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進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思考

這些問題,既是綠色食品加快發展的制約因素,也是發展的潛力所在,只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不斷加以解決,就一定能夠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績。

二、推進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是實施省委、省政府“生態立盛建設綠色浙江”和“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兩大戰略決策的要求

最近,省農業廳廳長程渭山在談到如何準確定位,理清思路,明確現代農業的路子時,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省委、省政府作出的‘生態立盛建設綠色浙江’和‘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兩大戰略決策,是貫徹黨的xx大精神,加速浙江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實現人與環境、自然相協調,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舉措。認真貫徹落實這兩大決策,進一步明確浙江農業的產業定位,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打造綠色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是當前農業工作的主要任務。”這個觀點,對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發展生態經濟是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有效手段。生態省建設的內涵是全方位多層次的,絕不僅僅局限於保護生態環境,它既是一個環境概念,又是一個經濟概念,還是社會概念、文化概念。這兩大戰略的實施,有利於促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有利於提高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豐富了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內涵。在新的歷史時期,農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已經從增加農產品數量,解決溫飽問題轉變為保障農產品質量,提高安全水平,提供舒適、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而發展綠色食品正是符合了這樣一種潮流。再從另一方面看,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省出口的農產品中農藥和重金屬殘留超標現象時有發生,而同期國外的“綠色壁壘”越築越高。XX年日本對進口蔬菜的檢測從6項猛增到60多項,歐盟對進口茶葉的檢測從6項增加到134項,標準大幅提高。因此,按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要求,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開發,使生態農業在農業經濟中逐步占據主導地位,既是“生態立盛建設綠色浙江”的要求,也有利於我們從容融入國際潮流,全面適應wto規則,進

而提升我省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長三角地區面積為全國陸地面積的2.2%,人口為10.4%,所創造的gdp卻占全國的22.1%。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片生機勃勃的熱土將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火車頭和動力強勁的“發動機”。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是黨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長江三角洲地區一體化發展是必然的趨勢,我省主動接軌上海、積極參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是必然的選擇。誰能主動接軌上海,誰就有可能先一步獲得機遇並快速發展。“接軌大上海,融入長三角”這一戰略舉措,在為我省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想我們至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積極參與“長三角”的合作交流:一是借腦生財,即上海所擁有的科技資源包括人才優勢等,能夠為我省綠色食品產業提供技術支撐;二是借船出海,即通過上海設立代理機構,為我省綠色食品企業和產品出口搭建平台;三是借梯登高,即我省綠色食品企業能借上海這一平台提高其產品知名度,比如上海開世博會,發展會展業,就能幫助企業提高知名度,發揮其品牌優勢;四是借台亮相,即上海的媒體、上海的文化產業和資源都可以為我所用,通過合作使我省的綠色食品借台亮相。