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電產業開發調查情況匯報

三是電費不能及時結算。上網電量每月抄表一次,但電力部門一律延後三個月結算,電站的電費收入不能及時回籠。《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農業產品xx和若干項目征免xx的通知》(財稅〔1994〕4號)規定:縣以下小型水力發電單位生產的電力,依照6%徵收率計算繳納xx。過去國稅部門允許小水電開具17%xx率的發票,但只按6%的稅率繳納稅款,XX年6月起實行“金稅工程”後,不再允許“高開低征”,而電力部門拒收6%xx率的發票,導致小水電站上網電費半年多來一直無法結算。所調查的19家電站已有1370.8萬度電量沒有結算,電費款計152.9萬元。

2.政府主導不夠

一是利用機遇不夠。80年代初,國家水利部規劃建設100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上級主管部門擬將xx列入計畫,但由於我縣沒有提交申請檔案,錯失了發展良機,沒有進入計畫籠子,三年項目期內,每年失去400多萬元上級投資,隨後也失去了國家每年在農村電氣化縣建設一個電源點的投入資金。在農網改造期間,國家向每個農村電氣化縣投入1500萬元左右的農網改造資金,我縣也無緣得到這項投資,小水電近供區網改難以得到國家的支持。沒有上級的扶持,加上小水電“撥改貸”政策的實施,省級財政小農水補助和小水電電價補貼逐年減少,在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初期,我縣處於起步階段的小水電產業失去了支撐動力。而這次調查考察的汝城等四縣的小水電產業都是依靠電氣化試點縣項目資金打下一定基礎後發展起來的。

二是主動開發不夠。政府沒有把小水電作為一大產業來抓,沒有組織專門的班子抓小水電開發,也沒有出台相應的政策檔案推動小水電的發展,現有小水電特別是鄉鎮小水電站基本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小水電開發的規劃和項目前期工作也比較薄弱。而新化縣小水電發展一開始就抓得主動,從1986年開始,就組建了專門的班子,明確由一名縣委副書記專抓小水電開發。汝城縣XX年為發展小水電出台了專門的政策檔案,允許幹部職工入股參與小水電開發,對小水電開發實行縣級規費減收或免收。汝城縣縣級領導帶頭參股,縣政協主席兼任萬年橋水電站項目經理,縣直和鄉鎮有80%的幹部入股開發小水電。

三是協調關係不夠。小水電開發牽涉多個職能部門和不同的利益單位,同時電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電力市場需要政府進行監督、調控和協調各方關係。但我縣以及上級政府對電力市場的調控不夠,小水電站、電力部門、水利部門等相關單位之間的關係不規範,對小水電開發投資也缺乏應有的協調,投資者處理關係難,辦理手續難。

3.小水電站建設、管理和經營存在問題

我縣小水電站大部分為徑流式電站,水能調節功能差,引水渠大多採取一平二調方式修建,施工標準不高,沿途滲漏嚴重。因此,大部分電站年利用時間不足4000小時,低的只有1000多小時。同時,發電機組超期服役,設備嚴重老化,難以發足功率。小水電站歷史包袱較重。部分電站既有銀行貸款,又有個人高息借款,利息成本很高。將軍電站現有債務900多萬元,每年需支付利息70多萬元,占生產成本的49%。洞市鄉連環電站總裝機200千瓦,現在投資8萬元即可引來一處水源,發電量可增加一倍,但企業欠貸80多萬元,難以向銀行和社會籌資,技改項目難以實施。我縣小水電大都是計畫經濟體制下建起來的,其土地徵用、利益分配、用電服務等不規範,企業每年要拿出一筆為數不小的資金用於補償或解決其他遺留問題。現有小水電站大都是國有、集體電站,體制不活,機制不新,直接影響了企業效益。將軍電站近5年來接受大中專畢業生和退伍軍人25人、內部招工22人,職工人數達205人,而企業正常定員只需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