持科學發展,規劃先行,充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一是對整個新區進行了科學規劃,認真編制了《瀘水縣新縣城修建性詳細規劃》,並於XX年10月通過了省人民政府審批,確定了新縣城建設範圍。二是完成了新城區綠化規劃設計。三是完成賴茂河以北修建性詳細規劃調整工作。四是認真做好規劃管理工作。根據《瀘水縣新縣城修建性詳細規劃》完成了州級行政中心、縣級行政中心、州電網公司等29個單位開發用地共857.92畝的建設項目用地審批、選址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通過實際調研,我認為新城區建設還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新城區建設的順利推進。加快土地收儲、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農戶的征地拆遷安置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由於縣級財政困難,上級補助資金有限,新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

(二)拆遷安置規劃滯後,拆遷安置工作緩慢。新城區建設一直以來拆遷工作存在邊拆遷邊安置的現象,原先分散的5個安置點已全部安滿,由於缺乏資金投入,沒有整體規劃新的安置點,農民拆遷安置進度緩慢。

(三)綜合政策不配套,征地拆遷工作難度大,民眾普遍認為現有土地和房屋補償標準偏低,原有的征地拆遷補償標準目前難以實施。隨著物價的上漲,省公布的土地平均年畝產值的提高,失地農民一系列生產生活問題的出現,民眾觀念意識的轉變,新城區征地拆遷安置補償標準應適當提高。但新城區征地拆遷補償工作缺乏完善的綜合配套政策,未對現有地價按照國家法律結合本地實際進行重新測算,導致目前征地拆遷工作難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