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業興縣的幾點思考

三、轉變政府職能,最佳化經濟環境,在擴大招商引資上下功夫

資金、技術、人才的缺乏是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招商引資既可以彌補資源開發中的不足,又可以聚集外部資源要素,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引進資金的過程,同時也是引進技術、人才的過程,是引進新的理念、新的機制、新的管理方法的過程,這一過程必將有力地促進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推進企業機制和管理創新,提高縣域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我縣是個工業基礎薄弱、資本積累少、人才技術匱乏的內陸欠發達縣,存在著靠自身積累太慢、靠國家投資太少、靠集資太險、靠銀行貸款太難的發展局限。因此,發展郟縣經濟走工業興縣之路,實現大跨度發展必須藉助外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首先,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真正把政府職能調整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實現“三化”,即強化政府巨觀調控職能、弱化政府微觀管理職能、轉化政府的社會服務職能。其次,要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一套切實可行,便於操作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方法、措施,把招商引資工作長期化、制度化、規範化。最後,要創造一個優良的經濟發展環境。一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牢固樹立“你投資、我歡迎;你賺錢,我保護;你發展,我鋪路;你納稅,我服務;你有難,我幫助”的服務意識,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在全社會努力營造親商、安商、扶商、富商,公開公正、廉潔高效的行政環境。二是稅務、工商、銀信等部門要多為企業發展著想,多為地方繁榮經濟著想,增強服務意識,端正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三是建立健全強力有效的行政監督和制約機制,發揮行業協會作用,規範行業標準,努力

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四是進一步規範政府行為,制定統一的行業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嚴懲企業“四亂”行為,敢於為企業撐腰,營造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五是紮實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工作,科學設定政府部門,精簡政府工作人員,提高公務人員素質,組建專門的招商引資機構,通過政府職能的轉變,建立起辦事高效、動轉協調、制度規範、公正廉潔的行政管理體系,為企業發展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發展環境。目前,縣委、縣政府已經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關於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最佳化經濟環境等方面的檔案,都比較符合實際,有操作性,關鍵是要認真抓好落實。

四、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在抓落實上下功夫

事物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曲折的過程,它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既要堅持事物發展的正確方向,還要看清前進過程中的困難。郟縣要實現經濟騰飛,由一個農業縣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工業縣,同樣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艱難的歷程,需要廣大幹部民眾全縣上下一盤棋,一張藍圖繪到底,更需要幾任,甚至十幾任領導知難而進、鍥而不捨地努力苦幹才能夠完成。要在全縣形成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必須以抓落實的長效機製作保證。一是建立抓落實的責任機制。對縣委、縣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要層層分解,落實到部門,落實到責任人,形成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頭上有壓力的工作局面,建立起抓落實的責任機制。二是建立抓落實的督查機制。就是要建立“一把手”抓督查制度,各級領導幹部不僅要發揮決策主體的作用,更要增強督查主體意識,身體力行抓督查,對因落實不力,喪失機遇,貽誤發展的,縣委、縣政府要追究單位“一把手”的責任。三是建立抓落實的獎懲機制。對工作落實好,任務完成好的,旗幟鮮明地給予獎勵和表彰,對完不成任務,工作不落實,同樣要明確地給予批評和處罰。通過獎優罰劣,獎懲兌現,在全縣形成求真務實、幹事創業的良好局面。四是建立抓落實的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的職能作用,發揮人大、政協的法律監督、民主監督作用,發揮新聞宣傳部門的~監督作用,發揮人民民眾的監督作用,建立起切實有效的監督體系。五是建立抓落實的用人導向機制。對那些勤奮工作、政績突出、作風紮實的幹部,要大膽提拔重用,對那些工作不用心、作風浮漂、政績平平、只知當官、不想幹事的幹部,尤其是主要領導幹部,要堅決予以調整,要在全縣營造一種“有為就有位,無為就無位”的用人導向。

(本文作者系郟縣縣委副書記、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