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費改革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影響調查

XX年9月

XX年,我縣按照市裡的統一部署,全面推行了農村稅費改革。我縣稅費改革前XX年農民稅費負擔為7260萬元,人均為63.60元,稅費改革後XX年農業稅為2677萬元,人均為23.45元,減負率為63.1%。這次稅費改革,對於發展農村經濟、穩定農村改革、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積極作用,絕大多數農戶在稅費改革中受益。但稅費改革後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特別是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稅費改革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帶來的問題及成因

(一)農村基層政權運轉困難。稅費改革往往導致鄉村可用財力進一步減少,鄉村組織的運轉困難明顯增大。

鄉村財力存在缺口,村委會基本開支難以維持。目前一個村的基本開支項目有辦公經費、村幹部報酬、五保戶供養等。稅費改革前,這些費用主要靠村提留來支付,稅費改革後村級收入大幅度減少。我縣稅改前XX年全縣村級“三提”收入共1113萬元,稅改後XX年新的農業稅附加只有441萬元,減少幅度為60.4%,平均每個村減少收入8125元。現在大些的村的農業稅附加有1萬元左右,多數村只有幾千元,一些計稅面積較少的村,農業附加稅很低,如清水鄉最小的一個村河馬村XX年農業稅附加僅1975元。我們調查的水口鄉稅費改革後新的農業稅附加只有4.68萬元,而目前村級支出年需10.5萬元,收支缺口達5.82萬元。雖然個別村村級收支缺口可以從集體收入中解決,但從大面上看,村級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絕大多數村並無集體收入來源,村級支出資金缺口將會無著落,這不僅導致村里貧困戶生活無法保障,村級事務無人管理,還可能導致村民自治組織

——村委會的名存實亡。

鄉村債務負擔沉重,缺乏有效的化解途徑。目前鄉村欠債問題突出,鄉村債務是由歷史原因造成的,是長期積累下來的,但是稅費改革後這個問題突顯出來。一些鄉村逐年積累起來的債務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原本指望通過統籌和提留來維持周轉並逐步得以消化,但農村稅費改革後,統籌提留以及集資攤派全部取消,化解債務便成為了頭等難事。據調查,清水鄉累計負債額達

230萬元,比全鄉XX年的農業稅及附加總和還要多;村一級也是如此,該鄉7個村,村村都負債,負債額超過60萬元。稅費改革導致農業附加稅也相應減少,使得一些全靠附加稅來維持正常運轉的村級基層組織感到了困難,更不用說去償還那些陳年舊帳。

(二)農村基層幹部存在難癬難當、難留的“三難”問題。稅費改革後,村級財務的缺口最終將大部分落到現任幹部的工資上,村幹部一年忙到頭,有的只能拿到部分工資,有的甚至拿不到工資,嚴重挫傷了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

村幹部待遇偏低。稅費改革後,村組幹部工資由收取農業稅附加進行支付。我們調查了2個具有代表性的鄉,較邊遠的票草鄉村支書的年工資為1000人以上的村1600元,1000人以下的村1500元,村主任、村會計分別遞減100元;在縣城郊區的水口鄉村幹部工資是按天數計算,每天7元,XX人以上的村支書每月按24天計算,XX人以下的村支書每月按22天計算,村主任、村會計分別遞減1天,也就是大村支書年工資為2016元,小村支書為1848元。顯然,每年平均不足XX元的基層幹部待遇相當低,平均每天報酬在5元左右,這對農村稍有能力和本事的人都缺乏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