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產業開發調查情況匯報

我縣與汝城等四縣小水電資源開發情況比較

單 位 可開發量  已開發量 開發率

汝 城 19.80萬kw 15.60萬kw  78.8%

桂 東 19.10萬kw  7.54萬kw  39.5%

新 化  8.00萬kw  5.00萬kw  62.5%

桃 源 12.00萬kw  3.59萬kw  29.9%

x  x  43.7萬kw 2.2萬kw 5.0%

¾¾效益低下。全縣併入大電網的48家小水電站中,虧損的有31家,占64.5%;保本的10家,占20.8%;盈利僅7家,占14.7%。XX年底各電站負債總額達3800萬元,資產負債率為68%左右。調查的19個電站XX年電費總收入860萬元,總成本1200萬元,當年虧損340萬元,歷年累計虧損2400萬元。洞市鄉9家小水電站年產值僅70多萬元,而負債高達260萬元。小水電的社會貢獻率也比較低,XX年僅上繳稅收60萬元。

原  因

我縣水能資源如此豐富,小水電開發卻如此緩慢,資源優勢難以轉化成為產業優勢,原因何在?

1.市場格局單一

我縣沒有獨立的地方小水電網,國家電力部門壟斷經營,同時這種壟斷經營的市場缺乏有效監督和約束,導致小水電站與電網之間嚴重不平等,成為我縣小水電發展的“瓶頸”。當前,小水電上網售電受到三個方面的嚴重限制:

一是上網電價嚴重偏低。目前,除將軍、寶安、上豐3家電站實行新電新價外,其餘電站均執行省物價局、省電力工業局1997年規定的電價(湘價重字〔1997〕第128號),即豐水期每度電0.106元、枯水期0.171元。上世紀90年代末,縣物價部門對我縣小水電的生產成本進行過一次調查,表明當時每千瓦時成本達0.273元,比上網電價高出0.143元。“湘政辦發〔XX〕29號”《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計委關於加快發展農村水電意見的通知》規定:電網企業的互供電量,實行同月同時段互抵,當月互抵後結算,而廖家坪、將軍兩處電站的上網電價與下網電價相差0.40元左右。大福電站上網均價為每千瓦時0.13元,但在下游架設電排回購大網電量每千瓦時電價0.57元。

二是結算電量被大量扣減。調查的19家電站中廖家坪水庫上網電量扣減結算

比例為15%,將軍電站為25%,其餘小水電站均為30%或近30%。將軍電站為實行新電新價的電站,每年可發電1500萬度左右,而上網電量指標只有800萬度,實際結算還要下浮10%只結算720萬度,按總量扣減25%後,720萬度按新電新價結算,其餘部分只能按豐水期0.106元、枯水期0.171元結算。調查組根據各電站提供的數據推算,全縣現有小水電站年發電量約7500萬度、平均扣減約25%、上網均價0.13元,每年因電量扣減減少收入240多萬元。而鄰近的新化縣對上網電量一律只扣減7.5%的線損,桂東縣國家電網與地方電網之間實行電量互抵後結算。調查過程中縣電力部門沒有提供具體的計算依據,但表示將採取措施適當降低扣減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