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二、存在的問題

**縣在社會救助工作方面雖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時代的發展,人民民眾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思想觀念落後,“等、靠、要”思想嚴重。城鄉低保對象、部分優撫對象對社會救助的期望值過高,認為救助金額過低,對社會救助過分的依賴,“等、靠、要”思想嚴重。部分農民素質較低,對農村低保金有不拿白不拿的思想。主要表現在:(1)沒有兒子,女兒已出嫁,或者雖有兒子,但父子多年分家立戶,兒子不履行瞻養義務,申請享受低保;(2)重病住院,花去了一大筆醫藥費,很容易博得村民代表的同情,而獲得低保。(3)殘疾人、老年人認為自己有殘疾或年歲已大理應享受低保。(4)人為剝離家庭中的殘疾人、老年人等無收入的貧困人口,單獨立戶,騙取低保。

(二)農村居民收入難界定。農村居民除未享受五保待遇、無勞動能力且生活特別困難的鰥寡孤獨對象,家庭主要成員痴呆傻殘、無勞動能力且子女未成年、生活特別困難的家庭以外,其他農民的家庭收入難以準確界定,特別是隱性收入,是困擾農村低保救助,阻礙公平、公正的一個難點。民政部門面對數量龐大的個人申報農村低保,在開調查核實工作時遇到難度極大,可能導致家庭收入難以界定準確。

(三)低保工作機構、人員與經費嚴重不適應工作需要。目前,農村困難居民多,工作難度大,縣鄉兩級幾乎沒有低保工作專職人員,缺乏必要的工作經費。由於民政部門編制人員少,縣鄉兩級都只能靠兼職人員開展農村低保工作,大部分鄉鎮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民政的也只有2個工作人員。隨著各項救助制度日益完善,社會救助工作的重心不斷下移,運行機制不斷規範,鄉鎮一級的工作任務不斷增加,但鄉鎮機構改革以來,鄉鎮從事民政工作的機構掛靠到鄉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工作人員減少,與所承擔的工作量成反比,直接影響到各項救助工作的開展和落實。

三、幾點思考

(一)提高認識,完善救助體系。隨著改革的深入,利益關係的調整,各種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還會不斷出現。完善弱勢群體救助體系,切實解決困難民眾生活中面臨的各種困難,有利於從源頭上解決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關注和救助弱勢群體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要進一步提高對社會救助工作的認識,把加強此項工作作為建設“和諧**”的重要方面來認真抓好抓實。要建立政府領導,民政主管,部門分工負責的救助工作領導體系,將關注和救助困難弱勢群體的工作納入目標考核,增強剛性約束。民政部門是城鄉社會救助的主管部門,承擔管理、綜合、協調的職能。勞動保障、財政、衛生、扶貧、教育、國土資源、農業、司法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要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的扶貧濟困網路。

(二)整合資源,完善救助機制。加大對社會救助工作的財政投入,強化監督,確保地方救助配套資金到位。要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加大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力度,將社會救助所需資金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保證各項社會救助政策的落實。建立社會救助資金的自然增長機制,每年社會救助資金的增長幅度應略高於當地財政收入增長的幅度。要挖掘社會資源,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建立以經常性救助為基礎,臨時配套為補充的社會救助體系。要大力發展慈善事業、福利彩票事業籌集社會救助資金,變單一投入為多元化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