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思考

(三)農產品品質的制約

我區的農產品品種和質量結構主要是與過去的那種初級產品的直接消費方式相應。長期以來,農業發展強調數量和高產,對提高農產品品質和加工專用型農產品的開發研究處於空白,使得農產品品質類型單一,適宜加工的優質、專用品種缺乏,並且沒有固定的基地。

(四)技術水平的制約

我區農產品加工企業技術水平普遍較低,技術儲備嚴重不足,許多企業設備陳舊,技術人員缺乏,企業缺乏開發新產品、新工藝的創新能力,引進、消化,吸收新技術的能力也偏低。

(五)發展環境的制約

由於歷史上欠賬過多,政府的政策扶持難以到位,稅收政策也是內外有別,企業缺乏強力支撐,加之融資瓶頸難以突破,企業發展後勁不足。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在企業生產和經營過程中,有的部門服務意識淡薄,依然存在重收費、輕服務的現象,嚴重挫傷了企業的感情。

三、發展我區農產品加工業的思考與對策

工業立區,開放強區是漢南經濟發展的主題。如何通過城鄉工業化,有效解決“三農”問題,既是我們面臨的嚴峻考驗,更給我們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黨的xx大報告中指出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壯大區域經濟”,十分清楚的表明了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解決“三農”問題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全區上下一定要正視差距,統一認識,振奮精神,面對困境,迎難而上,真抓實幹,把農產品加工業放到重要的位置,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為此,我們建議:

(一)、立足區情,明晰思路,科學規劃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遵循客觀規律,正確認識區情,是加快發展,做好各項工作的基矗要實現推動我區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戰略,必須正確認識漢南,了解區位條件,把握區情。眾所周知,我區是武漢的一個遠城區,基礎差,底子薄,資源總量匱乏,加上資源供給的不充足、不均衡,農產品的供給量遠遠達不到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的需要,更不用說農產品品質對農產品加工的制約,這是我們規劃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不可迴避的客觀現實。因此,發展我區農產品加工業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不斷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正確的認識和面對我區的這種客觀條件,明確正確的發展方向,明晰科學的發展思路,規劃好我區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1.合理控制生產規模,適度發展

針對我區的區情和目前的現狀,“規模效益”應是我們追求的首要目標。如果一味講究擴大生產規模,盲目加大生產投入,勢必

造成生產投資過熱和重複建設。以史為鑑,可知興衰。80年代初,我區農場鄉鎮都辦有一個糧油加工企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原料供給不足的矛盾逐步突出顯現,在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中,現都相繼停產,衰敗不堪。假如當時我們正確認識到了我區客觀存在的這種資源條件,不是一窩蜂的盲目上馬,而是整合生產企業,改變布局分散、零星作業、零敲碎打的生產狀況,收攏五指,選擇食品行業為重點發展方向,形成拳頭,那么我區農產品加工業絕不會喪失那么好的歷史機遇,造成目前這種舉步艱難的現實。歷史的教訓是慘痛的,歷史的教訓也是極其深刻的,需要我們仔細思考,認真吸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