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業興縣的幾點思考

黨的xx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基本實現工業化。省委七屆五次全會通過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河南省規劃綱要》也指出,工業化、城鎮化以及農業的現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三個基本途徑,而工業化是其最核心的內容,只有實現工業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才能實現。同樣,郟縣作為傳統的農業縣,要完成由農業縣向工業縣的轉變,如期實現全面小康,也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樹立工業興縣的觀念,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和壯大主導產業,堅持不懈地走工業興縣之路。

一、解放思想,統一認識,在營造工業興縣氛圍上下功夫

鄧小平同志說過:“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當前,振興郟縣經濟,走工業興縣之路,最大的障礙就是思想障礙。一是思路不清,目標不明。上級叫發展什麼就發展什麼,盲目隨從,別人發展什麼,自己就吆喝什麼,人云亦云,到頭來勞民傷財,一事無成;二是談“工”色變,一朝被蛇咬熓年怕井繩,放不開手腳,不敢在“工”字上做文章。過去我們在工業和鄉鎮企業發展中有問題也有教訓,但不是說工業化這個路子不對,只能說明搞低水平的、重複建設的項目是不行的,靠政府直接投資辦企業是不行的。三是安於現狀,求穩怕亂。在想問題,做決策,幹事業上,不是開創性地開展工作,而是考慮會不會出問題,會不會捅漏子,思想保守,缺乏創新意識。這些思想上的障礙,是束縛郟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克服這些思想上的障礙,關鍵在於領導幹部,特別是各級主要領導幹部,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統一認識,鼓足幹勁,搶抓機遇,大打一場經濟工作翻身仗,把廣大幹群的發展積極性調動起來,在全縣掀起一場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發展熱潮,營造濃厚的工業興縣氛圍。

二、重點突破,梯次推進,在優勢產業上下功夫

縱觀全國及河南先進縣市經濟發展軌跡,發展經濟總是首先在基礎條件好、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上發力,培植經濟成長點,形成經濟成長帶,逐步輻射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根據目前我縣農業基礎相對較好、工業基礎薄弱的縣情,實現經濟超常規、大跨度發展,必須打破一、二、三產業的界限,打破城鄉經濟壁壘,抓住縣域經濟發展的“牛鼻子”,整合生產要素、市場要素、資源要素,對基礎條件好、市場前景好、風險孝帶動能力強、加工增值能力強、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大力扶持,高度傾斜。具體而言,一是要做大、做優、做強農副產品加工業。我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全縣常年糧食播種面積82萬多畝,總產達25萬多噸,畜牧養殖業也有一定的規模和基礎,這是我們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前提條件;我縣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如雨後春筍迅速發展壯大,全縣已形成小麥麵粉加工、小磨油加工、木材加工等8大農副產品加工系列,形成了瓜子、花生米、紅牛肉、醬菜等4大優勢產品,形成了一定數量的農副產品加工園區和加工群體熣庖丫成為我們的一個優勢。同時,我縣的農副產品加工業還存在著規模孝鏈條短、低附加值等問題。因此,在現有的基礎上,發揮我們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是我縣實現工業化的一個現實選擇。把農副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優、做強,就是要以培植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為突破口,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為手段,逐步實現農副產品加工由初級向深加工轉變,由粗加工向精細加工轉變,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創造出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品牌,以工業的理念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農業縣向農業工業縣、工業農業縣的梯次推進,最終實現工業化。二是要鞏固、規範、提高、壯大鐵鍋業。我縣鐵鍋業年產值3.5億元,總資產8300萬元,年產鐵鍋4000萬口,占全國市場份額的1/4,是全國鐵鍋生產的集散地,有搪瓷鍋、保健鍋等名優產品20個系列、350個品種。但規模孝生產管理水平低、產品檔次低、科技含量低是困擾郟縣鐵鍋業發展的主要原因,克服這些因素,就必須在保持目前全國1/4的市場占有率的基礎上,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研發出一系列品種全、科技含量高的餐具產品,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產品附加值。對有條件的規模以上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郟縣鐵鍋行業走集團化、公司化的現代企業發展之路,不斷擴大其經濟份額,增加財政貢獻額,推動我縣工業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