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社區矯正的新口徑

加強社區矯正組織建設,建立健全和不斷完善適應社區矯正工作需要的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社區矯正規範化,努力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是貫徹落實《法制江蘇建設綱要》,維護司法權威,提高司法效率,引進現代“教育刑”先進理念,實現法律服務機構與社區矯正無縫隙銜接的一項重要舉措。 一、社區矯正的“瓶頸” 社區矯正是社會文明進步、刑事政策日趨理性化的重要標誌,它隸屬於刑事司法體系,是非監禁或暫緩監禁的刑罰執行方式。將那些罪行輕微或者經過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於再危害社會的罪犯置於社區,在國家機關的指導下,充分利用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和社會志願者等社會資源以及社會力量,在判決、載定或確定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並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是社區矯正的本質目的。 1.社區矯正的問題癥結 社區矯正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不可迴避的問題是,在現行法律框架內,社區矯正工作的具體開展產生了一定的束縛和影響:從社區矯正的實踐情況看,民眾對社區矯正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差,法務部門在對執法主體的責權利的研究定位點、適應性上還有待於進一步明確和完善;從完善法律制度的踐行上看,社區矯正的法制化程度還不高;從維護司法~的作用上看,對犯罪人的法定權利意識仍有不足或缺漏;從管理模式的形式上看,現代化的管理手段運用欠缺,科技含量還較低。因此,為了順利組織社區矯正工作,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監督管理,確保社區矯正的有序進行,提高社區矯正的高質有效,國家法務部門應制定一部社區矯正工作的專項法律,設定專項機構、落實人員編制,提供經費保障,配套相關條例和措施,明確社區矯正的性質、形式、內容和流程,規定矯正對象的權利義務等。同時,修改刑法、刑訴法、監獄法等現行法律,為社區矯正提供完備的法律依據,為實現社區矯正各個工作環節的規範化、法制化提供技術支撐。 2.社區矯正的矛盾焦點  “綱要”中指出“司法機關應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公正司法、嚴格執法,形成權責明確、相互配合、相互制約、高效運行的司法體制。”可條文粗疏、籠統;雖然在我國的現行法律中也有社區矯正的若十規定,但在實際工作流程中缺乏可操作性、針對性。同時,在市場經濟特殊的轉型期階段,社會經濟成份、組織形式、就業模式、利益關係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元化,社區對罪犯監督管理的“瓶頸”日趨凸顯。一是隨著市場經濟形式發展的不斷變化,社會綜治形勢總體趨於穩定的同時,大案、要案、惡性案件時有發生,刑事案發總量居高不下,公安武警嚴打防控任務日益繁重,現有警力超負荷運轉,從而在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監督管理上難以投入更多的精力、警力,使得監控的威懾力與督導的領導上產生矛盾;二是隨著城市現代化的日益發展,衛星城鎮的不斷崛起和舊城改造,人戶分離現象愈演愈重;無當地城市常駐戶籍而滯留在城市進行務工、經商、探訪、旅遊觀光、中轉和路過等活動人員的不斷增加,社區的監控壓力日益增大;某些社區居住人群混雜,地處城鄉接合部真空地帶,使部分非監禁或暫緩監禁的服刑人員,脫離戶藉所在地,另闢居所,逃脫監控,民眾監督與社區防控基本流於形式,使得因缺乏矯正條件而被判自由刑的犯罪分子與社區正在矯正的對象相比,在矯正尺度與法律的公平、公正處理方式上產生矛盾。三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下崗職工、社會失業人數的增多,社區服刑人員自身在就業、生活、醫療、子女入學等保障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在需要社會相應的組織給予協調、指導和幫助時,而恰恰現行的法律沒有這個方面的職責要求,使得社區矯正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與法律的支撐上產生質量效率的矛盾。因此,只有行之有效地解決社區矯正的“瓶頸”問題,才能促使矯正對象成功地回歸社會。 二、社區矯正的著力點 社區矯正的本質屬性是對部分非監禁或暫緩監禁的服刑人員在社區進行“修理、剪枝”和重新“修復”,為犯罪人建立再社會化的橋樑。因而,矯正是否高質有效,事關公共社會安全和司法改革的成果。 1.重視“小社區、大社會”的矯正理念  社區矯正的關鍵在於使犯罪人回歸社會,形成社會再生資源,其核心是矯正質量,形成可資資源。為此,“小社區、大社會”的矯正理念,是指在省或市司法機關的巨觀領導下,以區(縣)司法局、街道司法所為基本矯正組織,統一領導或指揮轄區中的派出所、矯正工作者、矯正志願者、各種民間組織、社會團體、廠礦企業、學校、社會服務保障組織融為一體,並以社區為單位劃分矯正執法區域。各社區矯正執法區域,應編組多支功能不同的區域矯正執行小組,實行既有重點,又有較大覆蓋面的多層、多道監督防控部署,採取積極有效的矯正措施,對在社區服刑的犯罪分子在現行法律制度的框架內,依法矯正。通過矯正領導管理機構積極組織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的同時,司法機關協調社會的相關部門,指導和幫助社區服刑人員解決就業、生活保障以及其它社會等問題,保證社區服刑人員從思想上得到徹底改造,順利完成人格的重新社會化,回歸社會和融入社會。 2.重視矯正的監控能力 社區矯正並不是一把萬能鑰匙,防止因社會和人為因素的變化而導致部分社區服刑人員思想出現反覆而重新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依法打擊暴力犯罪、毒品犯罪、~性質的刑事犯罪等各種犯罪活動,層層落實治安防範責任制,構建預防社區服刑人員重新犯罪工作機制,加強對矯正對象的監督管理,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保障。一是精心構築群防群治網路,全面推行定點哨、流動哨、義務哨的“三哨聯動”機制,形成交叉、立體、全方位的治安防控網路;二是各類群防群治隊伍納入派出所管制,由管段民警管理、指導、考核和組織沿街巡邏、幹道卡口、定點設伏、區域警戒的監控機制,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督導的協防矯正態勢,提高社區矯正的監控能力和水

平。 3.重視矯正的方法手段 社區矯正應依法組織“矯正”,加強責任意識、使命意識、服務意識、危機意識和安全意識,對矯正對重塑改造意識、回歸社會意識。著重在提升破解難題上下功夫,在提高矯正工作本領上下功夫,在實施矯正的方法手段上下功夫。一是重視教育矯正。通過“聽法制講座、看法制園地、辦法制知識競賽、讀法制報刊、唱文明歌曲、做文明事、乾文明活”等多種教育形式,引導矯正對象熟悉法律法規、掌握政策形勢、知曉道德規範、掌握行為準則,使其在思想上真真切切反思悔過,行動上老老實實地服刑認罪,順利地完成回歸社會、融入社會地改造任務。二是重視心理矯正。根據矯正對象的心理需求,結合其犯罪歷史、犯罪原因、心理類型、心理特點、現實表現等制定心理矯正個體檔案,研究心理矯正執行預案,進行心理分析,適時心理諮詢,實施心理矯正,幫助其樹立正常的心態,增大其心理的承受能力、排除其犯罪的誘惑力、加強其外界的抗干擾力,增強其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信心,促使其開始重新生活、重新做人的能力。三是社會公益勞動矯正。根據矯正對象的年齡和身體狀況,靈活採取多種公益勞動形式;根據矯正對象的職業狀況,具體確定公益勞動的時間、程度和方式;根據矯正對象的技能狀況,合理安排公益勞動的性質、類型和強度。通過組織其矯正對象參加社會公益勞動,既增強了其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也使社會和受害人在心理和精神上得到了一定的補償,同時也較好地維護了其矯正對象的自尊。四是制度矯正。建立和完善與矯正踐行相適應的工作制度,是現行法律的有效補充,更是矯正質量的重要保證。社區矯正組織應根據“五種服刑人員”的服刑情況,建立和完善登記、走訪制度,每日見面考勤制度、問責制度、考核評議制度、聯繫會議制度,思想教育制度、公益勞動制度,根據犯罪人服刑、認罪和改造的現狀,適時制定或下發矯正工作的系列規定、措施和通知等,使社區的矯正對象在制度的約束和束縛下,朝著社區矯正工作的流程有序、規範地進行。 三、社區矯正的“節點” 因子 社區矯正工作頭緒繁瑣,組織複雜,復歸活動任重道遠,社區矯正的工作環節很多,抓住主要的關鍵節點,能促使矯正工作事半功效。 1.核查社區矯正對象數量 社區矯正是一項系統工程。矯正對象數量核查的準確與否直接涉及到社會各個行業部門、法律服務、刑罰制度、社區管理、勞動就業、醫療保險、社會保障等各個層面的相互配合問題。核查內容主要包括: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載定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以及被剝奪政治權利並正在社會服刑的“五種人”的數量;被暫予監外執行的但有嚴重疾病需要保外就醫、懷孕或者正在處於哺乳期、生活不能自理對社會構不成危害的人數;職務犯罪、技術犯罪、參加團體犯罪、個人因素主體犯罪以及故意傷害、放火、xx等暴力刑犯罪的人數;罪行較輕、主觀惡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殘犯、女犯以及罪行較輕的初犯、過失犯罪的人數。核查矯正對象的數量是社區矯正的一項基礎工作。為此,區(縣)司法局、街道司法所應下發 “矯正對象核查”的通知,內容主要包括:核查重點、核查方法與要求、統計與上報等。 2.合理確定矯正比例 矯正比例特指實際矯正對象的人數與社區人口總數之比。確定矯正比例是社區矯正的一項關鍵工作,比例的確定應根據社區在區域中的戰略地位,以及社區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及人口數量等有關資源條件。具體確定多少,應根據社區的矯正承受能力或者幫教能力而定。矯正能力是指在3至5年內或可以矯正對象的人數。它是確定向社區輸送矯正對象的數量以及選擇幫教社區的基本依據。矯正能力的指標為矯正比。一般經濟發達的地區,矯正比較高,相反要低一些。矯正比的適宜度可根據本社區的經濟狀況、社區的各項建設程度,以及社區的人文文化和通往社區交通狀況。矯正比原則上可確定為1:100或者1:50,但這是一個不確定的比值,具體比例,應根據本各社區的矯正能力確定。 3.靈活選擇矯正形式 目前對矯正對象在矯正的形式上,美國的社區矯正,主要根據不同的犯罪類型採用家中軟禁、電子監控、中途訓練所、連續的報告中心、罰款、賠償、社區服務等不同的社區矯正形式。根據我國司法改革的實踐,以及社區矯正工作的發展需要,依據核查矯正對象的數據和犯罪類型統計,有針對性地設定社區服務、公益勞動、電子監控和中途訓練所等一些輕重不同的懲罰矯正形式,從而使社區的矯正功能發揮至極效。 4.及時組織科技矯正 經驗表明,社區矯正的質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科技的進步和高新技術的套用。因此,組織科技矯正主要包括建立“一個平台、一個資料庫、一個無線集結群網路、一套管理維護機制”的矯正基礎工程。 “一個平台”,即在本社區地理信息系統上,疊加矯正行動需求的信息而建立的基於gps的覆蓋全地區的矯正應急指揮的網路平台。“一個資料庫”,即建立社區矯正應急處置預案資料庫。資料庫主要用來儲備總預案、分預案以及可能發生的突發性犯罪的應急指揮處置方案,還有各種有關需求的矯正信息,並根據情況進行等級劃分。“一個無線集結群網路”,即各塊、條、行業或企事業部門、省、市、區(縣)、街道四級矯正組織及相關的業務部門或服務單位、社會保障組織等,應建立大功率電台以上的應急聯動系統。“一套管理維護機制”,即建立一整套章程和管理辦法,包括信息的維護、動態更新等,為了檢驗其系統在應急時刻能否起到關鍵作用,可結合治安防控演習,完善其功能。 5.適時進行隊伍培訓 隨著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必須建立一支與矯正工作相適應的高素質矯正隊伍。為此,適時進行隊伍培訓是保證矯正質量的首要前提。組織隊伍培訓主要採取的方式:一是實施專題式教學。將國家政策、法規教育,治安形勢、矯正發展趨勢等分若干個專題供學員進行研究和學習,通過讓學員解決真實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