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黨員隊伍狀況調查

惠州農民黨員隊伍的現狀

最近,惠州市委組織部組成調查組,對本市農民黨員隊伍結構進行了一次專題調查分析,總的看來,農民黨員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主要表現在:

一是結構不甚合理,“三偏”現象突出。現有農民黨員中嚴重存在著年齡偏老、文化偏低、數量偏少的“三偏”現象。據1999年底統計,全市共有農民黨員39657人,其中56歲以上的占49.5%,在他們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屬老弱病殘者,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35歲以下僅占11.9%;平均年齡為54歲,個別鄉鎮的農民黨員平均年齡高達58歲,有的村黨支部被民眾稱之為老齡委,支委班子被形容為“五個支委八顆牙”。從文化程度看,國中以下占84.74%。從數量上看,農民黨員僅占全市黨員總數的32%,而占全市農業總人口的比例就顯得更低了,僅為2.2%,遠遠低於全省3.95%的比例。“三偏”問題的存在,使農民黨員隊伍缺乏應有的生氣和活力。

二是政治素質不高,黨性觀念淡保主要反映在:(1)理想信念動遙一些農民黨員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理想失落了,信念動搖了,不管“主義”,只管利益;不相信唯物主義,而信奉宗教、迷信,甚至參與“#”等xx組織,政治信仰蕩然無存。(2)思想道德滑坡。個別農民黨員在腦子裡完全淡忘了黨員意識,觀看淫穢錄像,參與賭博、嫖娼,小偷小摸,損人利己,虐老欺小,鄰里不和,甚至聚眾~,糾紛械鬥等,基本上成了“黨員不像黨員”,喪失了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品質。(3)責任感、使命感衰退。有的忘記了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喪失了以強村富民為己任的責任感,只要組織照顧,不願履行黨員義務,行動上的先進性日益減退,甚至在繳交公購糧、統籌款、執行計畫生育政策等方面起反作用,造成壞的影響。(4)組織紀律觀念淡保個別農民黨員,不願參加黨的組織生活,甚至參加組織活動講價錢,不交納黨費,不做黨組織所分配的工作,對國家、集體和社會公益事業漠不關心。

三是缺乏致富本領,“雙帶”作用乏力。不少農民黨員與農村市場經濟很不適應,想問題、做事情習慣於計畫經濟的老一套,滿足於“三餐一宿”,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安貧守窮;有的雖有致富的願望,但缺乏新知識、新技術,苦於無門路,顯得無能為力;有的面對農業結構調整、激烈的市場競爭,束手無策,無所適從;搞種養沒技術,做生意怕蝕本,入股辦企業怕砸鍋,從事販運怕上當,承包經營怕吃虧,真是市場廣闊,茫然無措。從調查的情況看,在農民黨員中,家庭較為富裕、有一定幫帶能力的黨員約占農民黨員總數的20%左右,相當一部分黨員仍處於不前不後狀態,甚至有的還屬“扶貧”對象。如某縣有一個山區小村,有587人,黨員18名,平均年齡63歲,文化程度均是國小以下,這些黨員因受年齡、文化、自然條件等的制約,經濟生活普遍不如當地非黨民眾,根本談不上“帶”的問題,基本上失去了感召力,以致那裡的民眾說:“黨員沒本事,別想他幫富;要想家中富,自己闖新路。”黨員在致富中的“帶頭”和“帶領”作用成了空談,嚴重影響了黨的先進性。

四是要求入黨者少,後備來源短缺。從調查的情況看,不少農民要求入黨的政治熱情不高,青年農民要求入黨的熱情更為銳減,一些邊遠山區、經濟落後的情況更差。據一個欠發達的山區鎮調查,全鎮有17個村黨支部,1980年至1999年20年,全鎮共發展農民黨員110名,平均每村每年發展黨員0.3名;有2個村黨支部連續3年沒有發展1名黨員,占村黨支部12%;6個支部連續2年沒有1人寫入黨申請書,占35%;其中有2個支部,從1980年至今,尚未有人遞交過入黨申請書,黨員的發展幾乎成了無源之水。就全市的情況看,農民要求入黨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有下滑的趨勢。全市1999年申請入黨的農民比1998年下降6.8%。這種要求入黨人數減少的狀況,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黨員隊伍的質量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