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夕陽產業”到生態工業園

在我國渤海灣的一片鹽鹼灘上,有這樣一家神奇的高科技綠色化工企業:它的周圍沒有異常氣味,也沒有廢渣排出。它的主要產品是高效複合肥磷銨,化工製品硫酸、溴素以及水泥等,但使用的原料卻是一般化肥廠排出的廢料和普通的海水。這就是山東魯北企業集團,一家擁有50億元固定資產、年創利稅3.5億元的特大型綠色化工企業集團,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磷銨、硫酸、水泥聯合生產企業,全國最大的磷復肥生產基地、石膏制酸基地。該集團通過實施綠色文明戰略,創建、發展了生態工業,實現了科技創新與工業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為一些“夕陽產業”的最佳化升級走出了一條可資借鑑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一、依靠高新技術創建綠色生態產業鏈

魯北企業集團的前身是一家小硫酸廠,1977年8月創建。當時,魯北的創業者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紮根鹽鹼荒灘,以創建之時的40萬元試驗經費,承擔了國家“六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技術,並取得成功,填補了國家空白。他們又依託此項技術成果,建成了我國第一套磷銨、硫酸、水泥聯合生產裝置,這套裝置對我國化學工業是一個重大貢獻。用生產磷銨排放的廢渣磷石膏,製造硫酸並聯產水泥,硫酸又返回用於生產磷銨,使上一道產品的廢棄物成為下一道產品的原料,整個生產過程沒有廢物排出,資源在生產全過程得到了高效循環利用,形成一個生態產業鏈條。這既破解了磷復肥工業排放的廢渣污染環境、制約磷復肥工業發展的世界難題,又開闢了硫酸和水泥生產的新的原料路線,改變了傳統的“資源→產品→廢物”的單一線性模式,達到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1997年5月,在第72次國家香山科學會議上,魯北的綠色產業鏈被科學家確認為我國獨有的零排放技術、綠色環境技術。

魯北企業集團生產的主要產品,無論是科技含量較高的溴素、磷銨,還是一般的硫酸、水泥,都是用途廣泛的成熟產品,其創新之處不在於產品本身,而在於產品的生產過程。在生產過程中魯北集團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與企業的發展是相統一的,制定了“開發環保科技產業,綜合利用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發展戰略(稱之為綠色文明戰略),把環保、資源綜合利用作為戰略決策的首要因素,並使之成為企業乃至職工的自覺行為。在創建石膏制酸技術生態產業鏈之後,以發展海洋化工為目標,該集團又完成了海水“一水多用”生態產業鏈的創建,使海水在蒸發、淨化過程中,通過合理的分布調節,實現了“海水取寶,滴水不漏”。

魯北企業集團石膏制酸聯產水泥和海水“一水多用”這兩大生態產業技術的成功實施,也昭示了一種新的資源觀念和環保觀念,即人類對自然資源可以進行重複多次的利用,從而使有限的資源構成一個多次生成過程。這種既能多次重複利用資源又能保護環境的高科技綠色產業,將使我國傳統化工產業完成由“夕陽工業”到“生態工業”的革命性轉變。對於生態工業園,中國工程院陸鍾武、金涌院士在2000年11月“山東魯北企業集團技術創新院士行”活動中是這樣評述的:工業生產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達標排放;第二個層次是零排放或微排放,在正常運行中企業所有廢物都能循環利用,對外沒有污染,假如出現事故,還是有污染;第三個層次是源頭治理,開發新的清潔工藝,把污染消滅在源頭;第四個層次是生態化工,不僅生產過程無污染,而且產品也沒有污染,要求產品本身生命周期是安全的;第五個層次是生態工業園,對地區所有企業統一規劃,使一個廠的廢物成為另一個廠的原料,整個地區的物流、能流甚至知識流全部閉合運行。生態工業園是一個或多個綠色產業鏈構成的理想工業系統,是未來的工業經濟發展方向。魯北化工走的正是綠色生態之路,符合生態工業概念,因而被譽為生態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