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調研報告格式模板

說到調研報告,就不能不先說調查報告,有許多人把這兩種文體混為一談,在寫作中不加以區分,其實是錯誤的。

調查報告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調查研究後,將所得的材料和結論加以整理而寫成的書面報告。調查報告的使用範圍很廣,制定方針政策,解決各種實際問題,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廣典型經驗,都離不開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反映具有普遍意義或帶有關鍵性問題的情況,內容比較複雜,深度廣度的要求比較高。廣義上說,所有的調查報告都或多或少帶有某種研究性質,都是調研報告。而狹義的調研報告指的是以研究為目的寫出的調查報告,它不包括反映特定情況、介紹工作經驗、揭露特殊問題的專題報告,但它又包含這幾方面的內容。

調查報告與一般的調研報告並不一樣,主要原因在於調查報告與調研報告的側重點不同。調查報告側重調查過程,而調研報告側重於研究與結果,是以調查為前提,以研究為目的,研究始終處於主導的、能動的地位,它是調查與研究的辯證統一,充分反映調查研究的結果。以前的套用寫作只講調查報告,調研報告成為套用寫作的專門體裁和熱門話題,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進入21世紀,我國各項事業突飛猛進,不僅黨政機關需要大量的調研報告,企業集團為了適應激烈競爭的形勢,也需要更多的調研報告,因此,調研報告在套用寫作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調研報告的寫作要抓好三個主要環節:調查、研究、報告。這三個環節中,調查是基礎,研究是關鍵,調研報告的寫作是把調查獲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觀點,通過布局安排、語言調遣組織成文章。這裡,調查與研究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它們之間不僅相互作用,相輔相成,而且相互貫通。調查的目的,在於掌握大量、真實、全面的客觀事實和具體數據,對基本情況有一個系統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對已經獲取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報告則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用書面形式說明結果。

因此,可以說“調查”是“研究”的事實基礎,“研究”是“報告”的理論依據,“報告”是調查、研究的具體體現。

一、調研報告的特點

1.調研報告——目的明確

調研報告不同於調查報告,是因為發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災情)才去作調查,然後寫出報告。調研報告的寫作者必須自覺以研究為目的,根據社會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調研計畫,即將被動的適應變為有計畫的、積極主動的寫作實踐,從明確的追求出發,經常深入到社會第一線,不斷了解新情況、新問題,有意識地探索和研究,寫出有價值的調研報告。

2.調研報告——注重事實

調研報告講求事實。它通過調查得來的事實材料說明問題,用事實材料闡明觀點,揭示出規律性的東西,引出符合客觀實際的結論。調研報告的基礎是客觀事實,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須建立在事實基礎之上,確鑿的事實是調研報告的價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觀事實,用事實說話,是調研報告的最大特點。寫入調研報告的材料都必須真實無誤,調研報告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事件經過、背景介紹、資料引用等等都要求準確真實。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據,不能聽信道聽途說。只有用事實說話,才能提供解決問題的經驗和方法,研究的結論才能有說服力。如果調研報告失去了真實性,也就失去了它賴以存在的科學價值和套用價值。

3.調研報告——論理性

調研報告的主要內容是事實,主要的表現方法是敘述。但調研報告的目的是從這些事實中概括出觀點,而觀點是調研報告的靈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寫好調研報告,還需要把調研的東西加以分析綜合,進而提煉出觀點。對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確思想指導下,用科學方法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過程,從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質的東西,把握事物內在的規律,運用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併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實,又要說明觀點。這就需要在對事實敘述的基礎上進行恰當的議論,表達出論文的主題思想。議論是“畫龍點睛”之筆。調研報告緊緊圍繞事實進行議論,要求敘大於議,有敘有議,敘議結合。如果議大於敘,就成議論文了。所以要防止只敘不議,觀點不鮮明;也要防止空發議論,敘議脫節。夾敘夾議,是調研報告寫作的主要特色。

4.調研報告——語言簡潔

調研報告的語言簡潔明快,這種文體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議論的,不要求細膩的描述,只要有簡明樸素的語言報告客觀情況。但由於調研報告也涉及可讀性問題,所以,語言有時可以生動活潑,適當採用民眾性的生動而形象的語言。同時注意使用一些淺顯生動的比喻,增強說理的形象性和生動性。但前提必須是為說明問題服務。

一、調研報告的前提——調查研究

要想寫出具有科學性、指導性的調研報告,必須進行深人細緻的社會調查。而正確的指導思想、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科學的調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認真學習,不斷提高政策理論水平。其次要努力深入到基層,扎紮實實地把社會調查工作做好。再次就是要講究科學的方法,提高調查研究的水平。

科學的調查研究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調查研究的具體操作方法要科學。僅靠過去傳統手工方式進行調查已顯然不夠了,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學研究方法逐漸滲透到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中來,形成了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現代化的三大特徵:數學方法在社會研究中的套用;自然科學研究方法對於社會科學研究的滲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綜合運用。這就為調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我們除了要了解並掌握有關普遍調查、典型調查、個案調查、抽樣調查以及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訪問調查法、觀察調查法等各種具體的調查方法以外,還必須注重對調查對象加強正確引導,確保其講真話、講實話。在實地考察時,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確保調查的科學性。 二是調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學。(注釋:參見1983年1月5日《人民日報》有關專文,提出了政策調查的“十個要點”。)

二、調研報告的材料整理

對調研報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個步驟:

l.檢查鑑別。首先檢查調研報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鑑別事實材料的真實性,數據的準確性,保證材料的真實可靠,確實反映客觀實際。

2.製作圖表、數表。以其直觀形象信息量大,幫助讀者理解調研報告內容。

3.分類分組。調研報告材料分類的標準,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質分為記錄資料、文獻資料、問卷資料、統計調查資料等。可根據研究的目的按年齡、性別分類,或按職業分類等。也可分為背景材料,統計材料,典型(人或事例)材料等。

對調研報告材料的分析,應該說是調查研究中的一個十分關鍵的步驟,是能否將調研報告材料化為研究成果的關鍵所在。所謂調研報告材料分析,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審查、剖析調查材料中包含的被研究對象的狀況、特點、社會背景、基本結構、本質屬性與成因、組成因素與相互關係,以及運動機制和結論的過程。對調研報告的調查材料進行分析研究,最基本的類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應該用辯證的觀點對待事物,對質和量兩個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一)調研報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調研報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據事論理,用思辯的方式,依靠個人經驗判斷能力和直觀材料,確定社會現象或事物發展變化的性質和趨向.以劃清事物性質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學方法,即揭示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的方法。除此之外,還可採用系統方法、邏輯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調研報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運用唯物辯證法對立統一的原理,具體分析事物內部矛盾及其運動狀況,從而認識客觀事物的方法。其具體作法分三個步驟:

①從調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問題。因為問題即是應該消除或縮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對事物存在的矛盾進行分類,看它們是屬於:歷史遺留——現實產生;客觀存在——主觀思想;自然條件——人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節;眼前——長遠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對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與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鬥爭、轉化的條件,從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調研報告材料分析——比較分析法

做調研報告常用的比較方法有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常用的分類方法為:先進行比較,弄清事物的異同,根據共同點將事物歸集為一大類,然後再根據差異將大類劃分為幾個小類,依此類推,事物就被區分為具有一定從屬關係的,不同層次的大小類別,明確地反映出客觀事物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3.調研報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從調研報告材料中尋找出對事物產生、發展、運動起作用的要素,通過系統分析和科學的歸納,探尋到對事物變化起著關鍵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決定事物變化的原因,從而了解事物的本質及其運動規律的方法。運用因素分析法,首先應進行總體分析。

第一步是把蘊藏在現象之中的各個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來,並在初步分析的基礎上,將它們按一定的標準組成一個有機的多層面的網路結構。影響事物變化有種種因素,歸納起來可以劃分為外因(客觀因素)和內因(主觀因素)兩大因素系列,在這一層面下,又可以從不同角度將因素分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積極因素、消極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間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歷史因素、現實因素;起始因素、終極因素;潛在因素、誘發因素;階級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或工作單位因素)、家庭因素、個人因素等。各個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織,錯綜複雜,顯現出一種網路狀態。

第二步就是通過對這一網路的分析,從總體上考察研究對象,分析出現某一社會現象的綜合原因。這就要求實事求是地把握諸因素的內部聯繫,把握其特徵和轉化規律,對事物的總體進行多維的、系統的,內因與外因,客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辯證的分析。其次是進行關係分析。即對因素與因素之間的各種關係進行分析。要著重分析因素之間的因果關係、功能關係、轉化關係、共因關係。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變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諸多腐敗現象的產生,其共因是私慾惡性膨脹,再進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權力作祟.從而找到問題的關鍵,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再次是進行因素樹分析。即以某一種關鍵性的因素系列為主要分析目標,予以系統的多層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間的聯繫繪出因素樹圖,即:

4.調研報告(社會實踐調研報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樹圖

這樣逐層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礎的原始性要點,即具體行為表現。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還有分析綜合法、歸納演繹法、科學抽象法、社區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區人口集體與特定生活環境、社會條件之間的相互關係,探討社區的社會構成、社會功能、價值觀念、日常生活及發展變化的方法)、歷史研究法等多種方法。

(二)調研報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調研報告的定量分析是對社會現象或事物的規模、範圍、程度、速度等方面數量關係的情況和變化,進行變數計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數量特徵的方法。簡言之,就是從事物數量方面入手進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調查研究中進行定量分析已越來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已成為大勢所趨,也是調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標誌。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1.調研報告材料分析——統計分析法

即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對調研報告所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綜合處理,分析現象在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數量關係,以揭示事物的性質、特點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和方法。統計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統計推論兩個部分。

①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數據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規律以及現象之間的關係.並用統計量對這些資料進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編制次數分布表.繪製次數分布曲線,測繪現象的集中趨勢的離散趨勢以及現象之間的相關關係等。例如:我們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來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根據調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戶居民年收人劃分為六個等級:2萬元以上,17000~XX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後計算每一個等級中有多少戶居民,這就是事件次數分布統計。計算各等級居民在全體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統計。計算全體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對這個數列的集中趨勢的統計。計算全體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錢,就是離散趨勢的統計。

②統計推論,則是指在隨機抽樣調查的基礎上,根據樣本資料對全體進行推論。它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區間估計,統計假設檢驗。

2.調研報告材料分析——社會測量法

調研報告的社會測量法即通過測量和評定某一社會群體或團體中社會關係或社會意向的一種方法。社會測量法分社會關係測量和社會意向測量兩種具體方法。社會關係測量法較為常用,是指將所研究的某一社會團體內部成員相互吸引或排斥的關係狀態數量化,從而分析其人際關係的一種方法。運用此法可分五個步驟。

其一,確定選擇標準,有六種類型:①工作標準,以測量工作團體內部的關係;②娛樂標準,以測量娛樂群體內部的關係;③社交標準,以測量社交群體內部的關係;④生活標準,以測量生活團體內部的關係;⑤學習標準.以測量學習團體內部的關係;⑥服從標準,以測量被領導與領導之間的關係。

其二,選擇指示項。一個標準,可以擬出多個指示項。如服從標準可擬出:你認為本單位誰當領導最合適?誰威信最高?你最不服誰的領導?等等。

其三,製作測試答卷。給出選擇標準;限定選擇數目;交代測試目的、選擇範圍(團體之內),說明對測量結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試卷。當面填寫,當場收回。

其五,對試卷進行整理分析。

對調研報告材料的選擇,要注意:

1.運用典型材料說明觀點。典型材料是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顯示著事物和現象的某些本質特徵,有著以一當十的力量。

2.運用綜合材料說明觀點。將一組有可比性的材料進行對比(今昔、成敗、好壞、新舊、內外、先進與落後、正確與錯誤等),能使觀點更加鮮明突出,增加說服力。

3.用精確的統計數據說明觀點。統計數據具有很強的概括力和表現力,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增強調研報告的科學性、準確性和說服力。

三、調研報告格式

1.調研報告的標題

調研報告要用能揭示內容中心的標題,具體寫法有以下幾種:

(1)調研報告標題——公文式標題。這類調研報告標題多數由事由和文種構成,平實沉穩,如《關於知識分子經濟生活狀況的調研報告》;也有一些由調研對象和“調查”二字組成,如《知識分子情況的調查》。

(2)調研報告標題——一般文章式標題。這類調研報告標題直接揭示調研報告的中心,十分簡潔,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調研報告標題——提問式標題,如《“人情債”何時了》。這是典型調研報告常用的標題寫法,特點是具有吸引力。

(4)調研報告標題——正副題結合式標題,這是用得比較普遍的一種調研報告標題。特別是典型經驗的調研報告和新事物的調研報告 的寫法。正題揭示調研報告的思想意義,副題表明調研報告的事項和範圍,如《深化廠務公開機制 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關於武漢分局江岸車輛段深化廠務公開制度的調查》。

2.調研報告的正文。

調研報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體和結尾三部分。

(1)調研報告——前言

調研報告的前言簡要地敘述為什麼對這個問題(工作、事件、人物)進行調查;調查的時間、地點、對象、範圍、經過及採用的方法;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歷史背景以及調查後的結論等。這些方面的側重點由寫作者根據調研目的來確定,不必面面俱到。

調研報告開頭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讀者注意,有的採用設問手法,有的開門見山,有的承上啟下,有的畫龍點睛,沒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緊扣主旨,為主體部分做展開準備。文字要簡練,概括性要強。

(2)調研報告——主體

這是調研報告的主幹和核心,是引語的引申,是結論的依據。這部分主要寫明事實的真相、收穫、經驗和教訓,即介紹調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的。主體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問題、具體做法、困難障礙等,內容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調研報告的層次,安排好結構,有步驟、有次序地表現主題。

調研報告中關於事實的敘述和議論主要都寫在這部分里,是充分表現主題的重要部分。一般來說,調研報告主體的結構大約有三種形式:

橫式結構。即把調查的內容,加以綜合分析,緊緊圍繞主旨,按照不同的類別分別歸納成幾個問題來寫,每個問題可加上小標題。而且每個問題里往往還有著若干個小問題。典型經驗性質調研報告的格式,一般多採用這樣的結構。這種調研報告形式觀點鮮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縱式結構。有兩種形式,一是按調查事件的起因,發展和先後次序進行敘述和議論。一般情況調研報告和揭露問題的調研報告的寫法多使用這種結構方式,有助於讀者對事物發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績、原因、結論層層遞進的方式安排結構。一般綜合性質的調研報告多採用這種形式;

綜合式結構。這種調研報告形式兼有縱式和橫式兩種特點,互相穿插配合,組織安排材料。採用這種調研報告寫法,一般是在敘述和議論發展過程時用縱式結構,而寫收穫、認識和經驗教訓時採用橫式結構。

調研報告的主體部分不論採取什麼結構方式,都應該做到先後有序,主次分明,詳略得當,聯繫緊密,層層深入,為更好地表達主題服務。

(3)調研報告——結尾

結尾是調研報告分析問題、得出結論、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不同的調研報告,結尾寫法各不相同,一般來說,調研報告的結尾有以下五種:對調研報告歸納說明,總結主要觀點,深化主題,以提高人們的認識;對事物發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啟發人們進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議,供領導參考;寫出尚存在的問題或不足,說明有待今後研究解決;補充交代正文沒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視的情況或問題。

總之,調研報告結尾要簡潔有力,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沒有必要也可以不寫。

寫調研報告時,要注意克服四種問題:

一是觀點與材料脫節;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說明觀點;三是堆砌材料,沒有從材料中概括出觀點,缺乏分析與研究;四是表述不當。寫作調研報告,應儘量避免枯燥無味的語言,力爭寫得通俗、樸實、生動。

附一:調研報告的樣本

附二:畢業論文格式

附屬檔案一:

四川理縣調研報告

由『凱瑟克基金』出資支持的『川越5.12』專業團隊能力建設研究培訓項目自啟動以來,得到了香港理工大學、民政部社會工作研究中心有關方面的大力支持。基於XX年5月底民政部赴災區社會工作專家服務隊提出的災區需求評估調研報告,XX年8月15日至21日,民政部社會工作研究中心派馬福雲、成彥2位同志前往四川理縣,對當地鄉鎮幹部和村級幹部進行培訓需求調查,以進一步完善該培訓項目的課程設定,有針對性地開發培訓材料,保證基層幹部能力的提升。現對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理縣概況

理縣位於四川省中部,阿壩州東南部,屬典型的高山峽谷地形,是川西北交通要塞和商貿集散市場之 一,總面積4318平方公里,總人口不到5萬人,居民以藏、羌、回、漢等民族為主。全縣轄4鎮9鄉,包括雜谷腦鎮、米亞羅鎮、古爾溝鎮、薛城鎮、夾壁鄉、朴頭鄉、甘堡鄉、蒲溪鄉、上孟鄉、下孟鄉、木卡鄉、通化鄉、桃坪鄉。全縣經濟以水電、蔬菜、藥材及旅遊為主。

地震災害後,在湖南省的援建下,理縣災後重建工作如火如荼。重點工程建設如學校、醫院、農村飲水灌溉工程等建設項目基本完成,農房重建及加固工作接近完成,鄉村道路、村組道路、戶間道路硬化工程,鄉村風貌改造,三湘大道建設等項目建設在緊張有序地推進,力爭兩年內基本完成原定三年建設目標。

二、調研目的與對象:

本次調研目的是通過對基層幹部的調研訪談,了解他們的實際工作現狀,了解他們對能力培訓的期望,以確定能力建設的具體目標、培訓方式、課程內容,並徵詢其對培訓時間、地點的意見建議。

『基層幹部』是能力建設培訓的對象,經過與理縣縣委組織部協調,本次調研主要選取了理縣13個鄉鎮中的7個鄉鎮:古爾溝鎮、朴頭鄉、雜古腦鎮、甘堡鄉、薛城鎮、通化鄉、桃坪鄉,有9名鄉鎮幹部和4名村居幹部進行了培訓需求訪談,其中9名鄉鎮級幹部均為男性,年齡在28-45歲之間,均為大學專科以上文化,其中1人為碩士研究生;4名村居幹部也均為男性,年齡在30-45歲之間,均為高中以上學歷。

三、調研主要結果

1、災後主要工作

地震災害後,鄉鎮及村居幹部的主要工作內容分為三階段,首先是搶險工作,包括轉移安置村民、救援受傷災民、從倒房中挖掘物資等;其次是救災工作,包括受災情況統計、救災物資發放、組織搭建過渡房、兌現死亡傷殘補助、配合醫療隊實施救援等;第三是災後重建工作,包括農房重建及加固以及配合湖南援建隊所進行的學校建設、醫院建設、三湘大道建設、農村飲水灌溉工程、道路硬化、鄉村風貌改造、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扶貧工作等。

2、工作中的問題

基層幹部在災後重建中面臨很多問題和困難,這主要包括:

(1)工作壓力過大。調研中被訪幹部普遍表示目前面臨極大的工作壓力。理縣經濟社會發展本來存在很多欠缺,災後重建有大量繁雜而具體工作要做,但是鄉鎮級政府工作人員少、工作能力不強,人力資源嚴重匱乏。原定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內要完成使得鄉鎮工作任務倍增,面對各個部門的工作任務和要求,鄉鎮基層幹部疲於奔命,再加上理縣屬於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高山地帶生存環境差,河谷地帶耕地短缺等條件的影響,鄉鎮幹部感到極大的工作壓力。

(2)身心壓力大。繁重的工作任務給基層幹部帶來了深重的身心壓力。我們走訪6個鄉鎮政府的辦公樓建設都滯後於當地農房、學校和醫院建設,幹部工作、辦公環境較差,基本沒有體育健身設施。鄉鎮工作人員長時間置身於重建第一線,吃住在辦公室,難得回家得到家庭的溫暖,特別是大部分幹部自家也是受災戶,自家住房的重建他們卻無暇顧及,有的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地震救災以來,基層幹部都沒有休過節假日,每天逾時工作,高負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強度、低質的生活質量,加之對家人的愧疚使得他們面臨極大的身心壓力。一些基層幹部在工作中表現出的焦慮、愧疚、孤獨、失落、抑鬱等不良情緒,需要及時進行干預。

(3)工作中的具體問題及困惑:在調研中,被訪者具體講述了他們工作中容易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這主要集中在:民眾對幹部排斥不理解及其在民眾中信譽度過低問題,重建過程中的征地補償、拆遷問題,政策執行過程中百姓認可難、配合難問題,產業結構調整的管理、技術問題,幹部身心調適問題,基層幹部法律法規及專業能力缺乏問題等方面。

3、教育培訓需求

儘管重建過程基層幹部面臨極大壓力,但是他們還是對未來充滿信心,根據近來工作規劃。他們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培訓支持,這主要包括:

(1)基層管理的政策法規培訓;

(2)社區(地區)發展理論、模式及方法培訓;

(3)基層管理服務工作的技能技巧培訓;

(4)自我緩解壓力、疏導心理技能培訓;

(5)與發達地區基層幹部之間的交流學習;

(6)基層幹部通用能力和素質培訓;

(7)特定人員培訓:例如民政、低保、婦女、計生,以及服務於西部鄉村的大學生等;

(8)特定技能培訓:例如解決衝突、民事調解、財務管理、村莊規劃等。

四、具體培訓建議

1、培訓時間建議

鑒於理縣當前重建工作任務繁重,考慮到工作進度安排,建議將培訓時間放在10月底或11月進行,每期10天左右。

2、培訓地點建議

為保證受訓人員按時、集中、全面得到高質量的培訓,調研小組建議將培訓地點放在理縣以外,九寨溝、成都是可以優先考慮的省內地點。

3、培訓對象建議

根據培訓方案設計以及調研情況,建議將培訓對象定位於縣鄉基層幹部、村居幹部兩個不同層次的培訓對象,建議對兩個不同層次的對象分別進行培訓。

4、培訓方式

鑒於災區幹部目前的身體狀況以及身心壓力,建議培訓與休閒相結合,在課程安排上給學員一些休息時間,在課餘安排一些健身娛樂休閒活動,以利於緩解壓力,恢復身心健康。

5、培訓課程

根據調研結果,幹部能力建設培訓課程應該包括如下主題:基層法律法規、社區發展與資源開發、基層政府轉型(由管理到服務)、心理疏導、政府/民間團體/志願者的協作、群體需求與服務等。

對於縣鄉幹部增加社會工作服務、危機事件干預、人力與資源管理等;對於村居幹部增加社會工作服務技能、生計重建、文化保護傳承等。

民政部社會工作研究中心

XX年9月2日

附二:

畢業論文的裝訂順序及格式

一、一份完整的畢業論文應該包括:

(1)封面(2)襯頁(3)摘要(4)關鍵字(5)目錄(提綱)(6)正文(7)參考文獻目錄(8)致謝(9)附錄

二、送審論文裝訂順序為:封面、扉頁、論文(順序為:標題、內容摘要、關鍵字、正文、注釋、參考文獻,有的可加目錄)、畢業論文教師指導記錄表(見附屬檔案2)、畢業論文寫作過程考核表(見附屬檔案3)、畢業論文答辯與評審表(見附屬檔案6)、封底。其中,畢業論文答辯情況記錄表可另頁,也可利用封底上的表格。

具體如下: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

(小初華文行楷)

畢業論文(50號華文行楷)

題 目:關於****生活狀況的調研報告(黑體2號)

姓 名:  張三 (小三、楷體,下同)

學 號:x x x x x x x x x x

專 業: 社會工作(民政管理)

入 學 時 間: XX年秋

指導教師及職稱: 李四 副教授

所 在 學 院: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

XX年 5月 12 日(小三,黑體)

寫 作 提 綱 (3號黑體)

一、社會保障中政府機制與市場機制的內涵及特徵…………………1

二、雙重失靈——社會保障中政府機制與市場機制適度選擇的理論據…………………………………………………………………………3

(一)一國社會經濟不同發展階段層面上的適度選擇………………3

(二)社會保障產品體系不同構成項目層面上的適度選擇…………8

(三)社會保障具體保障項目不同環節層面上的適度選擇…………9

三、對改革和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議…………………11

四、結束語……………………………………………………………16

參考文獻…………………………………………………………………17

(4號宋體)

關於****生活狀況的調研報告(2號宋體,加粗)

政府機制與市場機制是現代社會保障制度運行中的兩個基本機制。自現代社會保障制度誕生以來,在不同國家和一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社會保障制度模式存在著諸多差異,這些差異歸根結底是由於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管理、運營過程中政府機制與市場機制之間的不同組合方式和選擇機製造成的。正因如此,……(四號宋體)(單倍行距)

一、社會保障中政府機制與市場機制的內涵及特徵(三號宋體、加粗)

社會保障是國家或社會依據一國憲法和法律,以政府作為責任主體,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和作用機制,為本國國民在特殊情況下提供經濟福利的國民生活保障和社會穩定系統。它向公民提供各種形式的補貼、津貼,用於補償公民由於退休、失業、傷殘、疾病和生育等原因造成的收入損失。(四號宋體)(單倍行距)

二、雙重失靈——社會保障中政府機制與市場機制適度選擇的理論依據(三號宋體、加粗)

市場機制存在著“市場失靈”,決定了政府機制必然參與社會保障之中;政府機制存在著“政府失靈”,決定了社會保障中必然需要市場機制的回歸,社會保障中“雙重失靈”的存在,決定了政府機制與市場機制之間不是一種非此即彼的單向選擇關係,需要建立一種揚兩者之長(四號宋體)(單倍行距)

(一)一國社會經濟不同發展階段層面上的適度選擇(小三號宋體、加粗)

……(四號宋體)

(二)社會保障產品體系不同構成項目層面上的適度選擇(小三號宋體、加粗)

……(四號宋體)

(三)社會保障具體保障項目不同環節層面上的適度選擇(小三號宋體、加粗)

……(四號宋體)

三、對改革和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議(三號宋體、加粗)

……(四號宋體)

四、結束語(三號宋體、加粗)

……(四號宋體)

參考文獻:(四號宋體、加粗)

1、鄭功成.社會保障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XX.

2、劉燕生.社會保障的起源、發展和道路選擇[m].北京:法律出版社,XX.

3、寇鐵軍,崔惠玉.社會保障產品屬性探析[j].財經問題研究,XX,(11).

4、[ 美]約瑟夫•斯蒂格里茨.政府經濟學[m].北京:春秋出版社,1998.

5、周慶國.試論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與效率[j].中國行政管理,XX,(10)

6、 ……

(小4宋體)(固定值25磅)

致謝辭:即對寫作論文提供幫助的老師及專家表示感謝。(四號宋體、加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