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談 民 事 訴 訟 中 的 第 三 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下文簡稱民訴法)第二條明確規定了我國民訴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清案件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係,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而為實現這一根本任務。民 訴法已確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訴訟制度。而與之相配合的第三人制度的建立,也體現了立法者使民訴法更具備科學性和完備性的意志。第三人制度的優點體現在: 一、有利用全面查清案情 民事糾紛有的簡單,有的卻錯綜複雜,它幾乎涉及到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某一件民事案件不但涉及到和糾紛的原、被告的利益糾葛,也有可能涉及到多種利益群體,而第三人是與該案訴訟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的人。我們知道對一件案件作出正確裁決的前提是要全面查清案情。如果應參加訴訟的第三人未參加訴訟,法院就很難查清案情,又怎能保證案件得以公正裁判。而人民法院現在所追求的“司法公正”,將只能留於口號。 二、有利於法院及時解決糾紛,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第三人因與原、被告間所爭議的訴訟標的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有人因而也可另行起訴,如不合併審理不僅造成人力財力上浪費,拖延糾紛的解決,而且不利於司法效率的提高。 三、有利於維~律的統一性和嚴肅性 由於第三人另行起訴未能與原、被告間的訴訟共同審理,容易造成法院對同一內容的糾紛作出前後矛盾的裁判。或由於第三人未參加訴訟,形成不能完全查清案件的事實,據此作出的裁判拋勢必影響法院的形象。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經過長期的司法實踐,規定第三人參加訴訟其優越性已經得到了驗證。然而也正是多年的實踐,民事訴訟第三人制度內容和操作中一些矛盾之處也隨之暴露出來,就其成因和表現如下: 1、對民事訴訟中第三人制度也是頗有爭議的,且存在比較複雜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國現行民訴法中對此所述的篇幅也較小,僅用民訴法第56條用了2個條款作了相關的規定。 2、有關第三人範圍、訴訟中的權利、義務等不但學術界各說不一,司法實踐操作中也各行其是。有的概念不清,忽視第三人參加訴訟;有的把共同原告或共同被告作為第三人;有的把案件事實或情節有一點牽連的人作為第三人。 為了實現民訴法的根本任務,在民訴法的基本原則指導下,確定第三人範圍和操作規則,保證第三人制度不至過於抽象和原則,進一步增強第三人制度的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越性,避免操作中的矛盾,彌補不足之處。應從如下方面進行確定: 一、 確定第三人範圍 民訴法第56條規定“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認為有獨立請求權的,有權提起訴訟;對當事人雙方的訴訟標的,第三人雖沒有獨立的請求權,但案件的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利害關係的,可申請參加或由人民通知他參加訴訟。人民法院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義務。”這裡從法律 上明確了二種不同情況的當事人。司法實踐中對第一款所述稱之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下稱有獨第三人);對第二款所述稱之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下稱無獨第三人)。這兩種第三人它們的共同點是和原告與被告間業已進行的訴訟(下稱本訴)中所爭議的訴訟標的有法律上利害關係,然而它們在訴訟中的權利和義務不盡相同,因而法律對此所的劃分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第三人”介入本訴的方式 首先,有獨第三人是因對原、被間本訴的爭議的標的主張自己全部或部分實體權利,而參加到本訴正在進行 的訴訟程式之中,提出自己獨立的訴訟請求,我們將有獨第三人與本訴雙方當事人間的訴訟稱之為“參加之訴”。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5條(下稱最高法院適用民訴法解釋)明確規定有兒第三人有權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成為當事人。因其是對本訴的雙方的當事人所提出獨立的請求權,其地位相當於原告,即本訴雙方當事人相當其被告。據此,有獨第三人可以起訴方式參加到訴訟中來。 其次,無獨第三人是對本訴的原、被告所爭議的訴訟標的不主張獨立的實體權利。但因本訴案件的處理結果與其有法律上的利害關係,民訴法第56條第2款明確規定其參加本訴的方式可以申請或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參加訴訟。對此,筆者認為有值得商討的地方。人民法院是整個民事訴訟程式的指揮者,第三人申請參加訴訟應由法院審查決定,這無可厚非,而對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的,因民事案件實行的是不告不理,介入民事訴訟中除非是被告方和當事人自行決定,否則不符合民訴法第13條的有關規定。法院依照職權主動通知第三人加入訴訟,不論因此第三人加入對原、被告哪一方有利,都將不自覺地必然損害另一方當事人和利益。這樣易給人產生褊袒一方的錯覺,違背法官的中立性,不利於人民法院的公正形象。第三人不主動申請介入訴訟無法查清案件的,一方當事人可讓其作為證人出庭作證。一方當事人認為當事人認為應由無獨第三人承擔責任的,可追加其為共同被告人。 三、第三人介入本訴的時間 對第三人介入本訴的時間法律雖無明文規定,司法實踐中一般操作在終審結案前任何階段都可以。筆者認為對第三人介入時間不加以必要的限制,難免使一些人利用這一點鑽空子,造成一案多次開庭,延長訴訟時間,造成訴訟參加人員時間、財力、人力上的浪費,不利於司法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時,第三人介入時間沒有必要的限制使審判人員對所審理的案件,即使開庭結束,也不能完全確定整個案件的境況,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不利於快審快結。據此,筆者建議對第三人介入本訴的時間應確定在本訴案件庭審小結結束前。而不能是結審結案前。逾期申請加入的,法院可告之另行訴訟。防止惡意拖延訴訟時間,以維~律的嚴肅性。 四、第三人介入本訴中的訴訟權利和義務 首先,根據最高法院適用民訴法解釋的有關規定中可以看出第三人介入本訴所享有的訴訟權利、義務與本訴原、被告享有的權利、義務是不同的。為了維護整個訴訟過程的穩定性,提高司法效率,最高法院適用民訴法解釋第66條對無獨第三人的權利加以限制,有值得商討的,判決承擔民事責任的第三人,其性質相當於本訴案件中被告的被告,其所承擔的法律義務和被判承擔民事責任

的本訴案件中的被告幾乎沒有區別。對第三~利加以限制,給人造成法律對第三人規定不平等,使公眾對法律的權威產生懷疑。因此,應賦予與本訴原、被告相同的訴訟權利、義務。而對有獨第三人因其是依附於本訴產生的,不是獨立的,因而,對其訴訟程式上的權利加以必要限制。如對本訴不能提出管轄權異議等,否則是對他~利的侵犯。 由於民訴法中第三人制度存在著不同的情況,為了實現民訴法的根本任務。有利於對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及相互間權利、義務的綜合平衡和保護,對下列司法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 1、對經二次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第三人的處理; 2、對未經許可中途退庭第三人,能否按放棄訴訟處理或缺席判決; 3、對必須到庭,否則無法查清案件事實的第三人能否適用拘傳。 4、第三人是否給予和被告同樣的答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