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水務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鎮位於蘆溪縣東部,人口4萬,轄12個村(場),1個居委會。全鎮農田面積22181畝,有小(二)型以上水庫10座,其中小(一)型2座,小(二)型8座,300畝以上灌區、堤壩86處,乾渠道總長124980米,支渠道總長約40公里。機泵站21個,有大小山塘584座。

二、XX年以來我鎮的水務工作情況

XX年以來,我鎮的水務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和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和鎮人大主席團和全體代表的監督支持下,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改善我鎮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禦自然災害能力為已任,求真務實,紮實工作,全鎮水務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連續三年獲縣水務工作先進單位。

(一)整合各類資金,改善水利基礎建設,提高抗禦自然災害能力。

1、病險水庫除險:

近幾年來,鎮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改造完善水利基礎建設。1、XX年以來,投入400多萬元完成了東風、七棚、株木、乃塘、龍塘、石塘等六座小(二)型以上水庫的除險加固工作,

2、小農水項目建設:

XX年投入50餘萬元對京竹大塘、豬婆塘、橫嶺水庫進行了維修改造,投入12.5萬元完成了三八水庫除險加固立項報告。投入6.7萬餘元修復連陂壩,投入11萬元維修連陂渠道,投入8.9餘萬元對東風渠道等大型灌區進行清淤。

3、農村安全飲水工程:

XX年至XX年,先後投入67餘萬元,解決了何家圳、隴田、烏石、河下等村2400餘人飲水困難問題。

4、積極引導成立各類用水協會組織,並充分發揮其作用,全鎮共成立用水協會33個,通過他們自我管理、民主管理、自負盈虧。各協會通過一事一議和山塘的租金,近三年來累計投入300餘萬元,義務投工投勞3000餘人次,維修改造山塘87座,水圳、水渠18000餘米,進一步完善了農田水利基礎建設。

(二)認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每年年初都及時調整成立防汛抗旱領導小組,並制定防汛抗旱預案,落實人員和物資,以平穩渡過汛期和旱期。 XX年4月份特大汛期平穩渡過,XX年50年不遇的乾旱,鎮村兩級投入抗旱資金300多萬元,購買了大量水泵、抽水機等抗旱設施,實現大旱之年不減產,組織了4000餘人投入抗凍救災, 使重點水利設施儘可能不受損,對受災的水利設施儘快組織災後重建,並未影響春耕生產。

(三)嚴格水政執法

以水行政執法、行政許可為重點,全面實施行政許可制度,加大河道巡查力度,積極配合上級水行政執法部門查處。水事違法違章行為,XX年以來查處非法開採和盜採砂石等違法違章民眾舉報、信訪12件次。

(四)提高全民節水保水意識

抓住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3月22日??3月28日的“中國水周”及5月9日??5月15日的“城市節水”該契機通過橫幅、標語、口號、牆報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幾年來發放宣傳資料上萬份。

三、水利現狀和問題

我鎮是一個農業大鎮,渠道多,山塘水庫多,堤壩泵站也多,用水時間較其他鄉鎮多,除水稻還有蔬菜、冬季作物,一年運行時間不少於9個月。

1、灌溉渠道損毀、淤積嚴重。全鎮總長124980米的排灌渠道,因自然淤塞和人為損毀的有65000餘米公里,約占全鎮排灌乾渠總長度的50%。目前損毀淤積的情況是:我鎮四大主幹渠,除五一圳90%能順利放水外,其餘東風渠道、連陂渠道、座陂渠道和其它乾渠、分乾渠、支渠都是嚴重損壞和淤積。每年都得花幾十萬元清淤和維修方能暢通,涉及全鎮灌溉面積80%以上。另外,田間灌溉渠道毀壞淤積的情況也非常嚴重,普遍存在斷面不規則,雜草叢生,渠底淤積,人為損壞等情況,灌排水十分困難,有的根本灌不進去,排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