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展我區農村客運的思考

發展農村客運是在農村公路大發展的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它是推進路運一體化進程,促進路運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

農村客運是傳統意義上的縣內班線客運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市區至鄉鎮村、鄉鎮村至鄉鎮村的班線客運。它是目前我區農民出行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

一、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以前,確切地說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我區農村客運基本處於國有交通專業運輸企業獨家經營的局面;八十年代中期,在“有路大家行車”的政策引導下,農村客運因其開放成本較低、經濟效益相對穩定而吸引了眾多的個體經營者,他們在與交通專業運輸企業的競爭中逐漸取得了優勢,並占領了整個農村客運市場,以大蓬車運輸為主的個體經營者開始“領跑”我區農村客運;進入90年代,隨著我區農村公路路況的改善和通行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實現鄉鄉通油路後,班車客運進入市場並占據了通鄉客運的大量份額,一些大蓬車開始調轉“車頭向下”,以從事連鄉通村客運為主,但仍有部分大蓬車依然在從事通鄉客運;96年客運附加費調整後,農村客運市場運力過剩的矛盾凸現,為此,交通部門加大了管理力度,市場準入受到了嚴控,農村班車客運進入了相對平穩期;期間,隨著旅客和管理部門對交通安全的重視,大蓬車等農用車載客也呈漸退之勢。

目前,我區農村客運市場擁有運力1564輛,其中:

客運班車298輛,經營線路25條,鄉鎮通車率達96%(向陽、雙溪、孫埠未通直達班車)。

大蓬車等農用運輸車輛1266輛,其中連鄉通村車輛372輛。

從總體來看,以班車客運為主,以農用車載客為輔,以市區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連線城鄉、關聯鄉村的農村客運網路基本形成。但是,我區農村客運市場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現為“四多四少”:即經營主體多,規模經營少;通鄉運力多,通村運力少;農用車輛多,客運班車少;停靠地點多,客運站場少。

當前,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農村客運市場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一是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通暢程度的不斷提高,將為農村客運提供堅實的發展平台;

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農用車載客將被嚴禁,為農村客運市場運力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三是交通部農村客運網路化試點工程的推行,為發展農村客運指明了方向;

四是交通部的路運一體化發展戰略,將為發展農村客運帶來諸多優惠政策。

對此,我們要抓住難得機遇,把握有利時機,加快農村客運市場的發展。

二、指導思想

以“xxxx”重要思想和黨的xx大、xx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導、市場運作,集約經營、規範管理,路運協調、安全經濟”的原則,以貫徹落實《道路交通安全法》為契機,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不斷提高市場的集中度、班車的通達度、鄉村的關聯度、站場的覆蓋度,確保我區農村客運市場在穩定中發展。

三、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