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建設局黨委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的調研報告

1、抓認識,營造在職黨員進社區的氛圍。加強和諧社區建設,是貫徹黨的xx屆六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體現,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建設和諧社區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加強對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為此,要強化“四種意識”:一是核心意識。要充分發揮黨支部在社區建設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增強黨組織的號召力和凝聚力。二是主人意識。主要是責任意識,要使共建雙方樹立起社區責任觀念,認識到人是“社區人”,單位也是社區的一個細胞,都應該是社區工作的參與者,都應該在社區建設和社區黨建工作中發揮作用。三是共建意識。要充分發動社區、在職黨員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社區黨建多級網路格局,最大限度地把轄區內各種力量都調動起來,做到資源共享、文明共創、治安共保、服務共抓,逐步形成黨建工作的合力。四是服務意識。在職黨員及支部要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及時了解和掌握民眾的思想情緒,傾聽民眾的呼聲,帶頭為民眾辦好事、辦實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密切黨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

2、抓管理,變“要我去”為“我要去”。一是支部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首位。要把黨員的權利和義務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健全組織活動,消除其到社區服務的顧慮,提高其積極性,使之成為社區建設的重要骨幹力量。在教育管理上,體現嚴肅性與靈活性的結合,如進一步健全黨組織“三會一課”制度,提高組織生活質量,把經常性講課、培訓、座談、參觀等教育方式與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鞏固先進性教育長效機制等黨內主題活動結合起來。二是確保在職黨員參與社區黨建工作的有效性。通過制定和完善制度、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和黨員先鋒崗,落實活動方案,為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創造條件,並根據黨員的特長,及時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進社區為民服務活動。

3、抓投入,增強社區發展的後勁。要充分調動社區黨組織和共建單位黨組織的積極性,找準雙方共同做好黨建工作的結合點,讓分散在轄區內各單位、各部門的有形的和無形的社區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努力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社區公共資源管理機制。要按照共建共惠的原則,積極探索社區建設融資新渠道,吸引社區成員單位增加投入,努力幫助社區解決無活動場地或活動場地狹小的困難,不斷改善社區活動環境,增加社區活動經費、活動室、電教設備、健身設備、閱覽室、圖書資料、報刊雜誌等的投入,不斷改善社區黨建工作的物質條件。要積極動員轄區內的機關、企事業單位提供各自所屬的場地、設施、技術和專門人才,有償或無償地為社區服務,實現共處社區、共謀發展、共享資源、共建文明。

4、抓機制,保證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的經常性。一是抓好領導機制的落實。共建單位的黨委(支部)主要負責人要定期研究、部署社區黨建工作,加強對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的領導和指導,經常深入結對社區了解本系統黨員在社區服務情況,切實解決在職黨員進社區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特別是黨員個人進社區服務難的現實問題。二要建立有效的考核監督機制。每年在年終黨建工作百分考核中,把黨員進社區活動列為一項重要內容,明確規定黨員進社區活動將作為支部和黨員評先評優的主要依據之一,當年沒有達到此項活動要求的,不得參加評先評優活動,是黨員的也不能被評為先進工作者,獲得先進的給予精神與物質方面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