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農民工培訓問題調研報告

1.轉變觀念,高度重視,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農民工培訓工作意義重大,關乎社會的穩定,社會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各級工會不但要充分重視,而且要轉變過去工會搞職業培訓的觀念和模式。農民工的培訓不是把物質條件創造好了“等”其主動來參加培訓,而是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和“請”農民工來參加培訓,要教育和吸引農民工認識到接受培訓的好處,激發其參加各種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熱情。真正實現“讓農民工滿意,讓用人單位滿意,讓政府滿意”的目標。同時,要積極協調和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逐步建立培訓結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持證上崗和就業準入制度,在強化職業資格證書作為勞動力市場“通行證”的就業準入制度的管理方面儘快出台政策。

2.突出重點,注重實效,隨機應變,因人施教。

(1)辦學形式要多樣化。對農民工的培訓應當根據農民工的工作特點採用集中授課和現場指導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可以把課堂開在工地、車間。在開課時間上可採取脫產和業餘相結合,節假日、休息日、八小時之外,只要有需要就開班開課。學制上也可以採取系統培訓和一技一能的短訓或超短訓班結合的形式,使培訓的成果一點一點積累。在教學手段上傳統的教學和現代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多媒體技術,製作教學光碟,使農民工在業餘時間自學。

(2)辦學對象要層次化。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和層次進行“因人施教”。對於知識文化水平稍高的農民工可以進行一些難度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術工種和經營管理方面的系統培訓。對於知識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數農民工,可以進行一些有一定技術難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術工種和規範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統培訓,使農民工由純體力型向體力技能型轉變。對於少數知識文化水平偏低,沒有穩定收入的農民工可以進行一些難度不大、要求較低、容易操作的技術工種培訓。當前培訓的重點是家政服務、餐飲、酒店、保健、建築、家裝、製造等行業的職業技能培訓。

(3)辦學方法要多元化。一是和政府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合作,舉辦針對行業特點的專業技能培訓;二是與農民工市場合作,把培訓和向用人單位的農民工推薦結合起來;三是和農民工集中的企業合作,送教師、教材到企業。企業參與培訓是提高農民工素質的一條重要渠道。應當逐步建立起“定單培訓,企業參與”的機制,走先培訓後輸出,以培訓促輸出、定向培訓、定向輸出的路子。

(4)辦學內容要實用化。在教學培訓過程中,要既不拘泥於教材,也不脫離教材,始終本著突出重點、注重實效;隨機應變、因人施教;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尊重對象、適應環境;故事案例、提問解疑。擺脫程式化的課堂教學方式,使農民工的培訓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3.探索實踐,搞好結合,調動積極,實現雙贏。

(1)培訓和考證結合。根據一些行業農民工分散性、流動性、季節性,工作時間長、不固定的特點,採取課上授課和課下自學結合,長訓和短訓結合的辦法,分階段教學,累計學時,逐步推行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方便有一定文化基礎和能力的農民工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並允許培訓學校通過考核將農民工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認定為學分,學校可以將這類學分折算成接受本校學習的學歷學分,凡是參加培訓的農民工只要累計達到所需學時,或完成各個階段的教學要求(通過階段的考試)即可頒發證書。同時,為激勵農民工學習知識,學習技能的積極性,工會或聯合有關部門定期組織舉辦農民工技能大賽,通過技能大賽對農民工進行技能等級考核認定,並頒發證書。只有這樣,培訓才有吸引力,培訓後的農民工在就業中才具有競爭力,才能體現培訓主體、培訓對象和用人單位的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