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調研報告:健全垂管部門反腐倡廉體系之我見

垂管部門通常是由中央政府或省級政府的有關部門對省、市、縣、鄉鎮的對口部門,在人事方面按職級許可權進行任用,在財物保障方面實行供給,從而保證了職能履行的強化和法律法規的正確實施。就反腐倡廉工作而言,垂管部門具有一定優勢:由於受上級主管和地方黨委政府的雙重領導,領導力量的縱橫整合,加大了部門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力度,發生腐敗案件的比率較其他部門相對較低,幹部職工廉潔自律的意識相對較高;由於垂管部門專業性較強,貫徹實施有關法律法規的手段較硬,履行職能的力度較大,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擾相對較少,在反腐倡廉方面重抓了見事早,抓緊了見效快,抓實了效果好;由於垂管部門履行的職能,一般都事關國計民生,與企業、單位和基層接觸較多,因此比較注重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以制度管人管財管物管事,且大都建立了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媒體監督的多維監督機制,進行日常督導、定期檢查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評估機制,接受投訴舉報、適時走訪徵詢和及時調查處理的工作機制。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防體系正在形成並不斷完善。當前,垂管部門在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監督體系的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垂管條線較長,容易出現監督工作的疏漏,有鞭長莫及現象;而地方黨委、政府對垂管部門的監管力度通常不如抓本級直管部門的力度大,在工作精力投入上時有不足,導致出現雙重管理,雙方都管不深入、管不到位的現象。二是垂管部門的負責人向上級對口部門請示匯報較多;而對地方黨委政府的請示匯報和溝通相對較少,正因為了解的情況不多,部署落實反腐倡廉工作任務與地方部門在整體推進中存在不平衡現象。三是當垂管部門的工作任務重或財政供給不足時,有些部門少數領導幹部過分抓業務工作,對抓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以為上級出台了有關制度規定,有了明確的工作要求,紀檢監察部門去抓落實就行了,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與形勢和任務的要求還不相適應。

我國是一個開發中國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傳統觀念和封建殘餘思想並未消除,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改革的不斷深入,客觀上存在著產生腐敗的條件。目前又處於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一些現行政策與實際工作相脫離,監督管理機制還不完善、不配套,監督職能未能及時跟上,對新的事物缺乏應有的規範,黨風廉政法制約束機制沒有健全,以德倡廉、以法保廉還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特別是如何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帶來一定的困難。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步伐加快的影響,一些幹部的思想出現了變化。市場經濟的競爭原則在使人們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促使人們奮發向上、努力進取的同時,也刺激投機和冒險,為爭取有限的資源不擇手段;市場經濟的利潤最大化原則在激發人們講求效益、樹立效益觀念的同時,也容易誘發“一切向錢看”等不良傾向,產生拜金主義和個人極端主義;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在促使人們遵守價值規律的同時,也可能滲透到人際關係中來,有的甚至運用到政治生活中來,致使出現了“公共管理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個人權力商品化”的現象。同時一些意志不堅定者,經不住改革開放帶來的國外腐朽思想和市場經濟的考驗,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扭曲,思想產生迷惘,理想信念發生動搖,思想防線出現漏洞,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當前要切實抓好xx在17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的講話精神的學習貫徹工作,使全體幹部職工深刻領會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繼續抓好以權力觀為主要內容的從政道德教育。引導幹部職工強化宗旨觀念,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開展正反兩方面典型教育。要利用廉潔從政先進人物,進行廉潔從政、勤政為民教育,同時,要運用反面典型案例進行警示教育,不斷提高幹部職工拒腐防變能力。要深入開展以幹部廉潔自律為主要內容的黨紀政紀條規教育,強化幹部的法紀觀念,從根本上提高幹部廉潔自律、遵守黨紀國法的自覺性,在此基礎上,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堅持與時俱進,強化源頭治理。思想方法上,要用全局的觀念、發展的眼光、實事求是的原則觀察和思考新情況、新問題,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黨性和嚴肅黨紀的問題;工作方法上,要站在時代前沿,積極探索加強垂管部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善組織、會協調、抓重點、促落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工作作風上,要立足當前,展望未來;謀長遠,增強思維的開放性;觀全局,增強思路的創造性。

2、堅持從嚴治黨,築牢“兩道防線”。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在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上,把制度建設貫穿於其中。以領導幹部特別是一把手為重點,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努力構築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不斷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制風險能力。

3、重抓“三個環節”,激發落實動力。在責任分解方面,根據領導成員工作分工和部門的具體實際,做到全面具體、科學合理和重點突出,注重體現“三個負責制”,即:分級負責制、分項負責制和分線負責制;突出“三個責任人”,即:單位“一把手”是黨風廉政建設的第一責任人,業務分管領導是黨風廉政建設的直接責任人,紀檢組長是黨風廉政建設的組織協調責任人。在責任考核方面,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指標體系,把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的情況,反腐敗任務的完成情況,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各項規定的落實情況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最佳化考核辦法,減少隨意性和不合理因素,組織考核要做到“聽、看、查、議”,不能走過場,使考核結果準確地反映被考核單位的實際情況。在責任追究方面,細化責任追究的內容,對適用的範圍、處理的具體方式作出明確的規定;嚴格責任追究標準,防止操作隨意性;分清責任性質和責任關係,是什麼性質就定什麼性質,不能隨意更改;正確適用追究手段,堅持紀律處分、組織處理、經濟處罰、廉政誡勉等多種手段並重,追究責任的最佳效果,防止追究處理的畸輕畸重。把責任考核結果與幹部的評先、評優、晉級、交流和提拔使用掛起鉤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