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三)部門配合,建立長效機制。加強部門協調配合,構築救助工作新平台,著力解決困難民眾住房、醫療、教育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進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低保家庭中因大病、重殘、年老等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員給予重點救助,實行應保盡保。進一步做好分類施保工作,建立貧困預警機制,提高低保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健全災害應急救助體系,確保在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後,災民的吃、穿、住、飲用水、醫療等救助能夠就近、及時到位。進一步鞏固、完善和提高農村低保,對喪失勞動能力的特困人口實行社會救濟;對因病、因殘、因災導致家庭喪失主要勞動力而難以維持日常基本生活的農村家庭,實施定期定量的常年救助;對有勞動能力,但因病、因殘、因災、因自然條件差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難的農村家庭,實施臨時救濟。完善城鄉醫療救助,積極實施就業、法律援助,完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

(四)扶貧撫智,變“輸血”為“造血”。在社會救助方面要發動社會力量,發展、扶持和興建多種所有制形式的社會救助機構,為弱勢群體的救助提供有效保障。完善經常性社會捐助服務網路,充分發揮公益慈善組織的作用,積極探索新的社會捐助方式,發展慈善事業。要以社區為依託,積極推進救助工作社會化發展進程,通過整活社區資源,扶持家政服務等壯大基層服務機構,拓展救助服務功能,擴大救助服務項目。要有組織、有計畫地培訓社會救助工作志願者,不斷提高社會救助工作的質量和水平。要完善救助對象在生產和經營中的優惠扶持政策,對有條件的救助對象要從文化教育、勞動技能、生產發展、經營服務等方面進行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扶持,不斷提高他們的自身造血功能,增強自我解困能力,使他們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從根本上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