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問題調研報告

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國際產業轉移加快推進。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國際產業轉移和資本流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進一步加快沿海地區產業升級是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戰略需要。XX年初xx在安徽視察工作時指出:“安徽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積極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主動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不斷加強同兄弟省份的橫向經濟聯繫和協作”。在此巨觀背景下,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構想,並獲得國務院批准同意,這是我省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的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

**是皖江城市帶的重要城市之一,現在正處在加速追趕、奮力崛起的關鍵時期,建設產業轉移示範區是我市在產業發展、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完善、綜合實力提升等方面迎來的空前、重大機遇。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充分認識和發揮自身優勢,努力挖掘潛在的發展動能,認真剖析制約發展的現實因素,正確對待面臨的挑戰,並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加快示範區建設,使**經濟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一、**建設示範區的戰略意義

1、**在皖江城市帶的地位

**市總面積1.5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9.5%,占沿江城市帶23.5%;人口610萬,占全省9.1%,占沿江城市帶25.7%;XX年國內生產總值704.72億元,占全省7.9%,占沿江城市帶21.5%。《安徽省沿江城市群“xxx”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一軸雙核三帶”發展戰略中,**又是安徽臨江產業發展軸上的兩大產業集聚核之一。**應該成為皖江城市帶發展的中堅力量,在皖江城市帶發展及承接產業轉移中是必須有所作為,也能夠大有作為。

2、戰略意義

國家設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意義和作用在於:有利於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形成產業聯動的發展格局;有利於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不斷縮小與東部地區的發展差距;有利於完善產業轉移體制機制,為國家制定促進產業轉移政策提供依據;有利於探索承接產業轉移科學途徑,為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示範。

**地處皖、鄂、贛三個中部省份交界,地理位置獨特,可以發揮更大範圍的承接產業轉移示範效應;**市是皖江城市帶人口最多,土地面積最大的行政區域,壯大**經濟,打造皖江城市帶新的增長極,不僅是有效改變皖江城市帶產業發展東強西弱、南強北弱現狀,整體推動皖江城市帶加速發展最為現實的措施。也是有效激發**市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更好地落實統籌城鄉發展的重任的重大舉措。

建設示範區不僅有利於**爭取更多政策支持,為加快崛起提供政策保障;還能夠通過承接產業轉移,進一步加速產業集聚,完善產業鏈條,拓展產業空間,壯大優勢產業,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更有利於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提升區域的綜合競爭力。

二、**建設示範區的優勢

區位條件比較獨特,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市東臨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西接武漢等中西部重要城市,是溝通皖、鄂、贛三省並連線上海、武漢兩大經濟區的樞紐。隨著近年來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的公路、鐵路、水運、空運、管道等快速、立體交通運輸網路體系初步形成,南京至**城際鐵路的開工建設,更成為連線長三角快速通道。

資源稟賦條件較好,生態環境優良。**地域廣闊,資源較為豐富,尤其是境內沿江灘涂、丘陵等可供產業發展的空間承載能力強;**文化底蘊深厚,人力資源充足,勞動力素質較高,且用工成本較低;**地貌類型多樣,江湖廣布,森林覆蓋率高,環境容量較大。

岸線優勢突出,開發潛力較大。**市擁有247公里長江岸線,條件優越、適於大規模開發利用的一二級岸線73.3km,其中尚未開發的岸線所占比重達60%以上。**港是安徽省長江北岸唯一的深水良港和國家一類水運口岸,港口腹地資源豐富。優良的岸線和港口條件為發展大運量、大耗水的重化工業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