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縣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三是旅遊與文化結合方興未艾。歌舞廳、卡拉ok廳等曾經深受民眾歡迎的娛樂場所已漸漸失去了吸引力,這些娛樂場所營日趨困難。而演藝市場在逐漸升溫,特別是開放式、敞開式的露天廣場文藝逐漸被民眾接受。特別是近年來,我們致力於開發旅遊業,以舉辦“開漁節”、“海鮮節”等具有豐富漁文化內涵的節會為載體,挖掘海景、海防遺址、遊客參與度高的海上娛樂活動,促進了文化產業的發展。比較典型的有中國漁村(一期工程)的建成開放和石浦漁港古鎮的旅遊保護開發,使我縣旅遊與文化得到了有機結合。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政府缺乏較穩定的政策,使有些文化產業一哄而上,如電子遊戲機室,XX年我縣曾達89家,經過7、8、9三個月的專項整治,壓減到26家,XX年又要求進行壓縮和兼併,至XX年11月底,已關閉了電子遊戲機營業場所19家,收繳整機271台,使全縣電子遊戲機經營場所壓減至7家。對此,文化經營戶紛紛反映政策不夠穩定。對“網咖”的管理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二是缺乏巨觀調控和引導力度,幾年來我縣歌舞娛樂市場經營結構呈現重複式、平面式的粗放型狀態,如歌舞廳、卡拉ok廳、電子遊戲機等都是一哄而上,導致多、弱、孝散的局面,最後以撤、擴、並整頓告終。

三是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缺乏文化產業經營和管理人才。

三、下步對策措施

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在美國、日本、英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等已開發國家,文化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的發展既能夠為社會提高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也能夠涵養稅源、解決就業,同時也是促進文化大縣建設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從目前來說,我縣的文化產業尚處於初級階段,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巨大。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堅持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體制改革和科技創新為動力,著力提升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積極為文化大市、文化大縣建設服務。

一是加強文化產業規劃,調整文化

產業結構。“十五”末及今後一段時期,我們將重點發展文化旅遊業,改造提升傳統文化產業,創新拓展邊緣文化產業,初步形成行業門類齊全、內部結構合理、地域特色鮮明、整體效益顯著的梯度文化產業體系。著力做好旅遊與文化相結合的文章,充分利用歷史文化資源和半島海洋資源,推出一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文化活動和文化旅遊產品。改造提升影視娛樂業、演出業、體育健身業、圖書音像發行業等傳統文化產業,使之成為象山文化產業的支柱型產業。增強政府巨觀調控和引導力度,提高文化產業檔次。目前我縣文化經營單位存在規模孝檔次低等現象,今後在審批過程中應注重這個問題,切實加強引導力度,不斷提高文化產業的檔次和水平。

二是深化改革,努力形成有利於文化產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文化發展規律,借鑑經濟領域改革的歷史經驗和有益做法,加大改革力度,激發內在動力。切實轉變文化行政部門職能,理順關係,實行政事分離、政企分開,逐步實現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區分性質,分類指導,積極推進文化企事業單位改革。加快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向文化市場主體轉變,造就一批自主經營、自我發展、管理科學的文化企業。將充分發揮市場化程度高、民營經濟發展較快、民間資金充裕和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完善市場準入機制,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企業、個人、社會團體和境外資金等社會民間力量參與興辦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