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的調研報告

二是分規模管理。就是在一定範圍內打破地區界限,按納稅人的經營規模,設立稅收專業管理崗位,明確稅收管理員,進行稅收征管的一種管理形式。這種管理形式的優點是,能抓住不同經營規模企業內部控制和會計核算水平的差異,採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比如,對大型企業集團重點突出最佳化稅收服務,定期開展稅收審計;對中型企業重點突出納稅評估,促進規範核算;對小企業重點突出稅務稽查,促進建賬建制。這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管理方式的缺點是,規模劃分標準很難準確界定,少數企業經營規模與會計核算水平不相適應。

當然,稅收專業化管理除了上述兩種主要方式外,還有其他幾種方式,比如:

(1)分稅種管理。就是按照不同的稅種設立稅收專業管理崗位,開展稅收征管的一種形式。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稅收管理員比較容易集中精力鑽研業務,有利於稅收管理員提高自身業務素質,防止在實際征管工作中由於稅收業務知識掌握一清楚而產生執法風險。這種管理方式的缺點是,對於每一名稅收管理員來說僅僅掌握納稅人一部分納稅情況,不系統,不全面,不利於統一協調管理,而且納稅人與稅收管理員多頭聯繫,容易產生多次跑、多次跑的現象。

(2)分涉稅事務管理。就是按照稅收管理的不同事項,劃分稅收專業管理崗位,開展稅收征管的一種方式。比如,設立稅務登記管理崗、納稅評估崗、發票發售管理崗等。這種管理方式的優點是,分工專業性強,管理內容單一,更利於幹部鑽研業務,提高操作技能。這種方式的缺點是,容易出現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現象。

綜合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儘管稅收專業化管理有多種方式,但每種方式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應該相互結合,科學選用,儘量揚長避短。比如,把分行業與分規模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對大型商業零售訪集團、一般批發市場、小規模零售企業、個體門店分別設立不同的專業管理崗位,可以進一步提高專業化管理水平。

三、積極探索適應本地實際的稅收專業化管理方式

各基層單位稅源結構、人員配置有著明顯差異。因此,推行稅收專業化管理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逐步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稅收管理化管理方式。

從調研情況分析,市區稅源結構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戶數較多,大企業集中,基本集中了全市大型的工商企業;二是行業齊全,每個行業都有幾十戶至上百戶納稅人,每個行業的稅收管理方法、管理重點不盡相同;三是涉稅事務比較繁雜,經常出現整體資產轉讓、債務重組、關聯交易等重大涉稅事項。

農村分局稅源結構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征管戶數相對較少,企業規模普遍較小,除極少數銷售過億元企業外,一般企業銷售都在XX萬元左右,甚至還有一些企業在1000萬元以下,不少納稅人會計核算不健全,有的企業甚至是代理建賬,稅收風險相對較高;二是戶源分散,企業一般分散在各個鄉鎮,有的還在村組之中,點多線長,稅收管理費時費力。

縣城分局稅源結構融合了市區分局和農村分局的一些特點,形成了自己的稅源特色,比如企業規模大小不一,既有不少銷售過億元企業,也有為數眾多的億元以下甚至是千萬元以下的企業。

針對稅源結構不同的特點,應選用不同的稅收管理方式。從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市區可以試行以分行業為主,分規模、分稅種為輔的專業化管理方式;農村分局可以試行分稅種管理、分涉稅事項為主,分規模、分行業為輔的專業化管理方式;縣城的城區分局可以試行以分規模為主,分行業、分稅種為輔的專業化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